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6篇 |
免费 | 75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50篇 |
口腔科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126篇 |
内科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74篇 |
特种医学 | 41篇 |
外科学 | 465篇 |
综合类 | 177篇 |
预防医学 | 17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34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4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81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59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TED治疗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腰、腿部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140 min,术中出血量25~130 ml。3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无硬膜囊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症状,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3例1周内复发,2例行PTED返修,1例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术后9个月根据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为91.4%。结论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开放椎板开窗(Open Discectomy,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手术方法、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对自2007-06-2013-12在本院因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骨骺离断行手术治疗的52例患者(MED组、开窗组各2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疗效按Nakai评价标准,分优、良、可、差四级,两组术后优良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切除椎板骨量、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优于椎板开窗组。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基础上,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具有切口小、损伤小、疗程短,有效防止术后脊柱失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颈前路减压双插片自稳式融合器(ROI-C)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10—2014-09采用颈前路减压ROI-C植骨融合治疗的3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测量术前术后颈椎曲度、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并以植骨融合率、NDI指数、JOA评分、Odom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随访时间14~31个月,平均21.6个月。单节段手术时间75~100 min,平均88 min。双节段手术时间105~125 min,平均113 min。术中出血量70~310 ml,平均195 ml。术后1例出现声音嘶哑,2例出现轻度吞咽困难,无切口感染。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NDI指数(t=14.530,P0.001)、JOA评分(t=7.100,P=0.000 1)、椎间隙高度(t=3.620,P=0.000 4)及颈椎曲度(t=7.690,P0.001)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采用Odom标准评定疗效:优24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1.2%。结论颈前路减压ROC-I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创伤小和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并发症少、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钳取术联合术后不同阶段的腰背肌康复训练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7-01-2012-12,收治65例采用经皮腰椎间盘钳取术治疗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研究组),于术后3d-1周、术后1周-1个月、1-3个月、3-6个月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不同的腰背肌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后的3、6、12个月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与之前未采用系统腰背肌康复训练的63例患者(对照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3、6个月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6、12个月疗效较3个月虽有逐步提高,但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腰椎间盘钳取术后辅以阶段式腰背肌功能康复训练,可提高老年患者治疗的优良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对于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增强体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中保留腰椎黄韧带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 39例,L5/S1 26例)在常规内窥镜操作下显露腰椎板间隙,用微型手术刀切开并剥离黄韧带。将黄韧带向中线卷曲剥离成上、外、下三面游离的黄韧带瓣,椎间盘切除后再将黄韧带进行复位。结果:65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随访6~24个月,平均14.5个月,疗效评定按Nakai标准,优42例,良18例,可3例,差2例。2例差者行开放手术翻修术。翻修术中见保留的黄韧带与椎管外疤痕粘连明显,但与椎管内的粘连较轻。结论:内窥镜下保留腰椎黄韧带不但技术操作可行。而且能降低术后腰椎管外瘢痕向腰椎管内长入,是非常好的天然屏障。 相似文献
16.
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碳素纤维cage置入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前路内窥镜卜椎问盘切除及碳素纤维cage置入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例颈椎病患者,应川内窥镜手术系统进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后碳素纤维cage置入.分析总结术前及术后影像学和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均在内窥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单节段12例,双节段3例。术中出血量80~300ml,平均210ml,术后住院时间6~9d,平均7d。随访6~15个月,平均11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均有小同程度的改善,X线片碌示颈榉生理曲度恢复、椎间植骨融合,cage无移位等并发症出现。结论:颈前路内窥镜下椎问盘切除、碳素纤维cage置人治疗颈椎病具有创伤小、生理曲度恢复满意、骨融合可靠等优点.是临床可供选择的微创治疗颈椎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椎间盘镜下与开放式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比较椎间盘镜下与开放式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优缺点。方法 对 8例采用椎间盘镜下中空螺钉内固定(椎间盘镜组)与 14例开放式中空螺钉内固定 (开放手术组 )治疗的齿状突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以及颈椎的活动度。结果 椎间盘镜组的手术切口平均 1. 62cm、手术时间 75min、出血量 20 .5ml,均小于开放手术组(P<0. 05)。两组的骨折愈合率、颈椎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 (P>0. 05)。结论 椎间盘镜下直接中空螺钉内固定术创伤较小,手术操作方便,能简化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18.
MED术穿刺靶点定位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于术穿刺靶点定化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将L5~S1棘突间隙作为穿刺靶点参考平面的体表标志,并类推出其它间隙平面。穿刺后用C臂X线机(或摄片)确认。对双间隙突出需同时施术者,则应预先用两根定位针同时定位,依施术先后,选择拔出或保留其中1根,完成1个节段手术后,再将先拔出的待术节段定位针重新置入。结果287例患者,共施术294节腰椎间隙,1次穿刺准确率98%以上。结论以棘突间隙作为判断靶点体表标志的方法,准确率高,熟悉、掌握穿刺靶点的定位,能缩短手术过程,减少长时间俯卧对患者呼吸的干扰,减少射线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外科治疗的56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56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34~61(51.15±6.29)岁,C4,58例、C5,613例、C6,76例,行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对照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40~65(53.24±5.31)岁,C4,510例、C5,614例、C6,75例,行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颈部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对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并分析两组并发症情况;观察术后影像学资料。结果:5...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患者遭受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0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5~75岁(53.6±13.6岁)。根据术前颈椎MRI T2加权相中矢状位上目标节段纤维性椎管最小矢状径分为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32例)和非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18例),两组间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狭窄组随访25.6±7.4个月,非狭窄组27.4±8.3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的总分、感觉评分、运动评分,计算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和末次随访时的手术改善率,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SIA评分总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上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下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IA感觉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个月狭窄组与非狭窄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37.3%和55.9%,术后1年分别为61.3%和73.6%,末次随访分别为77.3%和91.1%,上述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狭窄组手术改善率为88%(28/32),非狭窄组为(94%)(1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出现4例颈部轴性疼痛;狭窄组13例、非狭窄组11例术后出现吞咽疼痛或吞咽异物感,行对症治疗后改善;狭窄组出现1例椎前血肿和2例C5神经根麻痹,经神经营养、消肿等对症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摔倒等意外突发事件。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外伤前合并有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术后短期疗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