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69篇
  免费   2012篇
  国内免费   234篇
耳鼻咽喉   266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381篇
口腔科学   104篇
临床医学   4348篇
内科学   82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61篇
特种医学   9300篇
外科学   1116篇
综合类   2663篇
预防医学   374篇
眼科学   354篇
药学   674篇
  3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60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317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407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337篇
  2017年   451篇
  2016年   664篇
  2015年   614篇
  2014年   1389篇
  2013年   1042篇
  2012年   1608篇
  2011年   1710篇
  2010年   1561篇
  2009年   1559篇
  2008年   1461篇
  2007年   1334篇
  2006年   1224篇
  2005年   1025篇
  2004年   821篇
  2003年   725篇
  2002年   563篇
  2001年   508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7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探查无明显管腔狭窄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能力及准确性。方法共35例连续患者行冠状动脉内超声(IVUS)及16层MSCT检查,其中30例MSCT成像成功。对94支无明显狭窄的冠状动脉节段MSCT及IVUS图像行对照研究,逐一分析每支冠状动脉节段是否出现粥样硬化斑块。IVUS根据斑块回声特点将斑块分为钙化斑块、纤维斑块和软斑块,MSCT则测量斑块密度,以CT值表示。结果对照IVUS结果,MSCT对出现任何粥样硬化斑块节段的诊断敏感性为82.1%(46/56),特异性为89.5%(34/38)。对于含钙化斑块的节段,MSCT诊断敏感性为92.1%(35/38),特异性为96.4%(54/56)。对于含非钙化斑块的节段,MSCT诊断敏感性为73.2%(30/41),特异性为88.7%(47/53)。对于仅含非钙化斑块的节段,MSCT诊断敏感性为66.7%(12/18)。MSCT分析54个斑块平均CT值,按照IVUS分类,钙化斑块19个,纤维斑块19个,软斑块16个,对应CT值分别为:钙化斑块(489±169)HU(196~817HU),纤维斑块(69±21)HU(25~117HU)以及软斑块(23±18)HU(-12~47HU)。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3组斑块MSCT测量密度CT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种方法对斑块面积的测量具有相关性(r=0.58,P〈0.01),MSCT测定斑块平均面积为5.3mm^2,IVUS为5.6mm^2。结论MSCT对无明显管腔狭窄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良好的探查能力。根据斑块密度(CT值)差异,MSCT能区分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对斑块面积测量,MSCT与IVUS结果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2.
原发性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附5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CT和MRI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超声、CT和MRI资料。结果:52例胆囊癌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3.1%(38/52),CT诊断符合率为75%(39/52),MRI符合率为83.3%(15/18)。其中合并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21例(40.4%)。影像表现为4种类型:胆囊壁增厚型(16例),乳头结节型(15例),混合型(壁厚和结节8例),实体型(13例)。结论:超声、CT和MRI对胆囊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合理的应用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术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63.
18F-FDG PET/CT在黑色素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黑色素瘤诊断、临床分期及监测治疗后肿瘤复发与转移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黑色素瘤患者61例,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所有PET、CT及PET/CT融合图像均通过融合软件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肿瘤病灶根据病理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诊断.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对黑色素瘤病灶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9%(40/44)、88.2%(15/17)和90.2%(55/61).其中12例治疗前患者中,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为83.3%(10/12).在黑色素瘤病灶局部切除、尚未进行其他治疗的9例患者中,5例残余病灶18F-FDG PET/CT显像检出3例;4例远处转移灶患者全被检出,提高了临床分期,改变了治疗方案.首先发现转移性黑色素瘤病灶并且手术切除后,寻找原发灶的7例患者中,18F-FDG PET/CT检出原发灶2例,4例其他转移灶全被检出.黑色素瘤患者根治术后监测肿瘤复发或转移患者33例,18F-FDG PET/CT显像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19/19)、85.7%(12/14)和93.9%(31/33).与同期临床其他影像学检查比较,18F-FDG PET/CT显像发现更多,33例患者中,16例(48.5%)病灶提高临床分期;7例(21.2%)排除可疑病灶,降低临床分期;10例(30.3%)检出病灶与临床一致.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于黑色素瘤的诊断,残余病灶、复发病灶及转移灶的检出,临床分期的明确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肺内支气管囊肿在CT、MRI表现上的特征。方法:3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内支气管囊肿;男25例,女12例,年龄18~63岁,平均35岁。均行X胸片,2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3例行MRI检查。结果:分布在右肺16例,左肺21例。形态以圆形为主,可以呈葫芦状、长条状或不规则形。22例囊肿含有液体,8例含气体,6例含有气液面,4例含有曲菌球,囊壁钙化7例,呈点状和弧线状。囊壁见有轻-中度强化,其中以含液囊肿较明显,囊肿周围气肿15例。结论:大部分成人先天性肺内支气管囊肿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65.
