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1篇
中国医学   107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马桑内酯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丢失及化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力  郑德枢  丁松林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1,17(3):225-229,T041
为观察癫痫发作过程海马神经元丢失细胞的主要死亡方式 ,用马桑内酯建立慢性致痫大鼠模型 ,以 Nissl染色、免疫组化、TUNEL法以及后二者相结合的技术 ,对海马神经元及其中的抑制性神经元的丢失进行了分区观察、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致痫组海马各区神经元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不同区域减少程度不同 ,以齿状回减少最为明显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致痫组的抑制性神经元 GABA-IR神经元、PV-IR神经元、CB-IR神经元在海马各区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其中 GABA-IR神经元减少最明显。在海马各区所有丢失的神经元中 ,三种抑制性神经元所占的比例不同 ;并在海马各区均可见到 TUNEL -GABA、TUNEL-PV、TU NEL-CB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提示 :马桑内酯所致的癫痫发作 ,可引起海马神经元丢失 ,且不同区域丢失的程度不同 ,丢失的神经元可能以凋亡方式为主 ;海马抑制性神经元 GABA-IR、PV-IR、CB-IR神经元在癫痫发作过程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丢失 ,丢失很可能也是以凋亡形式为主  相似文献   
72.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diluted Compositae mix with sesquiterpene lactone mix as a marker for Compositae dermatitis. Patients undergoing diagnostic patch testing in 8 British Isles patch test centres were also patch tested to sesquiterpene lactone mix (0.1% pet.) and Compositae mix (3% pet. or 0.6% pet.). Of a total of 5574 patients tested, 71 (1.3%) reacted to Compositae mix, 57 (1.0%) reacted to sesquiterpene lactone mix, and 45 to both. Diluted Compositae mix remained a more sensitive screening marker for Compositae allergy. We recommend that patients are patch tested to both agents.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马桑内酯(CoriariaLactone,CL)对神经元微丝F-actin的影响及其与缝隙连接通道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癫痫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利用培养的神经元,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F-actin的结构及分布,同时测定F-actin含量。结果:致痫剂量的马桑内酯作用于神经元48h后,F-actin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降低(P<0.01),给予CL+1-庚醇(1-hepatal),CL+1-庚醇+丙戊酸钠,CL+1-庚醇+卡马西平作用于神经元48h后F-actin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以加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组更显著。结论:CL可引起细胞内F-actin含量的降低,而通道阻滞剂1-庚醇,抗癫痫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可引起细胞内F-actin含量的增加,这种变化影响细胞骨架微丝装配和神经元胞间信号传导,可能在癫痫的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细梗紫菊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细梗紫菊Notoseris gracilipe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抗菌活性测试。方法 以甲醇室温提取,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NMR等波谱数据鉴定结构。按常规方法进行抗菌活性的定性测定。结果 从细梗紫菊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2个化合物,其中8个为倍半萜内酯:jacquilenin(Ⅰ),scorzoside(Ⅱ),ixerisosideD(Ⅲ),austricin(Ⅳ),notoserolideA(Ⅴ),crepidiasideB(Ⅶ)和lactusideB(Ⅷ)。另外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7-二羟基香豆素(Ⅸ),野莴苣苷(Ⅹ),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Ⅺ)和胡萝卜苷(Ⅻ)。倍半萜内酯的抗菌实验表明化合物Ⅰ和Ⅱ对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 cereus AS.1.1688)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 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5.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roduction of N‐acyl‐homoserine lactone (AHL) signal molecules in ocular Gram‐negative bacteria. A total of 91 ocular strains isolated from contact lens adverse response patients and asymptomatic subjects were used in the study. These included Acinetobacter, Aeromonas hydrophila, Escherichia coli, Haemophilus influenzae, Klebsiella oxytoc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erratia liquefaciens, Serratia marcescens, and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The biosensor strains 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mutant CV026 and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A136 were used for detection of AHL signal molecules. The majority of A. hydrophila, P. aeruginosa, and S. liquefaciens strains produced more than one AHL molecule. Serratia marcescens strains were AHL positive only under detection of A136. The rest of the test species did not show any AHL production under the current detection system.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HL‐ mediated quorum‐sensing systems are present in some of the ocular bacteria, and the different signal molecules may be involved with the quorum‐sensing pathway in the other bacterial species.  相似文献   
76.
目的:为了研究马桑内酯致痫时癫痫样放电与神经元内在兴奋性变化的关系。方法:实验采用大鼠海马脑片技术,细胞外微电极记录的方法,观察了ATP敏感钾通道激动剂腺苷对海马脑片CA1区细胞群体锋电位的作用。结果:腺苷对马桑内酯所致的成串癫痫样放电具有抑制作用。结论:ATP敏感的钾通道可能是马桑内酯致痫时神经元内在兴奋性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7.
为了探讨免疫调质与癫痫发病机制的关系,本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对体内和体外实验中马桑内酯(致痫剂)对大鼠大脑皮质种经元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体内实验中,对照经大鼠大脑皮质仅见少量弱阳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免疫反应神经元,其免疫反应性定位于种经元膜上.大鼠一侧侧脑室注射马桑内酯诱发癫痫后,大脑皮质白细胞介素-2受体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免疫反应增强.在体外实验中,用马桑内酯温育培养大双皮质神经元24h,其白细胞介素2受体阳性神经元也比对照组增加了1.5倍,免疫染色加深.本实验结果提示,大脑皮质神经元上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可能参与癫痫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研究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CL)对大鼠海马神经元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探讨该影响在CL致痫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上记录钠电流,观察CL对电流幅度的影响.结果 经0.1 mg/mL、0.2 mg/mL的CL作用后,海马神经元钠电流有不同程度的增加[CL 0.1 mg/mL组的最大峰值电流密度为(-90.11±14.02) pA/pF,增幅为17.32%±8.52%;CL 0.2 mg/mL组的最大峰值电流密度为(-111.52±6.65) pA/pF,增幅为37.98%±4.91%];经与对照组相比,CL 0.2 mg/mL组(P<0.05)的变化较CL 0.1 mg/mL组(P>0.05)明显.结论 CL使海马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电流的幅度增大,从而改变细胞的兴奋性,引发异常放电.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小白菊内酯对肝癌细胞SMMC 7721自噬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MTT测定小白菊内酯对 SMMC 7721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吖啶橙染色观察不同浓度小白菊内酯对SMMC 7721细胞自噬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标志物LC3、p62的表达以及自噬流检测分析小白菊内酯对细胞自噬的影响;用抗氧化剂NAC去除细胞中ROS,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小白菊内酯对细胞自噬的影响,确定ROS在其中的作用。结果 小白菊内酯可抑制SMMC 7721细胞的增殖,并具有浓度依赖性;通过自噬的标志物及自噬流的检测显示小白菊内酯可诱导肝癌细胞系SMMC 7721细胞发生自噬,用NAC去除ROS后,小白菊内酯引起的自噬明显下降,说明其诱导的SMMC 7721细胞发生自噬依赖于ROS。 结论 小白菊内酯可能是通过刺激细胞产生ROS诱导SMMC 7721肝癌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