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5篇
  免费   828篇
  国内免费   721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255篇
口腔科学   73篇
临床医学   276篇
内科学   27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68篇
特种医学   386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1597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42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521篇
中国医学   2228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758篇
  2013年   701篇
  2012年   958篇
  2011年   1041篇
  2010年   852篇
  2009年   676篇
  2008年   756篇
  2007年   794篇
  2006年   660篇
  2005年   578篇
  2004年   419篇
  2003年   369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目的 探讨获取母血中纯化胎儿细胞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 6 0名孕龄 7~ 40周、年龄 2 1~ 30岁的孕妇外周血进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 ,将分离后的细胞进行制片 ,显微镜下行显微操作分离胎儿有核红细胞 ,进行 Y染色体特异性DYZ1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果  (1)早孕期母血中胎儿 NRBC检出率为 2 0 % ,中孕期母血中胎儿 NRBC检出率为 71.4% ,晚孕期母血中胎儿 NRBC检出率为 6 .6 5 % ,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用显微操作技术获得的胎儿细胞数量已满足 PCR扩增所需的模板量 ,对胎儿性别进行预测 ,男胎符合率为 11/ 13(84.6 % ) ,性别符合率为 2 6 / 2 8(92 .9% )。结论 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合并显微操作技术对于无创性早期产前基因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2.
采用高效液相凝胶色谱法(GC-HPLC)、醋酸纤维膜电泳和半微量定氮法测定50%声振人血白蛋白空气微球制剂中球壁蛋白的含量。GC-HPLC确证了球壁蛋白主要成分为人血白蛋白;醋酸纤维膜电泳测定空气人血白蛋白微球制剂中人血白蛋白纯度>90%;半微量定氮法测出球壁蛋白含量平均值为3.56%左右,99%正常值范围为2.52%-4.60%。  相似文献   
93.
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反映日本血吸虫病活动性感染程度,探讨建立定量测定循环抗原的方法。方法筛选和制备单克隆抗体,将其进行优化组合,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计算标准曲线,测试检测能力,检测样本。结果获6个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经优化组合试验,选择其中3个抗日本血吸虫虫卵TCA可溶性抗原和成虫TCA可溶性抗原进行搭配,用于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循环抗原效果较理想。检测慢性血吸虫病118例,阳性61例,阳性率51.7%;急性患者30例,全部阳性;正常人187例,5例阳性,特异性97.3%。单盲法检测一批血清,结果也较满意。法论定量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循环抗原,对提示活动性感染的程度和疫苗保护作用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止喘雾化液的制备及其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优化止喘雾化液的制备工艺,同时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药材浸提分离工艺、增溶剂用量及最适宜pH值,同时采用TLC、TLCS法建立定性定量方法。结果:该雾化液的最佳浸提工艺为药材加10倍量水浸泡1h,煎煮3次,每次1.5h,配液时加5%吐温-80,调pH至6.0~8.0;黄芩甙的含量不低于20mg/ml。结论:止喘雾化液工艺稳定,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95.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测定痕量铁的新体系。方法 :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结果 :在NaOH介质中 ,Fe(Ⅲ )对H2 O2 氧化二溴邻硝基苯基荧光酮 (DBON -PF)退色反应有强烈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铁的动力学新方法 ,该法检出限为 8 0× 10 -10 g/ml,线性关系 0~ 0 2 μg/ 10ml。 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可直接测定茶叶中的微量铁并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6.
铬酵母中铬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铬酵母中铬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氧化-光度法。结果 铬的平均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0.3%、2.7%(n=5)。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测定铬酵母中铬的含量,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7.
采用对碘硝基四唑(INT)比色法,观察了1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和8例正常人的骨髓,在体外对阿糖胞苷的敏感性,同时分别观察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3(IL-3)3种细胞因子对其敏感性影响。结果显示AML细胞与正常细胞对Ara-C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G-CSF,GM-CSF,IL-3此3种因子均能增加Ara-C对AML细胞的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含量测定更加简便快速的方法;方法根据其化学结构的特点,采用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测定含量准确可靠且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为99.87%(n=5),RSD为0.67%;结论可用于头孢噻肟钠原料药中问体和注射用无茵粉末等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9.
坦克作业条件下驾驶室内挥发性有机物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某型坦克作业条件下驾驶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某型坦克单纯行进,行进打炮,停车打炮等工作状态下驾驶室内以及废气排放口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全谱分析,结果:共检出134种污染物质,包括脂肪烃类,单环芳烃类,多环芳烃类以及机酸,碱,酯,醛,酮,杂环化合物等。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物质主要来源于油类蒸汽,  相似文献   
100.
Lead levels in whole blood could be determined reliably up to a lower limit of 2 g/100 ml blood, using a modified micromethod of the graphite tube furnace technique. Lead contents of various tissues were also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automated graphite tube furnace after wet ashing of the organs with nitric acid in autoclaves.Animal experiments with mice showed no measurable increase in blood lead level after a single, 10- or 30-days oral administration of lead in doses of 10–1000 g lead acetate/kg body weight/day. However, these doses led to a rise in tissue lead content. There was a clear dependence of tissue lead content on type of organ examined, lead dose and duration of lead exposure.According to our experiments, the threshold dose which leads to a long-term increase in tissue lead content is assumed to be about 100 g lead acetate/kg body weight/day, orally administered.We are thankful to Prof. Dr. H. Rüssel, Hannover and Dr. M. Fleischer, Saarbrücken for helping in comparison studies.We would also like to thank Mr. H. Dick and Miss. Ch. Hecker for the technical and laboratory assis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