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3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了解痛立克在人工流产术(简称人流术)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选门诊健康早孕妇女250例,分为两组。用药组肌注痛立克30mg,50min后施术;对照组用0.2%利多卡因3ml,宫颈及宫腔局部麻醉,2min后施术。结果:用药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及P<0.01),而子宫收缩及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痛立克在人流术中镇痛效果较利多卡因局麻更好。  相似文献   
42.
目的对比观察酒石酸布托啡诺与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骨科膝关节周围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膝关节周围下肢手术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酒石酸布托啡诺组给予酒石酸布托啡诺10 mg;酮咯酸氨丁三醇组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150 mg;2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手术结束前30 min接静脉自控镇痛泵。观察记录术后1、4、8、12、24、48 h的静态和动态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自控镇痛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静态VAS评分及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24 h的动态VAS评分酒石酸布托啡诺组明显高于酮咯酸氨丁三醇组(P<0.05);酒石酸布托啡诺组恶心、呕吐总发生率高于酮咯酸氨丁三醇组(P<0.05)。结论与酒石酸布托啡诺相比,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膝关节周围手术术后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是术后镇痛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疼痛及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60岁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100例,ASA I~II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滴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对照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滴0.9%氯化钠1mL,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问、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15、30min疼痛评分和烦躁程度评级。结果: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后15、30min疼痛评分及躁动程度评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可以预防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疼痛和躁动。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用于无痛胃镜检查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保定市急救中心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术前30 min im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60 mg;对照组60例,术前未用任何镇痛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中不适情况、术毕清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结果 观察组术中SBP和HR的波动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丙泊酚总用药量及术中不适发生例数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清醒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用于无痛胃镜超前镇痛检查效果满意,可降低术中不适的发生率,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酮咯酸预先镇痛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全凭静脉麻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n=30):生理盐水组(S组)、0.375%罗哌卡因组(L组)和0.375%罗哌卡因加酮咯酸组(T组),各组均加舒芬太尼.其中T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注射酮咯酸30 mg.观察术后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S组和L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T组(P<0.05).拔管后口述疼痛评分与VAS评分S组最高,L组次之,T组最低(P<0.05).S组要求辅助镇痛药者较其他两组多(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酮咯酸预先镇痛可优化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照组产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米索前列醇、垂体后叶素宫体注射治疗。结果:产后2h、4h出血量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1.91%,两组对比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患者2例(5%),输血患者10例(2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没有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有2例行子宫切除术,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2例。结论: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产术中能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输血率,缩短止血时间,减少近远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自愿实施无痛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仅使用丙泊酚,B组先静脉滴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5 min后静脉推注丙泊酚。记录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及血氧饱和度(SpO2)数值,比较两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术中肢动、清醒时间、疼痛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术中的MAP、HR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丙泊酚用量、疼痛评分、麻醉效果显著优于A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肠镜检查中联合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丙泊酚能增强麻醉效果,不增加麻醉风险,术后腹痛减少,患者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价酮咯酸氨丁三醇分散片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与胶囊剂比较其生物等效性。方法 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自身对照交叉单剂量口服酮咯酸氨丁三醇分散片和胶囊,采用RP-HPLC法测定血浆中酮咯酸氨丁三醇的浓度。结果单剂量口服含酮咯酸氨丁三醇20 mg的受试和参比制剂,其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68±0.30)、(0.80±0.38)h;血药浓度峰值Cmax分别为(3 124.44±382.96)、(3 170.28±289.03)ng/m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分别为(13 939.32±2 471.53)、(14 312.29±2 268.26)ng.h/mL。两种制剂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97.86%±11.62%。结论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肌内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急诊治疗肾绞痛的效果。方法将肾绞痛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组例,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30mg肌内注射;对照组强痛定50mg肌内注射。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P〈0.01),起效及显效时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小。结论采用肌内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能有效提高止痛效果,起效快,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0.
Preclinical Research
Ketorolac tromethamine is a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NSAID)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 to severe pain. Tizanidine, an α‐2‐adrenoceptor agonist with myospasmolytic action, is indica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back pain either as monotherap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NSAIDs. However, side effects may limit their use. As both drugs produce side effects that are dose dependent, a combination of these drugs appear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dose required for efficacy and, consequently, side effects.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potential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se drugs in the thermal paw stimulation model and their effect on gastric ulcer production in response in the rat. Dose‐response curves for ketorolac and tizanidine were constructed and from these, an ED40 value was obtained. Isobolographic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0.5:0.5 proportions. In addition, protective effect of tizanidine against ketorolac‐induced gastric damage was evaluated. A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in thermal hyperalgesia and gastroprotective activity was observed, suggesting a good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this combin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