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9篇
  免费   1422篇
  国内免费   417篇
耳鼻咽喉   176篇
儿科学   250篇
妇产科学   323篇
基础医学   1381篇
口腔科学   580篇
临床医学   2896篇
内科学   2507篇
皮肤病学   277篇
神经病学   912篇
特种医学   8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417篇
综合类   1772篇
预防医学   1322篇
眼科学   353篇
药学   804篇
  22篇
中国医学   407篇
肿瘤学   809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392篇
  2022年   597篇
  2021年   812篇
  2020年   775篇
  2019年   732篇
  2018年   671篇
  2017年   618篇
  2016年   674篇
  2015年   622篇
  2014年   1098篇
  2013年   1064篇
  2012年   837篇
  2011年   933篇
  2010年   741篇
  2009年   728篇
  2008年   683篇
  2007年   735篇
  2006年   642篇
  2005年   548篇
  2004年   494篇
  2003年   470篇
  2002年   389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232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76篇
  1992年   168篇
  1991年   167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165篇
  1987年   108篇
  1986年   122篇
  1985年   114篇
  1984年   99篇
  1983年   81篇
  1982年   67篇
  1981年   57篇
  1980年   77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8篇
  1976年   18篇
  1975年   14篇
  1974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81.
82.
目的获取大鼠脑组织的近红外反射光谱,研究脑内灰、白质之间光谱曲线下面积的不同特征,探讨以此为指标判别脑内结构、辅助立体定向手术定位的可能性。方法将Y形双光纤探头步进插入大鼠脑内,采集穿刺轨迹不同位置的反射光谱,利用积分因子对采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红外光谱积分因子随探头前端脑组织性质发生明显变化,灰质内数值低,白质内数值高。结论采集光谱的积分因子能够有效的识别大鼠脑组织灰、白质,为脑组织光学定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3.
人胃癌SGC7901细胞膜钾离子通道的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人胃癌细胞系 SGC790 1细胞膜钾离子通道特性 .方法 以人胃癌细胞系 SGC790 1为研究对象 ,采用穿孔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 .结果 人的胃癌 SGC790 1细胞系的静息膜电位为 (- 32 .2± 2 .2 ) m V,在钳制电压 - 40 m V,阶跃电压在 - 80~ +80 m V,记录到一种跨膜电流 ,该跨膜电流具有电压依赖、外向整流特性 ,该电流在延迟 2 5 ms后最大激活 ,80 0 m s内不失活 ,翻转电位在 - 6 0~ - 40 m V,能被已知的钾通道的阻断剂 4- AP或 TEA阻断 .结论 在人胃癌SGC790 1细胞系细胞膜上存在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 .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b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增殖能力的影响,探讨PRP促进皮肤、黏膜伤口愈合的机制.方法:PRP和hDFbs来源于健康成年人,两次离心法制备PRP,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0、12.5%、25.0%、50.0%和100.0%PRP浓度作用下 hDFbs的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检...  相似文献   
85.
双向电泳质谱法研究女性肺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腺癌转移淋巴结与正常淋巴结组织蛋白质表达差异.方法:运用蛋白质组技术,对肺腺癌转移淋巴结与正常淋巴结组织蛋白质进行分离和比较分析,并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获得了背景清晰、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比较分析显示与正常淋巴结蛋白质表达水平相比,肺腺癌转移淋巴结有23个蛋白点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新增蛋白点4个,缺失1个,14个蛋白点表达水平明显上调,4个蛋白点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共鉴定了11个肺癌转移相关蛋白,其中,候选蛋白膜联蛋白1(ANX1)、细胞骨架蛋白(CK18)、Rho-GDP解离抑制剂1(GDIR)、原肌球蛋白3(TPMF)、蛋白谷氨酰胺γ-谷氨酰转移酶(TGLC)和白介素18(IL-18)在肺腺癌转移淋巴结显著低表达,而候选蛋白核氯离子通道蛋白1(CLI1)、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ER60)、肌酸激酶、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1(PDX1)和热休克蛋白60(CH60)在肺腺癌转移淋巴结表达水平比正常淋巴结明显提高.结论:肺腺癌转移淋巴结与正常淋巴结蛋白质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这11种蛋白质可能与肺腺癌淋巴结转移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6.
