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1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7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51篇
口腔科学   266篇
临床医学   731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57篇
神经病学   832篇
特种医学   130篇
外科学   316篇
综合类   518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230篇
中国医学   257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求与带状疱疹发病及发生后遗神经痛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北京东直门医院皮肤科13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带状疱疹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年龄与疱疹前驱痛、疼痛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年龄、疱疹前驱痛、皮损疼痛程度、基础慢性病及开始治疗时间均可能是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关因素。结论带状疱疹发病、发生后遗神经痛均有一定相关因素,早发现、早治疗,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或伴有基础慢性病者防治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治疗继发性三又神经痛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7月-2005年10月继发性三又神经痛59例,采用显微手术40例,采用伽玛刀治疗19例,照射靶点为引起三又神经痛的病灶。结果二组均无死亡病例,显微手术组:肿瘤全切32例,次全切除8例,术后三又神经痛均消失,面部感觉减退6例,加重2例。伽玛刀治疗组:平均随访随访6个月~6年(平均68个月),影像学证实2例(10.5%)基本消失,11例(57.9%)明显萎缩,5例(26.3%)体积无变化。肿瘤总控制率94.7%。结论应根据引起三又神经痛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显微手术全切病灶可达到根治的目的,但累及海绵窦等结构不能全切的病灶及中小型肿瘤可采取伽玛刀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生长、改善临床症状,保护瘤周颅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53.
三维CT及X线卵圆孔定位射频热凝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三维CT及X线卵圆孔定位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Hartel前入路穿刺法,仰卧位,对38例三叉神经痛病人,于射频热凝治疗术中应用三维CT及X线卵圆孔定位,以明确卵圆孔的位置,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然后进行温控热凝射频治疗。结果:穿刺针均位于卵圆孔内,病人疼痛即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CT及X线卵圆孔定位弥补了徒手穿刺的缺陷,提高了卵圆孔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4.
三叉神经痛与高血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26例三叉神经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经乳突后小切口入路,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术后三叉神经疼痛消失,血压明显下降并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改变了以往对三叉神经痛合并高血压患者不做开颅术的意见。  相似文献   
55.
三叉神经痛患支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的患支有无病理改变,加深对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三叉神经痛患者6例,术中将患支切取一小块,2%戊二醛梗固定,1%锇酸后固定,环氧树脂包埋,醋酸双氧铀和枸橼酸铅双重染色,超薄切片,电镜下观察。结果:6例患支均有病理改变,但并非所有神经纤维都有病变。主要病理改变有:雪旺细胞浆内有脂滴沉积、髓鞘碎片及空泡样变性;髓鞘增生结构紊乱,髓鞘层板松解、局灶性脱髓鞘等。结论:三叉神经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注射甘油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立体定向导航法,穿刺至卵圆孔中心点,注射甘油0.5 ml,必要时重复注射,共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00例。结果一次穿刺治疗治愈166例占55.3%,2次穿刺治疗治愈88例占29.3%,3次穿刺治疗治愈34例占11.3%,4次以上穿刺治疗治愈12例占4.0%。结论运用立体定向技术注射甘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7.
三叉神经痛的针灸治疗方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近5年发表的有关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文献,介绍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各种疗法,并提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二次经皮穿刺球囊压迫(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治疗初次PBC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4例采用二次PBC治疗初次PBC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术后疼痛即刻缓58例(90.6%),偶有疼痛但不需服药者3例(4.7%),疼痛未消失但服药可控制者2例(3.1%),较术前有所缓解但服药不能控制者1例(1.6%),整体有效率为95.3%。随访至今(2~6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年以上),6例轻度复发,2例重度复发,2年复发率12.5%。术后患侧面部麻木60例(93.8%),咀嚼肌乏力36例(56.3%),口角疱疹29例(45.3%),无角膜溃疡、蛛网膜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二次PBC治疗初次PBC术后复发的三叉神经痛具有风险小、疗效好、复发率低的优点,是其较理想手术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59.
神经性高血压病因及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神经性高血压 2 85例 ,其中伴三叉神经痛者 2 65例、面肌痉挛者 1 3例、舌咽神经痛者 7例 ,采用局麻耳后小切口开颅 ,行三叉神经、面神经及舌咽神经血管减压术或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等 ,对部分三叉神经痛病人行术前、术后 2 4h尿儿茶酚胺测定 ,发现伴高血压者术后较术前明显下降 ,术后颅神经症状解除 ,高血压得以控制。认为神经性高血压与疼痛刺激和情绪紧张有明显关系。从临床初步观察来看 ,与左右侧手术及是否探查延髓左侧、Ⅸ、Ⅹ神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0.
[目的]浅析石学敏院士运用经筋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经验。[方法]通过整理相关医案,从中医病因病机,经筋刺法理论依据,刺法特点(辨经论治、醒脑调神、经筋排刺与刺络拔罐)等方面,总结石院士运用经筋刺法诊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学术经验,并举验案以供参考。[结果]石院士认为,引起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患者体弱血虚肝旺,湿热毒邪蕴积,导致“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并认为其以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主的临床表现符合经筋病候特点,故以“疏利经筋”为指导原则,运用经筋刺法治疗该病。所举验案中一患者证属气虚血瘀证,治以益气化瘀、通络止痛;另一患者属气血两虚,治以补气养血、荣养营卫,运用经筋刺法后均取得佳效。[结论]石院士以“不荣”或“不通”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基本病机,以“疏利经筋”的经筋刺法治疗该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其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