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175篇 |
免费 | 4834篇 |
国内免费 | 428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81篇 |
儿科学 | 1680篇 |
妇产科学 | 743篇 |
基础医学 | 11479篇 |
口腔科学 | 1225篇 |
临床医学 | 5312篇 |
内科学 | 9015篇 |
皮肤病学 | 886篇 |
神经病学 | 3833篇 |
特种医学 | 125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9篇 |
外科学 | 3106篇 |
综合类 | 12765篇 |
现状与发展 | 22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3238篇 |
眼科学 | 1081篇 |
药学 | 4220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1374篇 |
肿瘤学 | 76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8篇 |
2023年 | 612篇 |
2022年 | 1319篇 |
2021年 | 1836篇 |
2020年 | 1621篇 |
2019年 | 1557篇 |
2018年 | 1458篇 |
2017年 | 1638篇 |
2016年 | 1921篇 |
2015年 | 1984篇 |
2014年 | 2951篇 |
2013年 | 3958篇 |
2012年 | 3216篇 |
2011年 | 3967篇 |
2010年 | 3261篇 |
2009年 | 3301篇 |
2008年 | 3572篇 |
2007年 | 3874篇 |
2006年 | 3716篇 |
2005年 | 3500篇 |
2004年 | 3158篇 |
2003年 | 2749篇 |
2002年 | 2414篇 |
2001年 | 2206篇 |
2000年 | 1858篇 |
1999年 | 1544篇 |
1998年 | 1347篇 |
1997年 | 1115篇 |
1996年 | 803篇 |
1995年 | 687篇 |
1994年 | 517篇 |
1993年 | 344篇 |
1992年 | 259篇 |
1991年 | 206篇 |
1990年 | 175篇 |
1989年 | 113篇 |
1988年 | 82篇 |
1987年 | 59篇 |
1986年 | 47篇 |
1985年 | 68篇 |
1984年 | 39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目的:观察BMI—1(B-cell-specific moloney leukemia virus insert site 1)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与白血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2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6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34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和10例对照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BMI-1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白血病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结果:BMI-1基因在10例对照组标本中无表达;K562细胞株中BMI-1纂因呈阳性表达;CML组中BMI-1基因的阳性率为15.4%,其中包括CML慢性期(CML—CP)及CML急变期(CML-AP),其阳性率分别为5%和50%;CLL组中BMI-1基因无表达;AL组中BMI-1基因表达率为47.1%,其中包括急忡髓系白血病(AM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其阳性率分别为57.7%和12.9%;CML-CP组与CML-AP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初诊AL中,AML组和ALL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L—AP组与初诊AL组阳性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例初诊BMI-1基因阳性表达患者随诊发现,初诊时BMI-1基因表达阳性,完全缓解后无表达,复发后再次表达,经再次治疗后仅达部分缓解,其BMI—1基因表达持续阳性。结论:BMI-1基因红出缸病中存在较高的表达,在正常人及完全缓解病例中无表达,且与疾病的转归相关,提示BMI-1基因高表达可能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可能作为一种分子标志,为白血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位点。 相似文献
972.
目的 通过转染野生型p53基因,观察其对鼻咽癌细胞CNE2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克隆有野生型p53基因的pUHD10-3-p53质粒,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的方法转染人鼻咽癌CNE2细胞,以RT-PCR检测p53基因的表达,通过细胞生长曲线、AO/EB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对转染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检测.结果 人鼻咽癌CNE2细胞转染p53基因后,基因在细胞中表达增加,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凋亡细胞增多,流式细胞技术显示细胞凋亡率增高.结论 采用脂质体转染野生型p53基因的方法,可抑制人鼻咽癌CNE2细胞的生长,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73.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BMSCs)经谷氨酸培养后Smac基因表达情况及其是否参与了谷氨酸诱导的BMSCs凋亡调控。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加入30mmol/L谷氨酸培养后,采用DAPI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用PL/Annexin—V双染法流式细胞仪计数各组(0、10、30、50mmol/L谷氨酸组)凋亡细胞的比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经30mmol/L、50mmol/L谷氨酸作用24h后Smac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培养的BMSCs经流式细胞术鉴定发现:CD29,CIM4和CD105表达阳性,CIM5,CD14和CD34表达阴性,具备BMSCs的特征;经谷氨酸培养后,可见BMSCs细胞核皱缩,边聚,双核状;谷氨酸诱导组较多细胞呈凋亡改变,且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的百分率也相应地增加(分别为14.24%、30.72%、93.31%);RT—PCR法发现经30和50mmol/L谷氨酸作用后,BMSCs Smac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Smac基因表达也相应增加。结论BMSCs经谷氨酸培养后Smac基因存在高表达,它可能参与了谷氨酸诱导的BMSCs凋亡调控。 相似文献
974.
975.
