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4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536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318篇
内科学   140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89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566篇
预防医学   904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83篇
  33篇
中国医学   12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探究大学生社会支持、环境、行为、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大学生的行为引导和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简明量表(QOLCS-23),对25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⑴社会支持与环境、行为、心理两两呈显著正向相关;⑵行为在社会支持与环境和大学生心理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所占比例为55.22%;⑶与生活行为相比,时间管理对大学生行为贡献更大(β=0.75,P<0.001)。结论:社会支持与环境可直接预测大学生心理,亦可通过行为间接影响其心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应重视大学生对社会支持与环境的感受度和满足感,引导大学生构建良好行为,尤其要树立时间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42.
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   总被引:241,自引:7,他引:241  
目的:研究分析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分层抽样在北京市选取23所高校,测评了有效样本5220个,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被试中至少有一个SCL0-90因子的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学生占16.51%,男、女及不同年级学生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这一比例来自农村的学生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总体上,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水平差于全国常模,但优于国内其他地区大学;女生、二年级学生以及来自县镇和农村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相对较为突出。结论: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表露、主观幸福感现况及二者的关系.方法:根据浙江大学164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对Jourard SM自我表露问卷进行修订,用修订的自我表露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浙江大学的35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信息类别的自我表露评分差异显著(F=50.24,P<0.001),其中品味和兴趣(1.85±0.41)、学习(工作)(1.87±0.43)的自我表露评分均高于态度和看法(1.70±0.32)(t=7.870、8.256)、金钱(1.60±0.41,t=10.517、11.429)、个性(1.70±0.39)、身体(1.71±0.42)(P均<0.001).目标人的主效应显著(有男/女朋友者、无男/女朋友者的自我表露问卷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F=21.14、13.88,P<0.001),信息类别和目标人的交互作用显著(F=76.15,P<0.001).在金钱、身体、学习或工作方面大学生向父母表露多于向男、女性朋友(如金钱上:母亲1.81±0.59、父亲1.73±0.58,男朋友1.42±0.44,女朋友1.40±0.44;F=116.84,P=0.000).女性的表露程度高于男性(1.79±0.31/1.71±0.32,t=2.03,P=0.044).自我表露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16,P=0.003).分层回归显示自我表露对预测主观幸福感作出了新的贡献(△R2=0.021,P=0.006).结论:信息类别、目标人、被试性别会影响自我表露的程度,提升表露水平有助于改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4.
艺术大学生自我效能、主观幸福感及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艺术大学生自我产能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用幸福感指数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494艺术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①艺术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有显着的独生和性别差异。②艺术大学生的高、低自我效能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着的差异和相关。结论自我效能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5.
医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目的 研究医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并对影响睡眠质量的有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以匹慈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为评价工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某医学院1-4年级医学本科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及分布特征。结果 医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15.75%,男生(9.42%)女生(6.34%)间无显著性差异。19.18%的学生有抑郁情绪,男女生分别为10.10%和9.08%(P<0.05),15.75%的学生存在焦虑,并且10.27%的学生焦虑、抑郁情绪并存。PSQI总分与SAS、SDS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影响PSQI总分的因素依次为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催眠质量、日间功能、催眠药物、睡眠时间。结论 焦虑、抑郁情绪是影响医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对于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6.
47.
医学院校图书馆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学的特殊性和当前心理保健重要性的增加,要求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医学院地校图书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更具优势条件,可以通过增强主动育人意识,提高人文馆藏质量,加强导读工作和学习利用图书资料的基本技能培训,开展主文信息咨询和交流活动,健全人文信息队伍和优化系统教育环等,使图书馆成为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职能部门。  相似文献   
48.
一年级工科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研究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7  
为探讨在一年级工科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的可行性,1998 年10- 11 月,在某工科大学整群抽样选取183 人为干预组,207 人为内对照组;在另一所工科大学一年级抽取207 人为外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预防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通过教育前后两次问卷进行近期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干预组在教育后艾滋病、性病知识均分及问题答对率均有大幅度提高,与内、外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01),而内、外对照组提高不明显。提示在一年级工科学生中开展艾滋病/ 性病/ 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心理特性之间相互关系,为心理素质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支配性量表、社会责任感量表、人际沟通调查表、成就动机量表、行为类型问卷、16PF及SCL-90等心理量表测查医科大学生,对各量表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人际沟通、社会责任感与支配性三者相互之间成正相关;A型行为与追求成功的动机正相关,与社会责任感、支配性负相关;负性情绪与人际沟通、社会责任感、支配性负相关,与16PF的M因素、Q3因素正相关。结论:社会责任感和支配性有利于人际交往;A型行为者可能有缺乏社会责任感倾向;加强责任感、正义感、自信心,善于与人沟通有利于改善情绪状态;过于放纵自己或对自己过于苛刻都可能容易出现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50.
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中医药院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必须具有必要的西医学基础知识及临床诊疗技能;具有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不是单纯的培养中医治疗人才,而是培养为中医药行业服务的各类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应是多样化、多元化.对人才培养应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招生应采取按类招生模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个性;减轻学生负担,给其更多的自由空间、更多的课程选择机会;坚持主辅修,为学生开拓发展的空间.人才培养应强调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应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师的授课要多样化;应重视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