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42篇 |
免费 | 347篇 |
国内免费 | 14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8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46篇 |
口腔科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721篇 |
内科学 | 1866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62篇 |
特种医学 | 113篇 |
外科学 | 223篇 |
综合类 | 1553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169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028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1003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115篇 |
2021年 | 199篇 |
2020年 | 189篇 |
2019年 | 135篇 |
2018年 | 127篇 |
2017年 | 157篇 |
2016年 | 154篇 |
2015年 | 168篇 |
2014年 | 460篇 |
2013年 | 388篇 |
2012年 | 425篇 |
2011年 | 444篇 |
2010年 | 339篇 |
2009年 | 321篇 |
2008年 | 274篇 |
2007年 | 268篇 |
2006年 | 273篇 |
2005年 | 293篇 |
2004年 | 250篇 |
2003年 | 242篇 |
2002年 | 205篇 |
2001年 | 217篇 |
2000年 | 150篇 |
1999年 | 131篇 |
1998年 | 120篇 |
1997年 | 98篇 |
1996年 | 74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44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9篇 |
1976年 | 6篇 |
1975年 | 7篇 |
197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研制中医国际诊疗指南及标准是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任务,本文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中医国际指南及标准制定应首先考虑其出口问题,②中医国际诊疗指南及标准可以低于国内行业标准,③清晰的技术路线图是制定国际指南及标准的方法学的关键,④建立有中医特色证据体系支撑的中医临床国际指南及标准,⑤应重视国外专家所关注的相关被推荐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⑥英文翻译要充分考虑到国外读者特点.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三七小陷胸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浊化热兼瘀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阿司匹林泡腾片、阿托伐他汀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七小陷胸汤治疗。观察心绞痛症状积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组用药前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两组用药前后同组症状积分比较有明显改善;两组用药1个月后组间症状比较有明显改善。[结论]三七小陷胸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3.
陈婷婷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17):92-93
[目的]探讨心绞痛患者中西医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44例,随机按观察组74例及对照组70例划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回顾相关资料。[结果]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评分观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60%;对照组为85.7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加快了疾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抑制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心绞痛患者88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 mg/d,1周后改为75 mg/d维持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负荷剂量替格瑞洛180 mg/d,1周后改为90 mg/d维持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1、2周后,停药6、12 h及1 d后的血小板聚集率(MPA)、血小板反应指数(PRI),治疗1年内患者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PA和P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MPA和P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停药12 h及1 d后治疗组患者的MPA和PRI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1年内,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及心肌梗死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挫伤、腹痛及皮疹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及出血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替格瑞洛代替氯吡格雷对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对抗血小板的凝血作用,并在停药后更快恢复,明显降低患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作次数以及因心脑血管意外导致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46-4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疗程4周。比较两组疗效及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TC、TG、LDL-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为(4.23±1.12)mmol/L、TG为(1.61±0.55)mmol/L、LDL-C为(2.79±0.41)mmol/L、HDL-C为(1.28±0.37)mmol/L,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易损斑块相关血清学指标MMP-9、sCD40L、sVCAM-1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51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25例。2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活血方汤剂。治疗4周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血清学检测指标MMP-9、sCD40L、sVCAM-1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中MMP-9、sCD40L、sVCAM-1的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对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相关血清学检测指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可显著降低患者MMP-9、sCD40L、sVCAM-1的表达,其机制可能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等途径有效干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提高斑块的稳定性,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价十年来国内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用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作为资料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5.0软件,对2001年1月—2011年4月正式刊载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5篇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脑心通胶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脑梗死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心通胶囊治疗组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RR=1.18,95%CI为[1.14,1.22];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RR=1.27,95%CI为[1.20,1.34];治疗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及血脂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Meta分析,各研究间的异质性较低(I2=29.0%),但在心绞痛发作情况及血脂指标评价方面,各研究间的变异较大(I2〉45.0%)。脑心通胶囊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4,P〉0.10)。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已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观察其长期效应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8.
该文综述近年来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栓治疗的研究进展。抗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其中抗血小板药有阿司匹林、磷酸腺苷( ADP)受体拮抗剂和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抗凝药有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Xa因子抑制药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109.
James L. Januzzi Sunil Suchindran Udo Hoffmann Manesh R. Patel Maros Ferencik Adrian Coles Jean-Claude Tardif Geoffrey S. Ginsburg Pamela S. Dougla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9,73(3):251-260
Background
Evaluation of stable symptomatic out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may be challenging because they have a wide range of cardiovascular risk. The role of troponin testing to assist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in this setting is unexplored.Objectives
This study sought to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meaning of single-molecule counting 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I (hsTnI) (normal range <6 ng/l) among outpatients with stable chest symptoms and suspected CAD.Methods
Participants with available blood samples in PROMISE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Imaging Study for Evaluation of Chest Pain) were studied, and hsTnI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lative to the primary outcome of dea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or hospitalization for unstable angina by 1 year. The secondary outcome was the composite of cardiovascular death or acute MI.Results
The study sample consisted of 4,021 participants; 98.6% had measurable hsTnI concentrations. The median hsTnI value was 1.6 ng/l. In upper hsTnI quartiles, patients had higher-risk clinical profiles. Higher hsTnI concentrations were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event probabilities for death, acute MI, or hospitalization for unstable angina. In multivariable models, hsTnI concentrations independently predicted death, acute MI, or hospitalization for unstable angina (hazard ratio: 1.54 per increase in log-hsTnI interquartile range; p < 0.001) and cardiovascular death or acute MI (hazard ratio: 1.52 per increase in log-hsTnI interquartile range; p < 0.001) and were particularly associated with near-term events, compared with longer follow-up.Conclusions
In symptomatic out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AD,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hsTnI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were associated with heightened near-term risk for death, acute MI, or hospitalization.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Imaging Study for Evaluation of Chest Pain [PROMISE]; NCT01174550) 相似文献110.
陈敬博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15,(4)
目的:观察葛兰心宁软胶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兰心宁软胶囊,每次2粒(1.16 g),每日3次,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87例患者中治愈47例,好转21例,未愈19例,有效率78.2%。结论:葛兰心宁软胶囊可明显缓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