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82篇 |
免费 | 369篇 |
国内免费 | 23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篇 |
儿科学 | 20篇 |
妇产科学 | 15篇 |
基础医学 | 265篇 |
口腔科学 | 16篇 |
临床医学 | 71篇 |
内科学 | 183篇 |
皮肤病学 | 43篇 |
神经病学 | 54篇 |
特种医学 | 42篇 |
外科学 | 92篇 |
综合类 | 522篇 |
预防医学 | 47篇 |
眼科学 | 15篇 |
药学 | 1334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031篇 |
肿瘤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86篇 |
2021年 | 126篇 |
2020年 | 115篇 |
2019年 | 96篇 |
2018年 | 84篇 |
2017年 | 129篇 |
2016年 | 151篇 |
2015年 | 172篇 |
2014年 | 304篇 |
2013年 | 243篇 |
2012年 | 239篇 |
2011年 | 265篇 |
2010年 | 174篇 |
2009年 | 160篇 |
2008年 | 151篇 |
2007年 | 188篇 |
2006年 | 147篇 |
2005年 | 131篇 |
2004年 | 104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8篇 |
197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尼可地尔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3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开展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尼可地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LVEDD和LVE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尼可地尔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可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延长6MWT距离,减小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效果优于单纯尼可地尔治疗。 相似文献
33.
稳心颗粒对急性心肌缺血的左心室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步长稳心颗粒对家兔缺血心肌左心室内、外膜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该药抗心律ar-rhythmia失常的机制。方法在急性缺血条件下,应用浮置玻璃微电极microelectrode记录技术,记录用药前后家兔左室游离壁free wall内、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transmembrane action potential(TAP),观察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心室跨壁tanswall复极离散度repolarization dispersion(TDR)的变化。结果①左心室楔形cuneiform组织块停止灌注perfusion后,用药组内、外膜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APD)缩短,停止灌注时间5 min,10 min,15 min时,内、外膜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逐渐缩短,外膜缩短程度大于内膜(P<0.01)。②急性缺血情况下,用药组的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小于对照组,当停止灌注5 min时,对照组的TDR为(37±12)ms,步长用药组为(30±10)ms(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使缺血情况下左室TDR缩短。 相似文献
34.
心痛安颗粒剂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心痛安颗粒剂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的作用。方法 :6 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心痛安组 (30例 ,常规西药加心痛安颗粒剂治疗 )与对照组 (30例 ,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 ,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Ma% )血小板 α颗粒膜糖蛋白 (GMP- 140 )和 D-二聚体 (D- D)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心痛安颗粒组的 Ma% ,GMP- 140和 D- D经治疗后明显下降 ,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心痛安颗粒剂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活化和纤维蛋白合成而发挥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手术,术后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住院指标、血常规、胆汁生化、肝功能胆汁引流量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91.67%,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5、7天胆汁引流量分别为(669.10±113.65)和(860.53±126.26)mL,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研究组复发率(4.17%)低于对照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镜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口服可提高腹腔镜胆道探查联合术中胆道镜手术的成功率,较好的控制术后胆管炎症,促进肝功能快速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防治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36.
重组人巨细胞病毒pp65蛋白与金叶败毒颗粒联合抗人巨细胞病毒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重组人巨细胞病毒(HCMV)pp65蛋白与中药金叶败毒颗粒的抗HCMV作用并探讨二者间的关系.方法 用重组HCMV pp65蛋白刺激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备HCMV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即pp65-CTL.分别将pp65-CTL、金叶败毒颗粒、pp65-CTL 金叶败毒颗粒、更昔洛韦作用于HCMV感染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比较各组对HEL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同时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作用前和作用不同时间点HCMV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pp65-CTL组在HEL细胞感染后72 h才开始出现少许细胞病变,有显著抗HCMV作用;pp65-CTL 金叶败毒颗粒组作用不同时间点对HCMV mRNA表达及HCMV所致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单一用药.结论 重组HCMV pp65蛋白刺激培养的pp65-CTL对HCM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中药金叶败毒颗粒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可共同应用于HCMV活动性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37.
38.
一枝黄花抗感颗粒抗菌抗病毒及解热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一枝黄花抗感颗粒的抗菌、抗病毒、解热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腹腔注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观察一枝黄花抗感颗粒的体内抗菌作用;采取流感病毒滴鼻致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观察其对小鼠的抗病毒作用;采用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致热的方法,观察其解热作用.结果: 一枝黄花抗感颗粒各剂量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和临床株、流感病毒FM1和流感病毒B-黔防-252-2001感染小鼠致死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对流感病毒FM1致小鼠肺病变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内毒素所致的家兔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结论: 一枝黄花抗感颗粒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和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39.
丁红仙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3):394-396
[目的]优化茵栀黄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干膏得率和绿原酸提取率为考核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茵栀黄颗粒水提取工艺进行考察。[结果]茵栀黄颗粒最佳提取工艺的方案为A2B1C2,即加水量为8倍,提取2次,每次1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科学合理,适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40.
尿毒清颗粒剂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CRF患者分为尿毒清治疗组(64例)和包醛氧淀粉对照组(44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酐和血清尿素氮、血清尿酸、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转氨酶等指标。观察两组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尿毒清颗粒组治疗后BUN、Scr、U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包醛氧化淀粉组治疗后仅BUN较治疗前下降(P〈0.01),有显著性差异,Scr、UA均无明显下降(P〉0.05),无显著差异。尿毒清颗粒有升高血红蛋白、总蛋白的作用。两组均未发现有明显毒副作用,尿毒清消化道反应轻。结论尿毒清颗粒治疗CRF患者有明显效果,是CRF非透析治疗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