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21篇
  1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变化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蛋白水解物60 mL静脉滴注,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再联用醒脑静注射液20 mL,14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D变化、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及心脑血管事件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4 d、1个月及6个月末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分别为(9.57±2.46)分、(8.84±2.54)分、(7.25±2.35)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22±2.92)分、(15.35±3.24)分、(13.76±2.9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3 d、7 d和14 d末的FMD分别为(5.83±0.84)%、(6.47±0.62)%、(8.26±0.54)%,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45±0.76)%、(5.62±0.79)%、(5.82±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4 d末的血浆黏度(1.09±0.34)mPa·s、全血黏度高切(2.71±0.85)mPa·s、全血黏度低切(5.62±0.63)mPa·s和纤维蛋白含量(2.26±0.66)g/L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7±0.39)mPa·s、(3.58±0.97)mPa·s、(6.52±0.83)mPa·s、(3.35±0.71)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末,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65%,显效率为66.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和4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与对照组的11.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卒中患者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较好,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醒脑静对缺氧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醒脑静对缺氧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缺氧模型,通过An-nexin V、Hoechest33258染色半定量测定10μg/ml和1.0μg/ml浓度的醒脑静对缺氧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10μg/ml的醒脑静有显著降低缺氧神经元凋亡的作用,但较小剂量醒脑静则无此作用。结论醒脑静对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系统评价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全文数据库(WanFang)、CBM、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电子数据库,搜集有关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8月1日。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RCT,包括1 7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在治疗有效率[RR=1.24,95%CI(1.17~1.32),(P <0.001)]、神经功能改善[SMD=-1.30,95%CI(-1.70~-0.89),P <0.001]、认知功能改善[SMD=0.97,95%CI(0.79~-1.15),P <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RR=0.4,95%CI(0.22~0.72),(P=0.002)]、纤溶指标与凝血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与单纯阿替普酶治疗。结论当前的证据表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可以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74.
孙晓静 《新中医》2021,53(4):172-174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康复护理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临床效果。方法:纳入60例AD患者展开对照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康复护理)与对照组(康复护理)各3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比较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ADAS-co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ADAS-cog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2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ADL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康复护理应用于AD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75.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识别并探究醒脑静注射液入脑成分及其治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研文献获取醒脑静入脑成分并采用GC-MS技术对其入脑成分进行补充,在此基础上,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和Swiss数据库对醒脑静注射液入脑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同时通过CTD、OMIM、Gene Cards等数据库获取脑缺血靶点;进一步利用Omic Share平台对药物与脑缺血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及"入脑成分-脑缺血靶点-通路"网络图,并对入脑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鉴定出龙脑、麝香酮、樟脑、莪术二酮等13种醒脑静注射液入脑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得到93个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缺血的作用靶点,包括MPO、PPARG、HMOX1、MMP2等。通路富集分析表明神经营养蛋白信号通路(neurotrophin signaling pathway)、雌激素信号通路(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signaling pathway)等可能是醒脑静注射液发挥抗脑缺血损伤的主要途径。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得出代表性成分(栀子苷、莪术二酮、麝香酮)与治疗脑缺血潜在靶点具有较好的亲和。结论明确了醒脑静注射液的入脑成分,预测了入脑成分治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并初步验证了其靶点,为深入阐明醒脑静注射液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综合评价醒脑静注射液上市后用药的安全性,对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进行综合研究。[方法] 临床药师对本院针灸科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的住院患者,从用药开始至用药结束15 d进行跟踪,填写评价筛选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观察1 252例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在该研究中,醒脑静注射液未发生不良反应,临床应用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脑出血后昏迷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予以盐酸纳洛酮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GCS评分及昏迷时间。结果研究组GCS评分(14.53±1.96)优于对照组的(9.85±1.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脑血肿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61%比对照组70.31%高,且昏迷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后昏迷患者予以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脑水肿与血清AQP4水平。方法选取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4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行常规治疗与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脑水肿体积以及血清AQP4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有效促进脑水肿的吸收与恢复,降低血清AQP4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配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癎)持续状态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的癫(癎)持续状态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单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采取醒脑静注射液辅助静脉用丙戊酸钠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及完全控制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和11%,对照组分别为11%和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静脉用丙戊酸钠治疗癫(癎)持续状态效果显著,此两药具有相互协同作用,可快速起效,安全性高,利于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不同神经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根据使用神经保护剂的不同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治疗3组各20例,另20例不用神经保护剂,设为对照组。治疗1组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治疗2组采用醒脑静治疗,治疗3组采用奥拉西坦治疗。对照组不使用神经保护剂治疗。评价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NIHSS评分、疗效指数、Barthel指数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保护剂能够减轻脑卒中后出现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促进神经的再生和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