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66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162篇
综合类   137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utcome and the cost value of surgical clips use as guidance for breast cancer localization in patients prepared fo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of 43 patients confirmed histopathologically to have breast cancer and prepared to receive pre-operative NAC. Surgical clips were inserted via US guidance.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by mammography and US before surgery 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response meanwhile, assessment of clips location, migration and complications. The overall cost of clips was also calculated.

Results

Only 32 patients completed the study; the mean time interval was 32?weeks?±?2?weeks between the clip insertion date and the surgery. The number of the inserted clips was 34 surgical clips. Only two cases showed positive migration yet with no evidence of other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our study patients. The average cost of the surgical clips was 145?±?20 Egyptian pounds (average 8–9 US$).

Conclusion

Surgical clips can be used safely to replace the usual commercial markers in the localization of breast cancer before NAC. They showed effective results with no complications, don't interfere with the patients' imaging and of the significant low cost compared to the commercial ones.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正中神经阻滞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69个患腕)腕管综合征患者,性别不限,年龄33~61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超声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U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正中神经阻滞,C组采用解剖标志定位正中神经阻滞,两组每次阻滞药物均为布比卡因4.5mg、曲安奈德5mg、维生素B12 100μg混合液3ml。通过Boston腕管问卷调查表(BCTQ)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手症状和功能;记录治疗前后正中神经电生理参数;记录二次治疗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两组BCTQ评分中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和功能状态评分(FSS)明显降低(P0.05),且U组SSS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F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两组运动潜伏期(MDL)、感觉潜伏期(SDL3)明显缩短(P0.05),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明显增快(P0.05),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U组SNCV明显快于C组(P0.05),其余神经电生理参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组二次治疗及不良反应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腕管综合征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手部症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择该院2014年7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08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4例,行传统切除术治疗;治疗组54例,在超声引导下行微波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及结节大小。结果治疗后对照组IL-6、TNF-α、CRP水平分别为(14.2±4.5)ng/L、(50.3±2.6)ng/L、(7.8±2.2)mg/L,均高于治疗组(3.7±1.0)ng/L、(43.2±5.9)ng/L、(0.7±0.3)mg/L,且结节直径(6.3±2.2)mm高于治疗组的(3.0±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微波消融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64例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2)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联合组(n=32)采用全身麻醉联合B超引导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中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状态、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及苏醒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T2时刻,联合组和对照组HR、MAP均较T1时刻明显下降(P<0.05),T3~T5时刻,联合组HR、MAP均与T1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均明显高于T1时刻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联合组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躁动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行下肢骨折手术,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镇痛药物用量,促进早期苏醒和拔管。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胰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60例首次接受ESWL治疗胰管结石的患者,分为R组和TR组(每组n=30)。R组患者仅接受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TR组患者接受瑞芬太尼TCI前30min接受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采用Dixon序贯法计算两组患者的瑞芬太尼半数有效量(EC50),记录患者围术期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Ramsay镇静量表、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参数和不良事件。结果 R组和TR组患者瑞芬太尼EC50分别为3.448ng/ml(95%CI:1.636~3.946)和2.523ng/ml(95%CI:0.744~2.9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和镇静评分相当。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均无明显差异。与R组相比,TR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10% vs 56.7%,P<0.001),瘙痒发生率更低(6.7% vs 26.7%,P=0.038)。结论 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为胰管结石ESWL提供满意的镇痛和镇静,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48例乳腺肿块患者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除术进行临床分析,并总结其经验。结果:48例乳腺肿块均被准确、完整切除,每个肿块的平均切除时间约为15min,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提示:乳腺纤维瘤35例;乳腺纤维襄性增生伴纤维腺瘤形成10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结论: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可完整切除3cm以下的乳腺肿块,具有微创、准确、安全、美观、效果好的特点。是目前治疗乳腺肿块最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基于电磁引导的超声导航技术在腰椎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9月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超声导航下行侧后路腰椎间盘穿刺,观察术中情况及手术耐受性,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5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以穿刺点与C型臂透视预设点间的距离<5 mm为穿刺成功标准,穿刺到位率为91.3%(95/104);以穿刺点与C型臂透视预设点间的距离<4 mm为穿刺成功标准,穿刺到位率为89.4%(93/104)。超声导航的平均时间为(16.3±3.2)min。术后腰痛VAS评分从术前的(7.83±1.12)分下降到术后第1天的(2.41±0.84)分,末次随访时为(1.27±0.5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1,P=0.023)。ODI评分由术前的(56.32±9.41)分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8.61±3.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8,P=0.016)。在末次随访时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中,优45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4.64%(53/56)。结论基于电磁引导的超声导航技术在腰椎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中的应用到位率高,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减少了射线接触,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南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麻醉行髋关节置换术的51例老年患者(设为研究组)与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复合全身麻醉行髋关节置换术的51例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的病历资料,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输血量,右美托咪定使用量及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麻醉诱导后5 min(T2)、麻醉诱导后30 min(T3)、术毕(T4)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后2、4、8、12、24、48 h的疼痛程度。结果(1)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输血量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研究组患者右美托咪定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9.612,P=0.000)。(2)T1、T2、T3、T4时,研究组患者HR及MAP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而对照组患者HR及MAP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F=12.560、4.643,P=0.000、0.001),且T1、T2、T3时研究组患者HR及MA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R:t=2.130、2.089、2.091,P=0.036、0.039、0.039;MAP:t=2.043、2.676、2.323,P=0.044、0.009、0.022),而T4时研究组患者HR及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609、1.993,P=0.011、0.049);T1、T2、T3、T4时,两组患者SpO_2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且各时间点两组患者SpO_2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3)术后2、4、8、12、24、48 h,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F=85.860、32.650,P均=0.000),且术后2、4、8、12 h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4.380、12.540、11.490、15.960,P均=0.000),而术后24、48 h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可有效维持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疼痛程度,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提高超声引导自凝刀射频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子宫肌瘤、宫颈息肉及宫颈糜烂的治愈率及有效率。方法:超声引导及监视下自凝刀通过宫颈、宫腔自然腔道。沿超声设计好的穿刺路线准确同插入肌瘤内或粘膜下肌瘤、宫颈息肉的蒂部;瘤体直径>3 cm者要先穿刺近浆膜处.待凝固完全后再退向近宫腔处;肌瘤直径≥4.5 cm者,术前均给予米非司酮12.5 mg/d,服用1~3个月以缩小瘤体。结果:所有手术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一例子宫穿孔、大出血、肠管或膀胱损伤、宫颈管粘连等并发症。功血、粘膜下肌瘤、宫颈息肉、宫颈糜烂的治愈率均达100.00%;肌壁间及浆膜下肌瘤治愈率89.66%。结论:超声引导自凝刀射频治疗功血、子宫肌瘤、宫颈息肉及糜烂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改进治疗方法后治疗效果满意。具有明确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河南省省立医院收治的86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盲探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及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32、8.694、5.081、4.689,P均=0.000);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740.500,Z=-2.033,P=0.042)。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缩短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提高神经阻滞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