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658篇
  免费   13011篇
  国内免费   7100篇
耳鼻咽喉   2806篇
儿科学   8352篇
妇产科学   3012篇
基础医学   17243篇
口腔科学   4444篇
临床医学   28604篇
内科学   40831篇
皮肤病学   3204篇
神经病学   11233篇
特种医学   124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33643篇
综合类   22879篇
现状与发展   25篇
预防医学   16472篇
眼科学   4562篇
药学   27054篇
  281篇
中国医学   8078篇
肿瘤学   11572篇
  2023年   2112篇
  2022年   6902篇
  2021年   10878篇
  2020年   5903篇
  2019年   11451篇
  2018年   5963篇
  2017年   5384篇
  2016年   7399篇
  2015年   10252篇
  2014年   18894篇
  2013年   16524篇
  2012年   20039篇
  2011年   16736篇
  2010年   15219篇
  2009年   14633篇
  2008年   13144篇
  2007年   13331篇
  2006年   11240篇
  2005年   7506篇
  2004年   3793篇
  2003年   3340篇
  2002年   2695篇
  2001年   2188篇
  2000年   1895篇
  1999年   1202篇
  1998年   1630篇
  1997年   1481篇
  1996年   1233篇
  1995年   1243篇
  1994年   1205篇
  1993年   937篇
  1992年   1152篇
  1991年   1017篇
  1990年   1065篇
  1989年   1033篇
  1988年   956篇
  1987年   835篇
  1986年   682篇
  1985年   1597篇
  1984年   1744篇
  1983年   1263篇
  1982年   1349篇
  1981年   1330篇
  1980年   1147篇
  1979年   990篇
  1978年   759篇
  1977年   760篇
  1976年   666篇
  1974年   454篇
  1973年   4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充气温控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控温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充气温控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控温效果。方法40例择期行平卧位脑肿瘤切除术患者,年龄16—65岁,体重41-72 kg,ASAⅠ-Ⅲ级,随机分为2组(n=20):A组,术中充气温控毯24℃风档进行降温,肿瘤切除完毕前30 min进行复温;B组,术中充气温控毯维持中心温度正常(35.2—36.60℃)。均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静脉注射异丙酚1.5~2 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0.2 mg/kg诱导,吸入0.6%-1.2%异氟醚维持;吸入氧浓度40%;异丙酚1.5~2 mg·kg-1·h-1持续输注;维库溴铵1~2 mg间断静脉注射。每5分钟记录1次中心温度(鼻咽温),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A组2例患者因手术时间超过24 h剔除,共38例进行统计。A组患者降温速率(1.11±0.05)℃/h,复温速率(0.74±0.09)℃/h。A组患者89%(16/18)在硬脑膜打开前达到目标温度34℃,平台期平均中心温度(34.3±0.5)℃,距34℃最大升幅0.52℃,最大降幅为0.23℃。A组患者67%(12/18)手术结束时中心温度恢复正常。返回ICU后A组患者中心温度(返回ICU时实测温度的均值)(35.8±0.6)℃低于B组(36.6±0.4)℃(P<0.05)。A组患者4例术后出现寒颤、3例发热、1例死亡。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充气温控毯可较理想地降低体温,相对于降温效率其复温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222.
目的:自行开发中文语音检验系统,应用于血、尿液分析仪检测数据及患者姓名中文发音等事务管理.方法:采用Microsoft Access 2000建立相关数据库/表,在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Basic 6.0环境中,通过标准串口通讯控件MsComm,接收仪器检测数据,调用Windows API中文语音函数,对患者姓名中文发音,并将编写的源代码生成单独可执行程序及其安装程序.结果:该程序应用于临床,检测了10万份样本,运行稳定,数据全部成功存储入库/表,中文语音清晰,使用简单快捷.结论:计算机与检验分析仪联机,可有效地对检测数据进行灵活的管理,同时清晰的中文发音,杜绝了报告单发放处的拥挤现象,为门诊检验提供一个井然有序的就医环境,亦有利于报告单规范化.  相似文献   
223.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45例体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45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包括平片式修补Lichtenstein术12例、疝环充填式Rutkow术31例及经腹股沟切口Kugel腹股沟疝修补术2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45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无切口感染和排异反应,无术后死亡。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获得门诊随访,未见复发。 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24.
朱勇  贾子超  王军 《中国骨伤》2006,19(3):187-187
漂浮膝是指同侧股骨干和胫骨干或相邻的干骺端骨折而导致整个膝关节呈连枷状。骨折多属于高能量损伤,常合并全身多处复合伤,治疗较困难。在漂浮膝中合并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使治疗、康复更困难。复习我科漂浮膝合并交叉韧带损伤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5.
