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6篇 |
免费 | 75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50篇 |
口腔科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126篇 |
内科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74篇 |
特种医学 | 41篇 |
外科学 | 465篇 |
综合类 | 177篇 |
预防医学 | 17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34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4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81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59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ObjectiveThe clinical outcomes, radiological parameters, complication rate and the cost of implants in two-level ACDF with and without screws in the intervening segment were compared.Methods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6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2-level ACDF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6 was perform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DF with screws in the intervening vertebra and those without screws in the intervening vertebra. Perioperative factors, clinical outcome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adiological parameters, and cost of the implants were evaluated in both groups.Results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outcomes, operative blood loss, hospital stay, restoration of cervical lordosis or segment height,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fusion rate were found between the ACDF (middle vertebra with screw) and ACDF (middle vertebra without screw) groups (P > 0.05). But the operative time of added screw placement and cost of implants in the ACDF (middle vertebra without screw)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ACDF (middle vertebra with screw) group (P < 0.05).ConclusionTwo kinds of screw placement with ACDF were found to be similar in terms of clinical outcomes. However, ACDF (middle vertebra without screw) was found to be superior to ACDF (middle vertebra with screw) in terms of the screw placement time and cost of implants.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不同减压、植骨固定方式对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18具新鲜人尸体颈椎标本,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前路3节段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固定(ACDF)、分节段混合减压植骨融合固定(ACHDF)及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固定(ACCF),采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依次测定正常状态、减压后、植骨后、钢板固定后的三维活动度,计算出中性区(NZ)、运动范围(ROM),并进一步计算出其稳定潜能指数(SPI);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正常状态下,三组标本所测得的ROM、NZ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三种不同方式减压后,SPIROM三组间无差异,但ACCF组三种状态下SPINZ和ACDF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骨块植入后,ACCF组屈伸运动时的SPINZ和另外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间不同状态下SPIROM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钢板固定后,ACCF组屈伸运动时的SPIROM和ACDF及ACHDF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3节段病变三种减压、植骨、固定方式术后均可恢复即刻稳定性,ACDF和ACHDF在恢复稳定性方面优于ACCF。 相似文献
73.
比目鱼肌H反射监测在全麻下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全麻下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手术各操作步骤中使用H反射监测S1神经根功能的变化情况,明确该神经电生理参数在监测全麻下脊柱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单侧L5/S1椎间盘突出症(S1神经根损伤)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男7例,女7例;年龄25~53岁;身高160~177cm。均行全麻下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单纯髓核摘除术。术前、术中各操作步骤(通道置入、神经根暴露、突出髓核摘除及内窥镜系统退出)及术后分别记录双侧下肢比目鱼肌H反射,测量并对比潜伏期及波幅(基线-负向波峰)等参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术前完成全麻插管后、在手术体位所测得的H反射参数作为术中H反射的基线值。术中,患侧H反射波幅自神经根暴露(通道触碰或挤压神经根)阶段开始便出现明显下降(P0.05),在剥离推移神经根时H反射波幅下降幅度最为明显[平均下降(43.9±20.5)%,P0.05],而后虽有回升,但较基线值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结束时,所有患者患侧H反射都得以保留,但波幅仍较基线值下降约(15.1±9.0)%(P0.05)。术后第2日,所有患者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明显好转(术前vs.术后:6.4±1.3 vs.0.6±0.6,P0.05);12例患者复测患侧H反射,各项参数相较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2例患者术中出现H反射波幅下降超过85%的情况,在停止操作、放松牵拉神经根后数十秒,H反射都得以部分恢复,术后未出现明显的感觉或运动障碍。结论:比目鱼肌H反射波幅能有效反映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手术各操作步骤中S1神经根的电生理传导功能,术中应用H反射监测技术可为全麻下脊柱内窥镜手术提供额外的、可靠的辅助监护手段。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比较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3月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资料,其中Zero-P组(A组)65例,传统钛板组(B组)48例,A组再分为单节段组(n=44)和双节段组(n=21),B组再分为单节段组(n=28)和双节段组(n=20),4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4组的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e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吞咽困难,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评估术前、末次随访时的相邻椎体骨化情况,在颈椎MRI上应用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评估术前、末次随访时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单节段A组随访时间为18.... 相似文献
75.
