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58篇
  免费   754篇
  国内免费   322篇
耳鼻咽喉   107篇
儿科学   584篇
妇产科学   191篇
基础医学   1118篇
口腔科学   1280篇
临床医学   1015篇
内科学   1623篇
皮肤病学   72篇
神经病学   278篇
特种医学   533篇
外科学   2889篇
综合类   1964篇
预防医学   505篇
眼科学   283篇
药学   455篇
  10篇
中国医学   130篇
肿瘤学   97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429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360篇
  2017年   371篇
  2016年   346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783篇
  2013年   747篇
  2012年   647篇
  2011年   762篇
  2010年   690篇
  2009年   620篇
  2008年   622篇
  2007年   680篇
  2006年   594篇
  2005年   597篇
  2004年   492篇
  2003年   339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9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组织工程法修复兔肌腱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应用组织工程的原则 ,种植成纤维细胞于人羊膜细胞外基质 (HA ECM)以修复兔的肌腱缺损。方法 从胎兔分离的成纤维细胞用 5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BrdU)标记后种植于人羊膜细胞外基质上。以 1cm长的兔跟腱缺损为修复对象 ,用聚酯聚二氧杂环己烷缝线 (PDS)轴心桥接肌腱缺损 ,外包种植有成纤维细胞的HA·ECM膜。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成纤维细胞在HA·ECM上生长良好 ,放射状或平行排列。成纤维细胞 HA ECM组能够修复肌腱缺损并且腱化的速度和质量明显优于仅用PDS和HA ECM(无成纤维细胞 )修复组 ,与正常肌腱相似 ,抗张强度达正常腱的 81 8%。BrdU免疫组化显示成纤维细胞在腱化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术后的功能锻炼促进了修复腱的腱化及抗张强度的提高。结论 成纤维细胞 HA·ECM膜能够有效修复肌腱缺损 ,可作为肌腱修复的另一种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对43例经心导管证实的空间隔缺损患者进行了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在23项临床参数中,对肺动脉压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依次为红细胞压积、周围血管征、空间隔缺损大小、心脏杂音强度、心胸比率(r=0.8028),并初步探讨了各因素对肺动脉压的影响机制,旨在能非创伤性地动态了解患者肺动脉压力,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3.
骨膜间质干细胞移植时机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骨膜间质干细胞异体移植时机。方法 根据骨缺损内纤维组织生长时间的不同,将从大鼠骨膜分离培养的细胞分别分批植入,在植入的第2、3、4和8周时动态观察其成骨量,即骨小梁体积比;另将幼儿骨膜间质干细胞悬液,移植于26例长管状骨干骨折2周后的缺损内,观察骨折临床愈合的时间。结果 大鼠骨缺损后2周以内移植干细胞其骨小梁体积比大,愈合快,2周以后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临床应用9个月内病人骨折缺损愈合15例(57.7%),骨不愈合者11例(42.3%)。结论 大鼠骨缺损2周以内移植干细胞其疗效好,大鼠实验和临床上骨缺损2周以后移植骨膜间质干细胞不能明显促进骨缺损愈合。  相似文献   
104.
应用胫前肌瓣修复胫骨骨髓炎合并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勇 《中国骨伤》2006,19(10):622-622
自1999年1月-2005年3月,应用胫前肌瓣修复胫骨骨髓炎合并软组织缺损13例,同时辅以中药治疗,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8~67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挤压伤4例,烧伤1例,坠落伤2例。胫骨上1/3段1例,中1/3段2例,下1/3段5例,中下2  相似文献   
105.
鼻部不同部位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朝晖  王少新  陈建超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5):612-613,i008
目的:探讨鼻部分或全部缺损的手术修复。方法:根据鼻部不同范围的缺损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修复,包括邻近皮瓣、岛状皮瓣、复合组织游离移植等。结果:31例鼻部缺损组织瓣修复中鼻唇沟皮瓣13例,邻近滑行皮瓣8例,额部岛状皮瓣5例,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5例均成活。术后鼻外形均满意。结论:鼻缺损修复方式较多,应根据缺损的部位,范围选择不同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06.
我科自 1996年以来 ,采用带血管腓骨复合组织皮瓣移植Ⅰ期修复骨及软组织缺损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例中男 9例 ,女 2例 ;年龄 14~ 4 2岁 ,病程 2 0d~ 2年。均因创伤或慢性感染致胫骨长节段骨缺损 ,并伴有不同程度皮肤软组织缺损或瘢痕挛缩及感染、骨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 4cm× 7cm~8cm× 17cm。移植腓骨骨段 11~ 2 2cm。2 手术方法  采用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 ,手术分两组同时进行。一组取复合组织皮瓣 :依据受区创面大小、骨缺损长度于小腿外侧设计皮瓣。自深筋膜深面腓肠肌与比目鱼肌之间 ,将皮瓣向前掀…  相似文献   
107.
①目的 探讨视神经动脉起源、数目、分布及相关动脉的病理变化,为视神经因缺血所致视野缺损提供形态学依据。②方法 在体视显微镜扣手术显微镜下对100侧成人脑标本观察视神经动脉来源、数目和分布,对其中年龄50-70岁60侧脑标本的视神经和相关动脉进行病理切片观察。③结果 视神经动脉主要来源于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争前交通动脉。其中单来源3侧(3%),双来源68侧(68%),3来源29侧(29%)。病理切片观察动脉管壁有粥样硬化改变53侧(88.3%),其中被硬化斑块阻塞眼动脉的3侧(5、7%)。阻塞垂体上动脉的4侧(7.5%),小动脉管腔狭窄11侧(20.8%)。与小动脉阻塞相对应的视神经切片。可见有神经纤维萎缩、变性等病理改变。硬化的颈内动脉壁压迫视神经可以形成明显的压迹。④结论 50岁以上出现不明原因的周边或中央视野缺损。脑动脉硬化导致视神经供血障碍病因不能除外。  相似文献   
108.
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鼻唇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临床应用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鼻唇缺损的方法及解剖要点,探讨其优缺点.方法根据临床应用鼻唇沟皮瓣的经验,在临床中应用皮下蒂鼻唇沟皮瓣修复多种类型的鼻唇部缺损.结果临床应用9例,全部成活,经过4个月~1年的临床随访,效果满意.结论灵活应用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鼻唇缺损是修复鼻唇缺损的较为理想而且简单、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Cyst-like lesions in the radius and tibia were observed in two children as a post-fracture event. The pathogenesis of these lesions is discussed. Cut sections from anatomic specimens display extensive hemorrhage in subperiosteal as well as endosteal and trabecular bone. Cysts arising from hemorrhagic resorption in various locales may explain the occasional atypical appearance of these lesions.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修复手掌软组织及神经同时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利用吻合腓肠浅动脉的游离小腿后侧皮瓣修复手掌软组织及神经缺损6例。结果 临床应用6例,全部成活,术后10~13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近似正常手掌,两点辨别觉为5mm,感觉为S4;患指感觉恢复为S3两例,S4四例。结论 利用吻合腓肠浅动脉皮瓣修复手掌软组织及神经缺损是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