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2篇
  免费   506篇
  国内免费   183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656篇
妇产科学   120篇
基础医学   46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18篇
内科学   1124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385篇
特种医学   314篇
外科学   274篇
综合类   1089篇
预防医学   417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532篇
  4篇
中国医学   168篇
肿瘤学   6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311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487篇
  2013年   444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54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8篇
  1975年   5篇
  196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发生的有关因素。材料与方法:1987年至1996年共收治鼻咽癌1563例,发生放射性脑病31例。结果:放射性脑病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无关,再程放疗与,程放疗比较分别为6.3%及1.3%(P<0.01);颅底骨质有、无破坏者发生率为4.6%及0.6%(P<0.01);T3、T4期患者与T1、T2期比较,分别为1.9%及0.6%(P<0.05);鼻咽部剂量≤65Gy者为0.6%,>65Gy为2.4%(P<0.05);耳前野上界>1.5cm者为2.2%,位于1.5cm者为0.7%(P<0.05)。结论:放射性脑病的发生不仅有血管一神经性因素,脑组织的某些生化及免疫方面的改变,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 ischemicencephalopathy ,HIE)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olubleICAM 1,sICAM 1)和可溶性纤维蛋白粘连系统 (solublefas ,sFas)水平变化及其在HIE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ELISA)分别检测HIE患儿血清sICAM 1和sFas水平 ,与正常新生儿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HIE患儿血清sICAM 1和sFas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且sICAM 1和sFas水平与HIE程度有关。 【结论】 ICAM 1和Fas可能分别通过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在HIE病理损害中发挥作用 ,血清sFas和sICAM 1水平可能提示HIE早期分子生物学变化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浆神经肽Y(NPY)、β-内啡肽(β-EP)的变化及纳络酮治疗后对其的影响。方法将34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18例),纳络酮治疗组(16例),以14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纳络酮治疗组入院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络酮治疗,连用3天。HIE患儿组治疗前、治疗3d后各采血收集标本一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NPY、β-EP。结果①HIE患儿血浆NPY、β-EP水平为(174.23±18.31)ng/L、(123.36±16.42)n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7.19±12.95)ng/L、(63.27±12.65)ng/L(P<0.01)。HIE急性期NPY与β-EP呈正相关(r=0.347,P<0.05)。②HIE常规组、纳络酮组治疗3d后血浆NPY、β-E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HIE纳络酮组NPY、β-EP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NPY、β-EP共同参与了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在HIE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纳络酮能显著降低NPY、β-EP水平,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7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脑室扩大的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对影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脑室扩大患儿预后的因素 方法 对我院2002年1-12月收治的足月新生儿HIE 76例出院后进行3-19个月随访,其中26例在"SARS"期间改用电话随访 结果 住院HIE患儿88例,随访76例(86.4%),健康存活73例(96.1%),死亡2例(2.6%),脑瘫1例(1.3%) 轻度HIE 39例无后遗症;中度35例中脑瘫、死亡各1例(各2.9%),重度2例中死亡1例(50%),另1例无后遗症 有阿氏评分记录者71例,其中1 mm 8-10分30例中脑瘫1例(3%),1mm≤7分、5mm8-10分者17例均无后遗症;1mm、5mm均≤7分者24例中死亡2例(8%) 预后不良与胎儿发育迟缓、重度窒息、治疗不当等有关 头颅B超随访49例,脑室扩大12例(24.5%),其中出生时即有、随访中出现各6例,后者脑瘫1例,余在12-19个月恢复正常 结论 影响HIE预后不良的因素与胎儿发育迟缓、重度窒息、治疗不当等有关随访中可见一过性脑室扩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5.
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对1t2例HIE患儿进行临床分度,于急性期进行血小板参数测定,并于恢复期复查,了解其动态变化情况。并以6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l)HIE患儿急性期血小板总数(PLT)较正常儿明显降低(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较正常儿明显增高(P<0.01)。恢复期PLT、MPV、PDW与正常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HIE患儿PLT随HIE病情加重而降低(P<0.01)。而MPV、PDW则随病情加重而增大(P<0.01,P>0.05)。结果提示,动态观察HIE患儿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HIE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6.
白晶 《吉林医学》2006,27(9):1024-1025
目的:研究老年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其早期治疗和预后,加深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5年至2005年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是复杂多样的,以痴呆、二便失禁、智能障碍为主。CT和MRI提示:脑内白质的对称性类圆形低密度影。治疗强调早期激素治疗,高压氧治疗和改善局部脑血液循环,减轻血管内皮损伤的治疗,预后良好。结论:老年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程度与年龄、昏迷时间、一氧化碳浓度、既往病史等因素相关,而且与在治疗上早期应用激素和其他治疗时间不少于一个月相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评价神经节苷脂GM1(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患儿急性期及远期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将51例中度HIE患儿分为GM1治疗组(n=27)和对照组(选用1,6-二磷酸果糖或脑活素治疗,n=24)。新生儿期采用NBNA评分,随访期间每3个月采用Gesell量表法对其进行发育评价,对出现神经系统异常者给予相应的康复训练。结果治疗组中死亡1例,失访2例,随访的24例中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者8例,包括适应性异常3例、大运动异常5例、精细运动异常4例、语言异常3例、个人-社交异常2例;对照组中死亡1例,失访4例,19例随访病人中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者8例,包括适应性异常4例、大运动异常5例、精细运动异常5例、语言异常6例、个人-社交异常4例。两组Gesell在总均值和语言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9月龄随访时两组Gesell均值在语言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GM1治疗新生儿HIE可以减轻HIE所致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7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像学诊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围产新生儿医学所有问题中,新生儿脑损伤的治愈率和其生存后的生活质量,仍然是儿科医师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早期诊断和及时适宜地治疗脑损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为此,我们对住院的新生儿窒息病人常规进行头颅B超检查,并做CT对照,以求在边远基层地区获得最佳诊疗手段,及时施治有效的医疗措施,减轻脑损伤程度,提高新生儿存活率,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6年10月~2001年6月住院的新生儿窒息病人80例。入院日龄最小5m in,最大3d,平均(0.45熏2.04)h;80例中男47例,女33例;重度窒息56例,轻度窒息24例;早产儿2例,足…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致死性病毒性脑病的临床和实验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致死性病毒性脑病患儿临床过程及预后,肝酶学、脑脊液常规改变,头颅CT改变。结果7例患儿均呈骤然高热、严重抽搐和迅速进入昏迷、肝酶显著升高。4例死亡,3例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血氨均正常;头颅CT均显示显著脑肿胀,可见对称性基底核低密度病变。结论高热、迅速发生抽搐和昏迷、肝功能损害的患儿,应警惕致死性病毒性脑病发生。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胆红素脑病血清S-100蛋白(S-100)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7日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胆红素200 mg/kg,制备胆红素脑病动物模型。应用酶联免疫法动态观察胆红素脑病仔鼠血清S-100水平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动态观察胆红素脑病仔鼠不同时间点脑组织S-100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12 h仔鼠血清S-100水平升高(P<0.001),24 h达峰值,至72 h仍高于对照组,96 h降至正常组水平;造模后仔鼠不同时间点脑组织S-100蛋白的表达阳性面积的变化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加。结论S-100可反映胆红素脑病仔鼠神经胶质的损伤程度,是判定胆红素脑病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