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7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42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29篇
中国医学   315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乌饭树叶黄酮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乌饭树叶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 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乌饭树叶中黄酮苷类成分,采用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 分离得到 12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柯伊利素 -7- O-<>β- D- 葡萄糖苷 (1) ,欧槲寄生苷乙 (2) ,柯伊利素 -7- O-(6'- O- 对羟基肉桂酰 )-<>β- D- 葡萄糖苷 (3) ,槲皮素 -3- O-<>β- D- 葡萄糖醛酸甲酯苷 (4) ,异鼠李素 -3- O-<>β- D- 葡萄糖苷 ( 5 ) ,槲皮素 -3- O-α-L- 鼠李糖苷 ( 6 ) ,槲皮素 -3- O- α-L- 阿拉伯糖苷 ( 7 ) ,牡荆素 (8) ,槲皮素 -3- O-<>β- D- 半乳糖苷 (9) ,荭草素 (10) ,异荭草素 (11) ,槲皮素 -3- O-<>β- D- 葡萄糖醛酸苷 (12) 。 结论 化合物 1~4 为首次从越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5~12 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黄芩自生酶催化水解总黄酮苷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加水量、温度和时间等因素,采用HPLC法测定了药材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的含量。结果确定最优酶催化水解工艺条件为取药材,加4倍量水,于32℃酶催化水解12h,烘干后备用。结论黄芩自生酶催化水解总黄酮苷是一种环保、经济、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蜀葵花中的一个新黄酮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产于新疆的蜀葵花化学成分,为蜀葵花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同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波谱及化学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鉴定为木犀草素4'-O-β-D-6"-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结论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44.
胭脂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胭脂花(Primula maximowiczii Regel)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从胭脂花全草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基(1→6)-β-D-葡萄糖苷(1),山柰酚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半乳糖苷(2),槲皮素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半乳糖苷(3),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4),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5),杨梅素3-O-β-D-半乳糖苷(6),山柰酚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8),樱草苷(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胭脂花中分离得到,同时本实验将化合物9的13C-NMR数据补充完整。  相似文献   
45.
一个新的二氢黄酮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抑菌试验指导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从木豆叶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和鉴定了6个化合物,牡荆甙(vitexin,1),异牡荆甙(isovitexin,2),芹菜素(apigenin,3),木犀草素(luteolin4),柚皮素4′,7二甲醚(naringenine4′,7dimethylether,5)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6)。化合物2,3和4为首次从木豆中分得。抑菌试验结果显示,乙酸乙酯提取物具较好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46.
HPLC法测定银杏缓释片中总黄酮苷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测定银杏缓释片中总黄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DiamonsilTM-0DS柱,以甲醇-0.5%磷酸(52:4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60nm,流速1ml/min,保持柱温40℃测定自制银杏缓释片中总黄酮苷的含量。结果:槲皮素在5~60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9.7%,RSD为0.93%。结论:本法测定银杏缓释片中总黄酮苷的含量,结果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47.
李平  李晶  王惠明 《天津中医药》2007,24(4):315-317
[目的]以去势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的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探讨"益肾养肝口服液"主药山茱萸的主要有效成分——山茱萸总苷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机制。[方法]将5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山茱萸总苷高剂量组、山茱萸总苷中剂量组及山茱萸总苷低剂量组。造模后,山茱萸总苷组依剂量每天灌胃给药。以上各组处理60d,第61天取血,检测血钙(Ca)、血磷(P)、雌二醇(E2)。各组大鼠在灌胃满3个月后取股骨,进行骨密度实验。[结果]山茱萸总苷各剂量组雌二醇(E2)相对于模型组均明显提高,各组的血钙(Ca)、血磷(P)无明显差异。山茱萸总苷各剂量组骨密度明显优于模型组。[结论]山茱萸总苷对去势后大鼠的骨代谢和骨密度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48.
酸浆茎叶中的四甲基环己烯型单萜苷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茄科植物酸浆[Physalis alkekengiL.var.franchetii(Mast.)Makino]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用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水混悬,依次用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将正丁醇层通过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ODS开放柱色谱及反相制备HPLC等手段,共分离得到4个四甲基环己烯型单萜苷类(megastigmane glyco-sides)化合物;利用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4个四甲基环己烯型单萜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S,9R)-长寿花糖苷[(6S,9R)-roseoside,1)]、(6S,9R)-长寿花糖苷[(6S,9S)-roseoside,2]、(6S,9R)-3-氧-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6R,9S)-3-oxo-α-ionol-β-D-glucopyranoside,3]、citroside A(4)。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制订赤芍总苷(TPG)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紫外分光光度法(UV)定性检测芍药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赤芍总苷中芍药苷含量.结果:TLC、UV定性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强;HPLC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为100%,RSD为1.96%.结论:建立的方法可控制赤芍总苷质量.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养心颗粒(YXG)对急性心肌梗死犬血管内皮细胞及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测定冠脉结扎前以及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P-选择素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采用N-BT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YXG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浆CK-MB、MDA、ET、P-选择素降低(P<0.05~0.01),而血浆SOD和NO升高(P<0.05~0.01),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1)。结论YXG对急性心肌梗死犬心肌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及抑制血小板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