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研究海洋来源真菌Hypocrea virens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异光黄素 (1)、1-乙酰基-&;#61538;-卡波林 (2)、苯并噻唑啉-2-硫酮 (3)、2,2&;#61602;-二硫化二苯并噻唑 (4)、吡咯并哌嗪-2,5-二酮 (5)、腺苷 (6)、2-乙酰胺基-2-去氧-&;#61537;-D-吡喃葡萄糖 (7)。结论 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 7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2.
采用平板涂布法从青藏高原药用植物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kii中分离内生放线菌24株,以西瓜镰刀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和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了甘西鼠尾草内生放线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共21株内生放线菌对3种靶标菌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占分离总数的85.7%.有4株内生放线菌同时对3种靶标菌表现出较明显的抑菌活性.表型鉴定结合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全部为链霉菌.表明甘西鼠尾草内生放线菌作为一类新的微生物资源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3.
24.
25.
拓展微生物药源活性新菌株资源的新方法探索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药源微生物活性产物研究中,分离得到的绝大多数菌株往往因无活性而被大量闲置或被选择销毁,造成前期投入的极大浪费和菌株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严重低下。因此,如何将大量无活性菌株有效转化成活性菌株从而拓展药源微生物资源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课题组近几年一直在探索开展海洋来源无活性野生菌株的活性化转化与新产活性产物研究,并在无活性放线菌和真菌相关研究中取得了较好进展。本文简要归纳介绍包括尚未详细报道的新近进展在内的部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6.
慢性农民肺(附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农民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总结5例慢性农民肺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诊断资料。结果 5例病例间接血凝试验和免疫转印技术检查均为阳性;均有霉草接触史和明显呼吸道症状,畏寒发热,双肺纹理增粗呈网状,肺通气功能障碍,血象增高。结论 慢性农民肺,可根据病史、霉草接触史、临床表现及胸片初步诊断,确诊须做间接血凝试验及免疫转印技术检查。  相似文献   
27.
目的从海洋环境样品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经发酵培养与活性筛选,获取抗肿瘤活性菌株以供筛选药源活性产物,获无活性菌株以供核糖体工程转化研究。方法通过单菌落挑选与划线培养分离纯化微生物菌株,经摇床发酵和提取操作制备活性测试样品。采用MTT法结合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学检测的方法,测试样品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从渤海湾驴驹河潮间带海泥样品中分离得到了微生物127株,其中真菌80株、放线菌47株。在127株中100mg·L-1样品浓度下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大于40%的活性菌株为8株,占菌株总数的6.3%(其中放线菌4株,占放线菌数的8.5%,真菌4株,占真菌数的5%),抑制率在20%~40%的放线菌6株,占放线菌数的12.7%。结论从渤海湾海泥样品中分离得到真菌80株、放线菌47株,从中获得抗肿瘤活性真菌4株、放线菌10株,从放线菌中获得抗肿瘤活性菌株的频率远远高于真菌。活性菌株为寻找药源活性产物提供了菌株,无活性菌株则为核糖体工程拓展药源菌株来源研究提供了资源。  相似文献   
28.
收集4例口腔颌面部放线菌病,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了本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本组4例病变中均可见硫磺颗粒的存在,并经特殊染色证明为放线菌。本病常继发有其他细菌感染,应注意加以鉴别。持续大剂量投用青霉素为治疗的首选方案。必要时可采取外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对1株分离自福建沿海的橘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 NM-035所发酵产生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将纯化得到的菌株在28摄氏度下静置培养30天,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得到总浸膏;先后利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手段,对总浸膏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分辨电喷雾质谱方法并结合文献,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解析并最终对其活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从该菌株中分离得到了1个新的tetramic acid型生物碱,并命名为penicillenol F (1)。该化合物对人恶性黑色素瘤和肝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结论 从橘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 NM-035中发现1个新的具有抑制人恶性黑色素瘤和肝癌细胞活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penicillenol F(1)。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利用核糖体工程技术,改造放线菌次级代谢功能,筛选获得抗肿瘤活性突变株,并对突变株新产活性产物进行研究。方法以海洋来源无活性放线菌野生株HLF-9和HLF-43为出发菌,通过单菌落挑选与平板划线培养,分离纯化链霉素抗性突变株,通过摇床液态发酵和发酵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样品的抗肿瘤活性筛选,获得抗肿瘤活性突变株;采用活性跟踪与微量预试先导.放大实验制备组合的实验模式,与原始菌样品对照比较,在快速确定差异活性斑点基础上,组合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突变株新产抗肿瘤活性产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F法测评抗肿瘤活性。结果链霉素对HLF-9和HLF-43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和10mg·L^-1。经抗性筛选,得到对链霉素产生抗性的HLF-39突变株28株、HLF-43突变株204株。在所得突变株中,3株HLF.39突变株和14株HLF-43突变株有抗肿瘤活性,100mg·L^-1样品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大于20%;其中,4株分别对11、100、200和300mg·L^-1链霉素产生抗性的HLF43突变株CHS-21101、CHS-210010、CHS-220002和CHS-230001活性显著,100mg·L^-1样品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达59.5%、50.0%、44.1%和59.6%。从CHS-21101发酵物中分离得到2个该突变株新产抗肿瘤活性产物,并分别鉴定为环(4-羟脯-亮)二肽(1)和phencomycin(2)。化合物1和2对K562细胞呈抑制活性,100mg·L-1抑制率分别为33.9%和21.4%。结论利用核糖体工程抗性筛选技术,从2株无活性放线菌野生菌株成功筛选得到17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链霉素抗性突变株,从其中1株发酵物中分离鉴定了2个该突变株新产抗肿瘤活性产物。用核糖体工程技术改造无活性放线菌野生株的次级代谢功能,可筛选获得活性突变株并提供深入研究新产活性产物,从中筛选新药及其先导结构,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