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2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8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02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6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26篇
内科学   468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14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26篇
综合类   335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60篇
药学   318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0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应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终末期尿毒症腹膜透析(CAPD)患者28例,治疗16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E·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IC·R)。治疗后E·C3bR·R升高,E·IC·R降低,而对照组无变化.提示rHuEPO可改善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2.
蛋白激酶C在红细胞生成素介导的早期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fosluc 2质粒转染对Epo刺激有反应的ELM-I-1细胞系细胞,测定c-fos表达活性的研究方法观察蛋白激酶C在Epo介导的早期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作用,c-fos表达活性以光子量表示。pfosluc 2质粒转染的细胞加PMA 50 nmol/L刺激,光子量由2 501±126/1×10~5细胞升高到4272±242/1×10~5细胞(n=3,P<0.001);PMA刺激诱导的c-fos活性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以Epo 2 U/ml刺激细胞同时以 PMA 50 nmol/L刺激时,光子增加量明显比单独用Epo和PMA刺激时的光子增加量之和增多,结果提示PMA不仅本身能诱导c-fos表达活性,同时能增强Epo刺激诱导的c-fos表达活性。另一方面蛋白激酶C抑制剂H7明显抑制Epo和PMA诱导的c-fos表达活性,Epo诱导的c-fos表达活性下降57.8%。本研究结果提示蛋白激酶C在Epo介导的早期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正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建立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EUSA试剂盒及一种检测血清EPO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对其临床检测方法学进行研究。方法EPO抗体用缓冲液稀释,150μL/孔滴加到96孔板,用以包被。以正常人血清和临床血清为标本,用ELISA法观察其灵敏度、回收率、线性试验、稳定性。结果最佳包被抗体浓度为1:600,最佳抗原工作浓度为1:100,酶标抗体工作浓度为1:5000。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0.017x+0.3002,r=0.9710,P〈0.05。灵敏度为0.46U/L,高、低浓度样品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6.74%、104.78%。血清标本20、80U/L批内变异分别为3.044%、7.964%,批间变异分别为1.379%、12.915%。结论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EPO,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均良好,为临床快速、准确、方便检测EPO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4.
徐金升  王悦芬  李同妙  李亚林  俞启遥  何雷  左连富 《临床荟萃》2010,25(23):2043-2046,F0003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2(Eph A2)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E-钙黏蛋白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癌组织68例、正常肾组织24例中EphA2、E-钙黏蛋白的表达,并采用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EphA2、MVD、E-钙黏蛋白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的相关性.结果 肾癌组织中EphA2阳性表达及MVD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肾组织(均P<0.01).EphA2在肾癌组织的高分级组、高分期组、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低分级组、低分期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或<0.05);MVD在肾癌组织的高分级组、高分期组、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亦显著高于低分级组、低分期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均P<0.01);MVD值还与肿瘤直径有关(均P<0.01);E-钙黏蛋白在肾癌组织的高分级组、高分期组、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低分级组、低分期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或<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EphA2蛋白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555,P<0.01),与E-钙黏蛋白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83,P<0.01).结论 EphA2蛋白的高表达预示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其机制可能通过影响或协同E-钙黏蛋白和微血管生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促红素(EPO)对腺嘌呤致慢性肾衰竭大鼠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腺嘌呤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将50雄性SD大鼠随机分A组(正常对照组),B组(肾衰竭模型生理盐水干预组),C组(肾衰竭EPO 150IU/kg治疗组),D组(肾衰竭EPO 450IU/kg治疗组)。分别检测4组血常规、生化、血清BDNF水平。结果肾衰竭模型造模成功。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血清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血红蛋白下降,BDNF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使用促红素干预后,C、D组血清BDNF水平较B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较C组BDNF水平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组大鼠血清BDNF水平降低,给予EPO干预可上调慢性肾衰竭大鼠血清BDNF水平。  相似文献   