阴道酵母样真菌感染的3种实验室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帮献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310-1311
目的采用3种方法平行检测阴道酵母样真菌感染,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寻求最佳检测方法。方法对患有阴道炎病人的阴道分泌物同时用改良盐水湿片法、超高倍显微诊断仪(MCMDI)法扣酵母样真菌培养法进行检测,然后作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420例阴道炎病人标本,改良盐水湿片法、MCMDI法扣培养法的阴道酵母样真菌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2.38%(94/420)、39.52%(166/420)争40.00%(168/420),后两法栓出总符合率达97.62%。结论改良盐水湿片法、MCMDI法都能快速检测酵母样真菌,但前者比后者阳性率低,容易漏诊;MCMDI法跟培养法的阳性率差不多,可用作早期快速诊断,而培养法虽然阳性率高,且可鉴定到菌种扣做药敏试验,给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但耗时长(平均3~5d),不利于快速诊断扣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7.
目的??比较组织块贴壁法及胶原酶消化法所得脂肪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 贴壁法及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小鼠脂肪干细胞, 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增殖情况, 并进行细胞鉴定, 比较两者成 骨分化能力。结果??两种方法所得脂肪干细胞在形态学上无差异,培养至第 3 代,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生物学特 性稳定, CD44、Sca-1 表达率 >90%, CD31 表达率 <10%, 具有较好的成脂、成骨分化能力 ; 组织块贴壁法培养 所得脂肪干细胞增殖率高于胶原酶消化法( P <0.05) ; 组织块贴壁法培养所得脂肪干细胞矿化结节、ALP 活 性及钙离子浓度高于胶原酶消化法( P <0.05) 。结论??组织块贴壁法相对胶原酶消化法在脂肪干细胞培养及成 骨诱导分化过程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8.
刘永国 《四川医学》2012,33(5):790-792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PHC伴PVTT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TACE联合3DCRT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TACE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价近期疗效、观察不良反应,随访1年评价客观疗效和生存率。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43.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随访期内有18例死亡,对照组患者随访期内有24例死亡,治疗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毒性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TACE联合3DCRT治疗PHC合并PVTT患者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非生殖系统肿瘤卵巢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2004年收治的41例经手术治疗及病理学确诊的非生殖系统肿瘤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7.3岁,其中29(70.7%)例尚未绝经.原发灶为胃癌者17例,大肠18例,小肠2例,肺1例,肾上腺 1例,输尿管1例,膀胱1例.4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论:该病90.24%(37/41)来源胃肠肿瘤,因此对于双侧卵巢肿瘤患者应注意胃肠检查.  相似文献   
90.
Aluminum-based alloys have been considered candidate materials for cathodic protection anodes. However, the Al-based alloys can form a layer of alumina, which is a drawback in a sacrificial anode. The anodes must exhibit uniform corrosion to achieve better performance. Aluminum can be alloyed with Zn 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In this sense,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the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Al-xZn alloys (x = 1.5, 3.5, and 5 at.% Zn) exposed to 3.5 wt.% NaCl for 24 h was evaluated. Polarization curves, linear polarization resistance (LPR),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samples before the corrosion assessment wa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 analyses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n addition, microstructures of the corroded surface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X-ray mappings via SEM. Polarization curves indicated that Zn additions changed the pseudo-passivation behavior from what pure Al exhibited in a uniform dissolution regime. Furthermore, the addition of Zn shifted the corrosion potential to the active side and increased the corrosion rate. This behavior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proportional decrease in polarization resistance (Rp) and charge transfer resistance (Rct) in the EIS. The analysis of EIS was done us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related to an adsorption electrochemical mechanism. The adsorption of chloride at the Al-Zn alloy surface formed aluminum chloride intermediates, which controlled the rate of the process. The rate constants of the reactions of a proposed chemical mechanism were evalu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