椎管内占位病变的CT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8例椎管内占位病变(包括椎管内肿瘤24例、蛛网膜囊肿2例、硬膜外脓肿和椎同盘突出各1例)的CT表现。着重讨论了造影剂增强CT的特征。大多数增强CT可显示肿块的轮廓,有助于肿块定位。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的增强CT表现类似,但雪旺氏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脓肿具有增强CT特征;同时还对脂肪瘤、脊膜瘤和蛛网膜囊肿的增强CT特征进行了探讨。增强CT定位困难时,CTM可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6.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CT诊断(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者报告了三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临床及CT表现,分析了其中2例经化疗后转移的CT特点,CT主要表现为:(1)盆腔内囊实性肿块,部分肿块内有钙化;(2)肉膜饼状转移。(3)脏器的浆膜及系膜播散;(4)钙化性转移,CT对本病的诊断与分期均优于临床检查。  相似文献   
67.
硬脑膜动脉海绵窦瘘的眼眶CT表现,DSA检查及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笔者分析了5例硬脑膜动脉海绵窦瘘伴突眼,结膜充血的病例,全部经CT及DSA检查,同时进行了栓塞治疗,经随访7-9个月未见复发,主要CT表现为:(1)眼球突出,结膜充血;(2)眼上静脉扩张;(3)海绵窦增大;(4)眼外肌增厚:(5)眶尖软组织肿胀。并讨论了诊断鉴别诊断,DSA检查及有关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评价第三代CT定量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率及敏感性.方法 120例胆囊结石的病人在使用第三代CT检查后7天内施行胆囊切除手术,术后剖开胆囊,进行结石计数和最大结石的最大径线测量.结果 120例胆囊结石患者,其中87例有确切结石计数和测量结果(72.5%);33例CT检查未发现胆囊结石(27.5%).CT图像中显示的胆囊结石的数目:均数±标准差=3±15个;范围为2~82个与手术发现的数目:均数±标准差=68±316个;范围为2~1326个,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CT图像发现的胆囊内最大结石的最大径线值:均数±标准差=1.08±1.06cm,范围为0~2.4cm;与手术测量值均数±标准=1.68±0.14cm范围为0.67~3.1cm,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用第三代CT进行胆囊结石的定量诊断不够准确,敏感性也有不足.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巨大浆膜下子宫肌瘤(giant subserous hysteromyoma,GSH)的CT与MRI表现,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GSH的CT平扫、增强扫描及14例MRI平扫1、0例增强扫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5例CT表现呈非均匀实性的GSH在增强后内部呈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改变,其间可见分隔结构,4例呈非均匀实性的GSH增强后呈"漩涡状"混杂密度,3例GSH瘤体边缘见低密度带。MRI T1WI所有肌瘤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表现为低或混杂信号,5例瘤体内部为结节状改变,其间可见高信号分隔结构,7例瘤体边缘见低信号带。结论:GSH的CT与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X线、CT及血管造影对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4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l临床及影像学资料,46例全部作过十二指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并有13例作低张十二指肠插管造影;28例作CT检查;11例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 胃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及低张十二指肠插管诊断十二指肠癌24例;平滑肌肉瘤6例;恶性淋巴瘤4例。诊断总符合率为73.91%(34/46)。误诊率为17.39%(8/46),漏诊率为8.7%(4/46)。CT检查28例,确诊十二指肠癌4例,平滑肌肉瘤7例。误诊为腹腔脓肿2例,平滑肌瘤6例,腹腔恶性肿瘤9例。诊断符合率为39.29%(11/28),误诊率为60.71%(17/28)。血管造影11例,9例检出病变,6例确诊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3例误为良性肿瘤,2例未发现明显肿瘤血管。确诊率为54.55%(6/11),误、漏诊率分别为27.27%(3/11)、18.18%(2/11)。结论 胃十二指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是发现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它和胃镜配合能得到病理学诊断。低张十二指肠插管造影对重度肠腔狭窄或阻塞患者显示病变范围起补充作用。CT能显示管外型恶性肿瘤的软组织块影及管壁破坏和有无淋巴结肿大。血管造影能根据血供来源明确钡餐难发现、CT仅显示与肠管无明显联系的平滑肌肉瘤,并可进行栓塞IE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