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0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革兰阳性球菌是社区和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中较为常见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等.近几十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大量文献报道显示,利奈唑胺在治疗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方面比糖肽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更有效.如何对利奈唑胺进行正确的临床定位,使之既能保证疗效,又不至于因滥用而导致其临床寿命缩短,对充分发挥该药的优良抗菌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2.
183.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1例疑似利奈唑胺引发肝功能损伤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 针对肺部感染患者在使用利柰唑胺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伤的具体病例,临床药师从原发疾病、肝功能变化、合并用药等因素推断利奈唑胺是肝功能损伤的可能原因,并适时提出干预建议。结果 临床药师对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原因进行了及时和准确的分析,医师采纳了临床药师的建议,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结论 临床药师主动参与患者用药过程,给予医师相应的建议,可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4.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屎肠球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0年10月2012年9月屎肠球菌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药敏试验操作和判断按照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标准。结果176株屎肠球菌,主要分离自重症监护病房(85株),其次为老年病科(44株),呼吸内科(25株)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分别为23.9%和6.2%。结论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结果表明,该菌耐药性呈增长趋势,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加强感染控制措施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5.
目的 研究体外利奈唑胺联合米诺环素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的防突变浓度(MPC)及耐药机制的影响,为临床治疗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减少突变耐药菌产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30株肠球菌属菌株(包括20株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进行利奈唑胺和米诺环素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和两种药物棋盘微量稀释法联合药敏试验,选2株进行体外时间-杀菌曲线试验。选取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N27、N40及标准菌株ATCC29212,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单药利奈唑胺或米诺环素以及两药联用时的MPC。PCR扩增检测联用前后筛选的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的最常发生耐药突变的基因片段:23SrRNA基因V区2049bp-2767bp片段。对V区产物酶切、测序鉴定突变位点和数目,检测突变频率、比较筛选后菌株耐药性的改变,评价利奈唑胺联合米诺环素对减少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产生的影响。 结果 利奈唑胺联合米诺环素对30株肠球菌属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有协同、累加作用的分别为27.6%、46.7%;联用前后筛选出的稳定耐药株大多检测出G2576U突变,且利奈唑胺MIC值随着G2576U突变数量的增多而增高。3株菌联用米诺环素后利奈唑胺对肠球菌MPC浓度,和联用利奈唑胺后米诺环素对肠球菌MPC浓度与单药相比均有明显下降。筛选出的耐药菌株MIC值和联用后耐药频率相比也有大幅下降。 结论 利奈唑胺和米诺环素单药使用容易产生耐药菌株,联合使用可降低各自单药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的MPC,减少耐药突变菌的富集生长,控制感染的同时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6.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应用利奈唑胺发生相关贫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贫血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115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合并疾病和联合用药等情况。根据发生贫血与否,将患者分为贫血组(n=21)与非贫血组(n=94)。比较2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患者利奈唑胺相关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共115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75例(65.2%),21例发生贫血(18.3%)。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用药天数、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联合使用胺碘酮及联合使用他克莫司/西罗莫司是老年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贫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t(P)=0.160XT+2.580XAm+2.807XTac-0.024XeGFR-1.994,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3,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70.5%;当约登指数最大(0.607)时,对...  相似文献   
187.
目的了解耐利奈唑胺头状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以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某院分离的耐利奈唑胺头状葡萄球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的同源性,PCR方法扩增23S rRNA基因、编码核糖体蛋白L3和L4的基因(rplC、rplD),以及耐药基因CFR,并测序。结果 5例患者标本分离7株耐利奈唑胺头状葡萄球菌,其对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仅对糖肽类、利福平、四环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敏感。7株耐药菌23S rRNA均存在突变,均不携带CFR基因。PFGE显示,7株临床株属同一谱型。5例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分离出耐药菌的住院时间92 d~10个月,其中3例患者深静脉置管,1例同时深静脉、透析置管,3例曾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结论7株头状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是由于23S rRNA第V区G2576T和C2104T突变导致;利奈唑胺耐药头状葡萄球菌呈多重耐药表型,患有基础疾病、长期住院、长疗程使用利奈唑胺和深静脉置管可能是患者感染此类耐药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8.
目的设计合成(口恶)唑烷酮类化合物,初步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间氟苯胺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10个目标化合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结果与结论所有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1H-NMR、MS确认.体外试验表明:化合物Ⅱa的体外抗菌活性与利奈唑酮相当,化合物Ⅱb、Ⅱc和Ⅱd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9.
目的:通过对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其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规律,为临床合理应用利奈唑胺提供参考。方法以“利奈唑胺”、“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为关键词对2001~201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维普医学期刊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19篇文献中报道的33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男性25例,女性8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23例。高龄、基础血小板值偏低(≤200×10^9·L-1)、疗程长属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高危因素。经停药、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大部分可于7~14d后恢复正常。结论应重视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在应用过程中注意观察,监测血常规,做到及早发现、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90.
目的 研究抗菌药利奈唑胺的合成新方法。方法 以 3,4-二氟硝基苯为起始原料合成 3-氟-4-吗啉苯基异氰酸酯,在无溶剂条件下与(R)-环氧氯丙烷经 MgI2 或 MgBr2 催化环合得到(R)-3-氟-4-吗啉苯基噁唑烷酮,然后经叠氮基取代、还原、乙酰化得到利奈唑胺。结果与结论 利奈唑胺及关键中间体的结构经1H-NMR、MS谱确证,目标化合物的总收率为35%。该合成路线具有原料易得、步骤简短、收率高、操作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