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弹力绷带加压疗法结合外用硅酮胶与单用硅酮胶无加压两种疗法在预防和治疗烧伤后形成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的Ⅱ°烧伤(包括深Ⅱ°及浅Ⅱ°烧伤)且无Ⅲ°烧伤无需手术的患者按意愿分为早期应用弹力绷带给予压力疗法组和无压力疗法组,创面愈合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两组愈合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情况。结果:早期应用弹力绷带给予压力疗法,能够有效减少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结论:早期应用弹力绷带对减少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进传统的腋臭剪除根治术后包扎方法。方法:分析腋窝形态结构的特殊性而对基于普通弹性绷带的传统"8"字包扎技术进行两方面改进:①加一段弹性绷带在腋下水平缠绕胸、背部一圈,而使腋窝内侧壁被包扎到;②在肩峰、上臂上端外侧、腋窝前、下、后侧用7号丝线将绷带相邻边缘缝扎固定一起,形成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并将此法用于98例采用腋窝中央顺皮纹切口入路的皮下修剪法治疗腋臭患者。结果:有3例患者切口创缘部分坏死,但无血肿发生,每次包扎后可维持7天不松散,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使对术区包扎达到全方位、确切有效、长久牢靠。结论:基于对腋窝结构特殊性而新创的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牢固可靠,预防血肿效果确切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绷带包扎方法与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压力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方法 将62例接受综合淋巴消肿治疗的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8”字包扎组(20例)、“5”分包扎组(21例)和联合包扎组(21例),在手法淋巴引流后分别采用“8”字包扎法、“5”分包扎法和联合包扎法,治疗20次后比较三组肢体周径比率、组织水分比率、患者满意度和绷带包扎松散发生率。 结果 三组肢体周径比率、组织水分比率均较治疗前改善,患者满意度中三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包扎组包扎松散率为0。 结论 三种方法用于淋巴水肿均有较好效果,其中联合包扎法具有舒适度高、不易松散的优点,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时采用弹性绷带固定输液针头法1188例次,并与传统的胶布固定法1300例次相比较,其针头的脱出率分别为2.36%、4.69%,经统计学检验(P<0.005),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弹性绷带固定输液针头法优于胶布固定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成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加戴绷带镜术后患者球结膜植片厚度进行研究,同时研究绷带镜对翼状胬肉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率、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52例单眼初发翼状胬肉患者资料。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加戴绷带镜26例为试验组,行相同手术方式但不加戴绷带镜26例为对照组,应用AS-OCT测量两组患者术后1 d、1周、2周及2个月鼻侧结膜植片距离巩膜突1 mm、2 mm及3 mm的厚度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率、疼痛评分。结果 术后1 d,两组患者各部位结膜植片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2周、2个月,试验组各部位结膜植片厚度均较对照组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1周,两组患者三处部位平均结膜植片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2个月,试验组患者三处部位平均结膜植片厚度均较对照组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角膜上皮均未愈合;术后1周、2周,试验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术后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2周,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而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绷带镜可减轻翼状胬肉术后的结膜植片水肿,也可促进术后早期角膜上皮愈合,缓解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6.
胡荣红  叶佩军 《安徽医药》2014,18(3):536-538
目的 探讨改良绷带加压法在桡动脉介入中压迫止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在某三级医院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191例.随机分为两组,改良绷带组108例,专用止血器组83例.比较两组患者桡动脉介入术后加压包扎的并发症及舒适度情况.结果 改良绷带加压组与专用止血器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桡动脉穿刺史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专用止血器组患者比较,改良绷带组患者穿刺处出血、周围青紫及皮肤破损移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手肿胀、麻木、压迫处疼痛改良绷带组患者发生率低于专用止血器组患者(P <0.05),同时改良绷带组患者舒适度良好的百分比高于专用止血器组患者(P <0.05).结论 改良绷带加压法相对于专用止血器法具有并发症更少、舒适度好且价格便宜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改进传统的腋窝瘢痕挛缩畸形植皮术后包扎技术。方法:分析腋窝形态结构的特殊性而对基于普通弹性绷带的传统"8"字包扎技术进行2方面改进:①加一段弹性绷带在腋下水平缠绕胸、背部一圈,而使腋窝内侧壁包扎到;②在肩峰、上臂上端外侧、腋窝前、下、后侧用7号丝线将绷带相邻边缘缝扎固定一起,形成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并将此法用于13例(16侧)腋窝因广泛瘢痕增生并挛缩或粘连畸形而进行全厚皮片移植的患者。结果: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肿及皮片坏死发生,畸形改善明星,每次包扎后可维持7天不松散。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使对术区包扎达到全方位、长久牢靠。结论:基于对腋窝结构特殊性而新创的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牢固可靠,其用于腋窝植皮包扎预防皮片坏死效果确切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提高居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准确性、减少注射相关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103例初次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出院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对照组51例.两组均采用腹部注射,对照组常规给予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的指导,观察组除常规指导外,注射胰岛素时佩戴自制胰岛素腹部注射定位腹带.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皮下硬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腹部注射定位腹带能帮助患者在进行腹部注射胰岛素时按照指示部位和位置顺序规律注射,减少皮下硬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椎损伤后手术中脊髓保护措施的效果。方法强迫位下清醒/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部分患者行控制性降压、脱水、利尿、适度过度通气、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测;截瘫患者行双下肢弹性绷带缠裹。结果快速诱导插管较清醒插管难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减少;控制性降压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P<0.01),显露清晰,方便椎管内操作;脱水、利尿、适度过度通气使椎管内压明显降低,硬膜、脊髓损伤减少;截瘫患者弹性绷带缠裹后,术中脊髓血供改善;CSEP监测可规避术中误伤脊髓的发生。结论颈椎手术中脊髓保护应从诱导插管、术中管理多个环节加以落实,方可获得理想的脊髓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动脉止血贴压迫器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对桡动脉止血的效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610例,按入院先后将61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绷带加压包扎组)291例和观察组(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319例,所有患者均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常规组采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观察组采用动脉止血贴压迫器止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术侧手掌肿胀度及包扎处过敏情况等.结果 常规组患者的压迫止血时间为(7.7±0.3)min,观察组为(2.2士0.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常规组患者的完全止血时间为(11.5±0.7)h,观察组为(3.4±0.6)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P<0.05).两组患者术侧手掌的肿胀程度均以轻中度为主,均有1例发生重度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7.59,P>0.05).常规组12例患者对绷带过敏,并有5例出现大小不等水泡,经处理后痊愈;观察组无一例出现过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1.22,P<0.01).结论 使用动脉止血贴压迫器是一种较绷带加压包扎法更为安全、快捷的桡动脉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