目的通过微球体培养富集乳腺癌干细胞,并检测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将MCF-7乳腺癌细胞进行第一代微球体培养,7d后消化微球体获得单细胞悬液,取部分细胞进行第二代微球体培养,另一部分细胞则在胶原底物进行分化培养。于培养第11天收集第二代微球体细胞、分化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干细胞比例分析;同时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β-catenin、CXCR4、SOX2、ALDH3A1 mRNA表达。结果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微球体细胞和分化细胞的侧亚群细胞比例分别为(7.36±0.54)%和(4.32±0.42)%(P<0.05),CD55high比例分别为(17.41±1.09)%和(4.47±0.33)%(P<0.05)。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微球体细胞与分化细胞相比,β-catenin、CXCR4、SOX2及ALDH3A1 mRNA表达分别上调了约1.5、5.0、4.0和5.7倍(P<0.01)。结论微球体细胞富集了较高比例的乳腺癌干细胞,且β-catenin、CXCR4、SOX2、ALDH3A1 mRNA呈现高表达。 相似文献
976.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PICK1)基因敲除小鼠的优化繁育方法及 PICK1 基因敲除小鼠子代鼠的鉴定方法,为进一步研究 PICK1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用 6 种不同的交配方式观察子代鼠的各表型比率及雌、雄性PICK1 基因突变纯合子小鼠的繁殖能力;从子鼠鼠尾中提取基因组 DNA,用 PCR 方法扩增 PICK1 基因片段,电泳后观察结果.结果 PICK1 / 、PICK1 /-、PICK1-/-各表型小鼠互交繁殖结果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且雌性PICK1 基因突变纯合子小鼠有繁殖能力,雄性PICK1 基因突变纯合子小鼠无繁殖能力.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PCR 产物分子量大小为 400 bp 和 200 bp,与目的 基因片段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一致.结论 雌、雄性PICK1 基因突变杂合子小鼠交配是繁育PICK1 基因突变纯合子子鼠的较好方法;实验所用PCR方法能够精确鉴定PICK1 基因突变纯合子子鼠,为PICK1 蛋白功能的实验研究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77.
XRCC3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膀胱癌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RCC3多态性与膀胱癌危险性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国汉族人群中膀胱癌患者307例为病例组,316例非肿瘤泌尿系疾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均衡。以PCR RFLP技术,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的XRCC3(Thr241Met)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膀胱癌危险性以及膀胱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XRCC3基因型Thr/Thr、Thr/Met和Met/Met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7.3%、12.1%和0.6%,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为92.4%、7.3%和0.3%。与携带Thr/Thr的个体相比,携带XRCC3变异基因型(Thr/Met和Met/Met)的个体具有更高的患癌风险(OR, 1.77;95%CI, 1.04~3.02)。XRCC3基因型与吸烟没有交互作用,与膀胱癌的临床类型亦无相关性,但与浅表性膀胱癌的复发关系密切。携带XRCC3变异基因型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具有更高的复发风险(OR,3.08;95%CI,1.13~8.41)。结论XRCC3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危险性有关,携带变异基因型的个体易患膀胱癌,而且XRCC3基因有可能成为一个预测膀胱癌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978.
目的 探讨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RT-PCR、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正常膀胱组织(12例)及膀胱癌标本中EZH2 mRNA(38例)及EZH2蛋白(68例)的表达. 结果 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正常膀胱组织与膀胱癌标本EZ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3.3%、79.4%(P<0.05).膀胱癌标本中,低分级尿路上皮癌与高分级尿路上皮癌中EZ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5.0%、100.0%(P<0.05);表浅性膀胱癌与浸润性膀胱癌EZ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8.9%、100.0%(P<0.05).RT-PCR检测结果 :正常膀胱组织与膀胱癌标本EZ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5.0%、84.2%(P<0.05).膀胱癌标本中,低分级尿路上皮癌与高分级尿路上皮癌中EZH2 mRNA表达率分别为70.0%、100.0%(P<0.05);表浅性膀胱癌与浸润性膀胱癌EZH2 mRNA表达率分别为72.7%、100.0%(P<0.05).EZH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明显地高表达,EZH2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结论 结果 提示EZH2对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9.
目的 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大肠癌中细胞增殖相关基因. 方法 利用HG-U133 Plus2.0基因芯片.对大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基因表达谱进行检测,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比较,表达差异2倍以上基因共有1 200个,其中表达上调的474个,表达下调的726个.②在1 200个基因中,共有127个基因与细胞的增殖功能相关,其中表达上调的66个,表达下调的61个. 结论 127个细胞增殖相关基因可为大肠癌的基因治疗提供靶点. 相似文献
980.
佛波酯对食管癌EC9706细胞NDRG_1表达及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2-氧-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TPA)作用于食管癌细胞EC9706后,对NDRG1mRNA表达、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50nmol/L的TPA作用于EC9706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原位杂交法检测NDRG1mRNA水平。结果:TPA能上调NDRG1mRNA水平,抑制EC9706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发生G1→S期阻滞。结论:TPA可能通过上调NDRG1mRNA的表达而抑制EC9706增殖,促进其分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