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2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目的 比较电针疗法与帕罗西汀片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9例随机分为电针组(30例)和帕罗西汀组(29例),疗程为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疗效指数(CGI-EI)、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电针组总有效率为86.66%,帕罗西汀组为82.76%,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效指数及起效时间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电针组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惊恐障碍疗效相当,但电针疗法起效时间短、疗效指数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2.
Introduction: Several effective medications are available for treating panic disorder (PD). However, outcomes are unsatisfactory in a number of patients, suggesting the usefulness of expanding the array of antipanic drug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esponse to current recommended treatments.

Areas covered: The authors have performed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of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phase III onwards) to examine whether advances have been made in the last five years. Only four studies were included. D-cycloserine no longer seemed promising as a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BT) enhancer. Some preliminary findings concerning the optimization of recommended medications deserved consideration, including: the possibility that SSRIs are more effective than CBT alone in treating panic attacks, combined therapy is preferable when agoraphobia is present, and clonazepam is more potent than paroxetine in decreasing panic relapse.

Expert opinion: Given the lack of novel treatments, expanding a personalized approach to the existing medications seems to be the most feasible strategy to improve pharmacotherapy outcomes regarding PD. Recen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cluding wearable devices collecting real-time data, ‘big data’ platforms, and application of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might help make outcome prediction more reliable. Further research on previously promising novel treatments is also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四逆散冻干粉改善大鼠睡眠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四逆散冻干粉组,混合物组,每组10只。阴性对照组的大鼠灌胃0. 9%Na Cl;阳性对照组的大鼠灌胃盐酸帕罗西汀溶液4. 2 mg·kg-1;四逆散冻干粉组的大鼠灌胃四逆散冻干粉水煎液2. 41 g·kg-1;混合物组灌胃混合物(辛弗林-芍药苷-柴胡皂苷C-甘草次酸=8. 5∶1. 0∶1. 5∶6. 5) 206 mg·kg-1。每日灌胃1次,连续给药1周。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脑脊液移行成分。结果四逆散冻干粉在脑脊液中除戊巴比妥钠成分外,并无血中移行成分的进入;给予四逆散冻干粉后,脑脊液中成分峰面积约是空白脑脊液峰面积的12. 5倍;血清中四逆散的移行成分(辛弗林、芍药苷、柴胡皂苷C、甘草次酸)均可以使脑脊液中该内源性物质峰面积高于空白脑脊液峰面积,但不如四逆散整方作用;混和物组增高脑脊液中内源性物质峰面积是四逆散组的3. 2倍,该内源性物质是5-羟色胺。结论四逆散冻干粉是通过促进脑脊液中内源性物质5-羟色胺的分泌达到改善睡眠作用的。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对8项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的文献,采用RevMan 5.0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8篇文献633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治疗6周后,有效率方面,合并效应量的估计,OR=1.27,95%CI为(0.65~2.49),显著性检验Z=0.70(P=0.4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后1,2,4周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西酞普兰比帕罗西汀减分快,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疗效相仿,但西酞普兰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方面,西酞普兰引起嗜睡、便秘、头晕头痛、食欲减退显著少于帕罗西汀,但失眠、多汗显著多于帕罗西汀。结论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的疗效相当,但起效更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5.
目的:为了探讨抗焦虑药物治疗焦虑症状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束缚应激模型,观察抗焦虑药物帕罗西汀用药组大鼠的旷场行为和下丘脑c-fos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应激大鼠在旷场中的穿行格数和直立次数明显增加,下丘脑室旁核c-fos表达显著增加,而帕罗西汀用药组能减少大鼠在旷场中的活动和下丘脑室旁核c-fos表达。结论:帕罗西汀对束缚应激大鼠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c-fos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汤治疗肝郁不疏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9月收治的肝郁不疏证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每晚饭后口服盐酸帕罗西汀,每次20 mg,日1次,连续治疗8周,观察组服用疏肝解郁汤,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s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价患者抑郁状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有效率为70.7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解郁汤治疗肝郁不疏证疗效显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对帕金森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5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比较曲唑酮和帕罗西汀对焦虑症病人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 :4 5例焦虑症病人随机分为 2组。曲唑酮组 2 2例 ,给予曲唑酮 5 0~ 10 0mg·d- 1,qn× 8wk。帕罗西汀组 2 3例 ,给予帕罗西汀2 0~ 4 0mg·d- 1,qn× 8wk。结果 :睡眠障碍因子评分 :在 1wk时 ,曲唑酮组 3.0±s 1.7,帕罗西汀组4 .0± 1.6 ;在 2wk时 ,曲唑酮组 1.3± 1.2 ,帕罗西汀组 2 .3± 1.3(均P <0 .0 5 )。总睡眠时间 :2组比较在 1wk时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在 2wk时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早醒现象 :2组比较在 2 ,4wk时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睡眠增多、嗜睡不良反应分别为 0 / 2 3,6 / 2 2 (P <0 .0 5 )。结论 :曲唑酮比帕罗西汀改善睡眠见效早、作用快、作用强 ,睡眠时间长 ,早醒现象轻  相似文献   
29.
HPLC-MS同时测定4种新型抗抑郁药物的血药浓度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何娟  周志凌  李焕德 《药物分析杂志》2005,25(12):1428-1432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同时测定血浆中氟西汀、西酞普兰,帕罗西汀及文拉法辛浓度的 HPLC-MS 方法,监测这4种药物的血药浓度,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氟伏沙明作为内标,样品碱化后固相萃取,用 MACHEREY-NAGEL C_(18)反相色谱柱(4.6 mm×250 mm,5μm,Germany)进行分离,以乙腈-缓冲盐(30 mmol 醋酸铵和0.6‰甲酸)(65:35)为流动相,柱温40℃,流速0.85 mL·min~(-1)。采用质谱电喷雾电离源(ESI)将样品离子化,选择性离子监测(SIM)准分子离子峰。结果:氟西汀、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文拉法辛及内标氟伏沙明在9 min 内完全分离;各物质在5~1000 ng·mL~(-1)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64;萃取回收率均大于73.2%;方法回收率均大于95.0%;最低检测浓度:氟西汀0.5 ng·mL~(-1)、西酞普兰0.3 ng·mL~(-1)、帕罗西汀0.3 ng·mL~(-1),文拉法辛0.1 ng·mL~(-1);日内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血药浓度的临床监护、中毒分析,药物动力学以及代谢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评价帕罗西汀与其他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ISI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纳入帕罗西汀与其他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疗效及安全性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文献,对纳入文献的RCTs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参考纳入文献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论。结果 帕罗西汀与其他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共纳入15个RCTs。2组抗抑郁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5,95%CI=1.01~2.09,P=0.04);治疗2周和6周后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04,95%CI=-2.59~-1.49,P<0.000 01;MD=-0.69,95%CI=-1.18~-0.21,P=0.005);治疗6周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88,95%CI=0.78~0.99,P=0.04)。结论 与其他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相比较,帕罗西汀的总有效率及起效速度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不再推荐为一线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