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48 patients with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from Frullania were patch tested with a lichen mix, compositae and lichen acids. 27 were sensitive to Frullania and lichens. Parmelia caperata and Parmelia reticulata were positive in all, and in a descending order of positivity: Pseudovernia furfuracea, Evernia prunastri, Usnea spp, Ramalina lusitanica. d-Usnic and evernic acids and atranorin were the main responsible allergens.  相似文献   
32.
本文对由人参、灵芝、北五味子和北芪组成的复方制剂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比色法以人参皂甙为客观指标,比较测定了用纸浆和硅藻土助滤剂过滤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硅藻土助滤剂代替纸浆过滤的工艺改进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3.
金腰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菊科植物金腰箭全草的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个三萜皂苷、3个甾体化合物和1个甾体皂苷,分别为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Ⅰ)、金腰箭苷甲(Ⅱ)、β-谷甾醇(Ⅲ)、豆甾醇(Ⅳ)、扶桑甾醇(Ⅴ)和豆甾醇-3-O-β-D-吡喃萄萄糖苷(Ⅵ)。其中金腰箭苷甲为新化合物,其余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34.
滨蒿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研究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中低压柱色谱法、ODS柱色谱法、Sephadex LH 20柱色谱法以及高效液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植物滨蒿地上部分的体积分数为60%乙醇提取物(420 g)中分得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基二十二酸2(5乙酰基2,3二氢苯并呋喃2基)丙酯(1)、2′(3′甲氧基3甲基丁烯基)对甲氧基乙酰苯(2)、5,8二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香豆素(3)、8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香豆素(4)、6去甲氧基茵陈色原酮(5)、2,4二羟基6甲氧基乙酰苯(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35.
鱼眼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黔产鱼眼草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活性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常数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二烷(1)、正二十八烷酸(2)、正二十烷酸甲酯(3)、十六烷酸三十烷醇酯(4)、脱镁叶绿素甲酯(5)、柳穿鱼素(6)、柳穿鱼素-7-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6.
Two new compounds including one new sesquiterpenoid and one new monoterpenoid, together with 10 know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whole plants of Ainsliaea latifolia. The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by analysis of spectroscopic data. All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cytotoxic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37.
用肠虫清、丙硫咪唑、复方甲苯咪唑进行驱治蛲虫疗效观察,阴转率分别为95.2%、98.9%、92.4%。不同剂量的分组观察中,以丙硫咪唑400mg一次顿服疗效最佳为100%,并且副反应最轻微,其次为肠虫清。  相似文献   
38.
39.
野菊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野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并用各种波谱学方法和色谱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刺槐素-7-O-β-D-葡萄糖苷(1),木犀草素(2),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3),蒙花苷(4),刺槐素7-O-(6″-O-α-L-鼠李糖基)-β-槐糖苷(5),绿原酸(6),丁香树脂醇4″-O-β-D-葡萄糖苷(7),5,7-二羟基色原酮(8),尿嘧啶(9),对羟基苯甲酸(10),4-O-β-D-葡萄糖氧基苯甲酸(11),boscialin(12),blumenol A(13)。结论:化合物5,7,8,11~13为首次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0.
为了全面开展肠道线虫病防治工作,我们于1993~1995年在金乡县全县范围进行了控制肠道线虫病试点研究。采取的措施:一是普遍开展卫生宣传;二是改善环境卫生;三是药物驱虫。根据感染率的不同,对全县14个乡镇62万人口采取三种服药方案。在高感染率地区(感染率40%以上)采用全民服药;中感染率地区(感染率20%~30%)采用15岁以下儿童服药;低感染率地区(感染率20%以下)只给中小学生服药驱虫。连续进行3年防治后,经考核人群肠道线虫总感染率由防治前的31.5%降至9.0%,下降71.4%,三类型比防治前下降64.3%~76.1%。结果说明,在不同感染率地区采用不同的服药措施,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