1.病例资料:患者,男,48岁。以“乏力、多饮、多尿、多食,伴消瘦4个月,加重1周”入院。既往有乙型肝炎和地中海贫血病史30年,无输血史,无血色病家族史,曾行“脾脏切除”治疗。查体:慢性贫血面容,全身皮肤黄染有散在色素沉着,巩膜黄染,双手肝掌,男性乳房发育;肼右肋下3cm,剑突下5cm,质硬;腹部未触及肿块。  相似文献   
226.
大鼠静脉窦高压致硬膜血管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鼠静脉窦高压后硬膜血管变化及其静脉窦高压在硬脑膜动静脉瘘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体重200~250g的SD雄性大鼠110只,随机分为静脉窦高压组(85只)和假手术组(25只),将静脉窦高压组85只大鼠闭塞左侧横窦和上矢状窦前1/3,并吻合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制成静脉窦高压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单纯解剖相应的颈部血管和硬脑膜窦,但不行吻合或闭塞。术后90d,随机取7只静脉窦高压组大鼠和5只假手术组大鼠,行硬脑膜血管明胶墨汁灌注,观察硬膜血管的状况。结果术后90d静脉窦高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硬膜血管数分别为(10.7±1.5)条/mm,(10.3±0.6)条/mm,差异无显著性。在静脉窦高压组中1只大鼠有硬脑膜动静脉瘘,其形态和结构与生理性动静脉短路类似。结论大鼠静脉窦高压一段时间后,颅内硬膜血管无明显增生。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形成很可能是由动静脉间的短路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227.
微囊化异种甲状旁腺组织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微囊化异种甲状旁腺(PTG)组织移植对Wistar大鼠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治疗作用及微囊的通透性。方法 40只去甲状旁腺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微囊组、非微囊组、空囊组、空白对照组。用海藻酸-钡交联微囊包裹兔甲状旁腺组织,移植至Wistar大鼠肾包囊。移植后每隔2周取血测血钙,移植后第16周取移植物进行透射电镜检查及T淋巴细胞、大鼠IgG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微囊组移植后第4周血清钙由(1.62±0.04)mmol/L恢复至正常水平 (2.2~2.6)mmol/L,9例维持至观察期结束(P<0.01),非微囊组、空囊组及空白对照组血清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6周取出移植物检测显示移植物活性良好,微囊周围可见较多T 淋巴细胞浸润,囊壁及囊内IgG抗体染色阳性。结论海藻酸-钡交联微囊可对甲状旁腺组织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使甲状旁腺组织较长时间存活并发挥正常功能。但海藻酸-钡交联微囊并未减轻受体免疫排斥反应的激活且未有效的免疫隔离IgG抗体。  相似文献   
228.
为探讨IL-1、NO及组织胺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作用及广龙昊膏药的治疗效果,将60只大鼠造模并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造模组(B组)、广龙昊膏药组(C组)和奇正止痛膏组(D组),观察其神经根周围局部组织中IL-1、NO及组织胺的含量。结果显示,B组中的IL-1、NO及组织胺较A组显著升高(P〈0.01)。C组、D组较B组明显下降(P〈0.01)。表明大鼠腰椎间盘突出模型中细胞因子IL-1、NO及组织胺明显增加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中的潜在始动或促进因素,而C组能显著降低神经根局部中IL-1、NO及组织胺的含量,说明广龙昊膏药作用部分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229.
【摘要】 目的 观察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骨髓来源的干细胞(BMSC)能否分化成肾小管上皮细胞 方法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C57BL/6转基因小鼠提供骨髓细胞同种无荧光标记的C57BL/6小鼠10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全身照射组缺血再灌注组骨髓移植组骨髓移植+缺血再灌注组受体鼠的骨髓重建经血液常规检查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确认,并采用荧光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绿色荧光标记的BMSC在受体鼠肾脏的分布及数量 结果 全身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未造成小鼠肾脏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明显改变骨髓移植后第56、84天的受体鼠肾小管中有少量GFP阳性细胞的存在[(78.75±5.99)%、(79.58±4.6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一步证实这些细胞位于肾小管,并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特异性的功能蛋白megalin 结论 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骨髓干细胞均可以向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更新,并且在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病理条件下,骨髓干细胞的肾向转化率与肾脏受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30.
Digital radiography is an appropriate method for both bedside and in-department chest radiographs. Its major advantage in bedside chest radiography is its control of the displayed optical density of these radiographs. With dynamic range control processing, it improves the visibility of tubes and lines superimposed on the mediastinal tissues. When used for in-department chest radiography, it may offer slight advantages in the evaluation of disease in the mediastinum, but in general is equivalent to film-screen chest radiography. The main reasons for using digital chest radiography for in-department chest radiographs relate mainly to its use as a data entry point method of projection radiography for high-quality teleradiology or for its use in a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Apart from these advantages, there is no reason to change from conventional to digital chest radiographs. Digital radiographs are, with certain systems, printed at smaller than life size. Because of this, there is a necessary period of learning as radiologists adjust to the new image size. The most important change in radiologists' work pattern appears to be the need to sit closer to the film. Findings of disease are smaller, but, with experience, just as easy to se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