96.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组织损伤部位血管生成,与其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分化密切相关,但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分化的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小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信号机制。 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鉴定后传代培养,以 PI3K 特异性抑制剂 LY294002作干预处理,实验细胞分为EGM-2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处理组(培养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分别为1,5,10 U/mL)、促红细胞生成素+LY组(培养液中分别含有10 U/mL促红细胞生成素及10 mmol/L LY294002)、LY组(培养液中含10 mmol/L LY294002)、二甲基亚砜组(培养液中含1 mL/L二甲基亚砜),分别采用CCK8试剂盒、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裂解液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Akt及p-Akt表达。 结果与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显著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并随培养基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增加而呈现量效关系,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促增殖作用可被 LY294002完全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促红细胞生成素+LY组。LY组、促红细胞生成素+LY组细胞裂解液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显著低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处理各组。各组 Akt 表达无明显差异,而促红细胞生成素+LY 组 p-Akt表达显著低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各组。上述结果提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内皮祖细胞的增殖、降低内皮祖细胞的凋亡率,其作用依赖于PI3K/Ak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血管性痴呆(V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经行为学筛选合格的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VaD组、EPO组,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VaD模型。应用TUNE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的凋亡细胞数;通过免疫组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Bcl-2和Bax蛋白以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EPO能明显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上调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结论:EPO可能通过调控VaD大鼠海马Bcl-2和Bax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0例脑梗死(脑梗死组)、45例脑出血(脑出血组)和40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EPO水平。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清EPO水平[(1.64±0.41)ng/ml,(1.59±0.54)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17±0.86)ng/ml](均P<0.05),脑梗死组及脑出血组的NIHSS评分[(10.42±3.75)分,(11.58±4.16)分]与血清EPO水平呈负相关(r=-0.482,r=-0.537,均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EPO水平明显升高,并且病情越重的患者血清EPO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小肠缺血再灌注(IR)的影响,探讨rHuEPO对IR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30),缺血再灌注(IR)损伤组(n=30)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干预+IR组(n=30)。采用肠系膜上动脉无创性暂时阻断30min,之后恢复肠系膜血流再灌注60min的方法构建大鼠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肠系膜上动脉阻断之前30min给予5000u/kgrHuEPO腹腔注射。心室穿刺取血制备血清样本,通过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方法来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取大鼠远端回肠制备肠组织匀浆样本,比色法测定样本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Park/Chiu对肠组织损伤程度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没有观察到明显的肠黏膜损伤;IR损伤组大鼠肠黏膜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组织病理学损伤,绒毛剥脱,上皮层和固有层大量分离,从绒毛尖端开始向浆膜层进展,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促红素处理组大鼠肠黏膜损伤显著减轻,仅有轻度的上皮下间隙形成,较轻微的上皮层从固有层分离及毛细血管充血。IR损伤组大鼠血清MDA、MPO水平及Chiu评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r=6.912,24.376,19.553,P<0.05);经rHuEPO干预后,rHuEPO+IR组大鼠血清MDA、MPO水平及Chiu评分显著降低,与IR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r=3.853,7.835,4.851,P<0.05)。Chiu评分与血清MDA、MPO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r=0.915,0.904,P=0.010,0.013<0.05)。结论 rHuEPO可能通过其抗氧化、抗炎效应从而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0.
原位杂交检测Epo,VEGF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Epo, VEGF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分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8例EMs组织及35例正常子宫内膜Epo, VEGF mRNA的组织定位和表达强度. 结果: Epo, VEGF mRNA均以腺体细胞胞质表达为主,细胞核少量阳性. EMs组织中Epo, VEGF mRNA表达增高明显(3.08±0.48,2.95±0.43),高于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0.55±0.46,0.45±0.42)(P<0.001);EMs组Epo, VEGF mRNA在增殖期和分泌期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EMs组Epo, VEGF mRNA表达有相关性(C=0.733, P<0.001),且Epo mRNA表达随AFS分期增加而升高(P<0.01). 结论: Epo, VEGF mRNA过度表达、转录所引起的局部新生血管生成增强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