76.
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04例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手术常见问题的处理经验。方法应用美国枢法模公司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对104例椎问盘突出症行MED,总结术中常见问题。结果104例中因出血及粘连改开放手术4例,余100例术中发生硬膜损伤3例,其中1例发生脑脊液漏。100例115个间隙平均每间隙手术时间50min(30~9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每间隙80ml(20—400m1)。100例随访3—32个月,平均18个月,疗效按Macnab标准,优65例,良29例,可6例,优良率94.0%(94/100)。结论术中最常见问题为出血及黄韧带切除费时,熟悉黄韧带薄弱部位及切除技巧,了解椎静脉解剖特点及其与腹压的关系,对预防和处理MED术中常见问题,减少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减少出血对手术时间及疗效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7.
颈椎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v,ME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2012年8月,我科采用颈椎后路ME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1~56岁,平均41.7岁;C4/5 4例,C5/6 9例,C6/7 3例;均为一侧根性症状,CT 、MRI等影像学检查提示单节段外侧突出或/和关节突增生致椎间孔狭窄,神经受压节段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符,经系统保守治疗6周以上无效,颈椎动力位X线片未见颈椎不稳.随访观察患者的颈痛VAS评分、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病变节段稳定性和椎间高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9min (75~1 1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5ml(30~16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1d(3~7d);出院时患者神经根性症状缓解11例,明显改善5例;16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7个月(6~25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7.13±1.15分降至术后的3.00±0.63分,末次随访时为1.94±0.85分;JOA评分由术前12.63±1.09分提高至15.63±0.50分,末次随访时为16.13±0.62分;术前、术后与术次随访时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颈椎生理曲度D值从术前7.66±0.99mm提高到末次随访时10.99±0.9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高度分别为5.56±0.54mm和5.54±0.5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伸过屈位X线片未显示明显颈椎失稳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颈椎后路ME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95例采用小切口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两组随访时间为6~ 13个月,平均8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观察组优良率(76.3%)明显高于对照组(61.1%)(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腰痛程度轻,腰部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腰椎间孔镜技术不良事件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3月椎间孔镜179例资料,16例共发生不良事件19例次(10.6%),其中Ⅱ级事件1例(神经根损伤),Ⅲ~Ⅳ级事件18例(硬膜囊撕裂3例,类脊髓高压综合征3例,椎间盘突出复发4例,术中减压不充分2例,导丝断裂1例,术后形成椎间盘囊肿1例,中转开放手术4例)。结果随访12~30个月,(15.2±1.2)月,除1例神经根损伤无恢复外,余均恢复。结论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疾患初期有一定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良好清晰的镜下解剖结构、开放手术的经验、规范的培训以及术中及时的备选方案是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发挥椎间孔镜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rofileinterbodyfusiondevice,Zero—P)用于颈椎前路手术的初期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2年lO月,将Zero—P系统用于颈椎前路手术27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10例,脊髓型颈椎病4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13例。记录术前和术后3、12个月时颈部疼痛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SF一36评分、颈椎曲度Cobb角及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结果24例为单节段手术,3例为双节段手术,手术顺利,术中无明显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72±15)min,术中出血量(52.0±18.5)mL。术后随访6~27个月,平均13.5个月,无一例内固定失败。所有患者颈部及双上肢疼痛明显改善,颈部VAS评分由术前(6.7±2.O)分降低到末次随访时(1.9±0.8)分(P〈0.05),上肢疼痛由(5.5±1.6)分降低到(2.0±O.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功能明显改善,NDI评分由(44.21±11.50)%降低到(14.73±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所改善,JOA评分由(8.3±3.4)分提高到(14.6±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SF-36中物理评分从(29.5±7.4)%改善至(50.6±9.1)%,心理评分从(33.7±6.4)%改善至(52.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Cobb角由术前(8.7±7.1)。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5.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有4例患者(其中女性3例,男性1例)出现轻度吞咽困难,3个月时仍有1例,6个月时完全消失。结论Zero—P系统用于颈椎前路手术操作简单,可显著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有效改善颈椎曲度,早期临床疗效满意,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