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9篇
  免费   556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792篇
基础医学   31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801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74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3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53篇
综合类   1397篇
预防医学   734篇
药学   784篇
  9篇
中国医学   228篇
肿瘤学   64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305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662篇
  2013年   574篇
  2012年   581篇
  2011年   628篇
  2010年   468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c-erbB-2 and PCNA expression in adenocarcinoma. Methods: Expression of c-erbB-2 and PCNA in 74 cases of adeno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 was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c-erbB-2 was detected in 34 cases. The positive staining of c-erbB-2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lymph node metastasis (57.1% Vs 24.0%, P=0.041) and lower 5-year survival rate (32.4% Vs 58.9%, P=0.008). The average PCNA labeling index (PCNA LI) was 40.6% (0.1%–91.4%). High PCNA LI was associated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56.4% Vs 38.5%, P=0.016) and lower 5-year survival rate (28.7% Vs 64.4%, P=0.005). Positive staining of c-erbB-2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 PCNA LI (44.7% Vs 34.6% P=0.003). Conclusions: c-erbB-2 and PCNA LI were associated with malignant biological behavior and poor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adenocarcinoma.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探讨其早期诊断的手段。方法对42例子宫内膜癌的病史、临床表现、诊断技术及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占同期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38.1%,不规则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其次是阴道排液增多。不孕病人及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长期受无孕激素桔抗的雌激素刺激是本病的高危因素。结论诊断性刮宫及超声波探查对诊断及分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
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口服米非司酮及甲基睾丸素。米非司酮25mg,甲基睾丸素5mg,每日1次,连服90天;B组:口服米非司酮及安慰剂,服药方法同A组。结果:两组治疗后均使患者发生闭经。A组治疗后经量减少4932%,瘤体缩小5220%;B组治疗后经量减少3980%,瘤体缩小4410%。结论:抗雌孕激素的联合治疗是保守性治疗子宫肌瘤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5.
张杰  冯锐  刘晓玲  张文晓  刘灿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44-1545
目的 观察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FEP—BY01型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对30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通过B超检验和患者临床症状对比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子宫肌瘤体积缩小30%以上且B超回声明显增强者197例(65.67%);瘤体缩小30%以下和(或)B超回声明显增强者94例(31.33%);绝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结论 高能聚焦超声对子宫肌瘤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研究应用选择性子官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32例临床效果。方法 32例子宫肌瘤患者均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两侧子宫动脉插管,经导管注入PVA颗粒,阻断肌瘤血供。结果 32例栓塞成功率96.88%,随访6个月,月经量及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贫血好转。术后3个月瘤体平均缩小40%以上;术后6个月瘤体平均缩小50%以上,其中3例完全消失;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选择性子官动脉栓塞是子宫肌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7.
目的:提高超声引导自凝刀射频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子宫肌瘤、宫颈息肉及宫颈糜烂的治愈率及有效率。方法:超声引导及监视下自凝刀通过宫颈、宫腔自然腔道。沿超声设计好的穿刺路线准确同插入肌瘤内或粘膜下肌瘤、宫颈息肉的蒂部;瘤体直径>3 cm者要先穿刺近浆膜处.待凝固完全后再退向近宫腔处;肌瘤直径≥4.5 cm者,术前均给予米非司酮12.5 mg/d,服用1~3个月以缩小瘤体。结果:所有手术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一例子宫穿孔、大出血、肠管或膀胱损伤、宫颈管粘连等并发症。功血、粘膜下肌瘤、宫颈息肉、宫颈糜烂的治愈率均达100.00%;肌壁间及浆膜下肌瘤治愈率89.66%。结论:超声引导自凝刀射频治疗功血、子宫肌瘤、宫颈息肉及糜烂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改进治疗方法后治疗效果满意。具有明确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能机制。并证实孕激素在子宫肌瘤发病中的作用及子宫肌瘤与细胞调亡的关系。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子宫肌瘤细胞并传代后 ,加入不同浓度的米非司酮 ,继续培养 ,观察细胞增殖情况 ,并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孕激素受体 (PR)、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凋亡抑制基因(Bcl- 2 )蛋白的表达。结果 成功的进行了子宫肌瘤细胞的原代培养 ,加入 1 0 - 4mol L米非司酮后 ,细胞增殖活动减少 ,PR、PCNA、Bcl- 2在子宫肌瘤细胞中的表达均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5 ,P <0 0 1 )。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可能是 :①米非司酮可直接抑制肌瘤细胞生长。②米非司酮通过抗孕激素作用抑制肌瘤细胞生长。③米非司酮可促进子宫肌瘤细胞调亡。反证了孕激素是子宫肌瘤的生长因素之一 ,亦说明子宫肌瘤与细胞调亡有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子宫肉瘤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以阴道异常出血为主,预后较差。128例患者总的2年生存率为58.59%,5年生存率为40.63%。在单因素分析中得出年龄、UICC分期、病理类型、化疗是预后生存因素。在多变量分析中得出年龄、UICC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年轻、分期较早的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预后最好。结论:子宫肉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辅以化疗放疗。预后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70.
赵屹  陈素琴  周英杰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417-1418
目的:评价B超在子宫畸形合并早孕的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8月~2004年8月妇产科门诊1 741例人工流产妇女中48例子宫畸形合并早孕患者,在B超监测下行人工流产术。结果:48例手术均为1次成功,无漏吸、吸宫不全、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结论:对于子宫畸形合并早孕患者应用B超监测完成人工流产手术安全,病人痛苦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