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28篇
  免费   1948篇
  国内免费   232篇
耳鼻咽喉   265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380篇
口腔科学   103篇
临床医学   4347篇
内科学   81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61篇
特种医学   9203篇
外科学   1117篇
综合类   2663篇
预防医学   374篇
眼科学   353篇
药学   673篇
  3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60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296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394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451篇
  2016年   664篇
  2015年   610篇
  2014年   1389篇
  2013年   1034篇
  2012年   1608篇
  2011年   1709篇
  2010年   1560篇
  2009年   1558篇
  2008年   1458篇
  2007年   1331篇
  2006年   1223篇
  2005年   1025篇
  2004年   821篇
  2003年   725篇
  2002年   563篇
  2001年   508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7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41.
肺腺癌经支气管肺转移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认识肺腺癌经支气管播散肺转移的CT表现和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为腺癌或细支气管肺泡癌经支气管肺转移患者的CT表现,重点关注病变的发展特点。结果15例肺癌患者在CT上原发病灶均为实变型肺癌,在同侧或对侧肺内出现多发性、与支气管分布有明确相关的病灶,胸膜不受累。在初诊的CT上表现为小叶中心性结节5例、树芽征7例、腺泡结节2例、磨玻璃影10例和实变13例,其中5例仅有小叶中心结节(单一型),10例为多种形态病变共存(复合型),曾全部被误诊为结核或炎症,经抗结核或抗炎治疗无效。在平均4个月的CT随访中,单一型转移者进展缓慢,结节融合形成边界相对清晰的实变影;初诊为复合型的病变恶化较快。结论肺腺癌经支气管转移的CT表现有一定规律,但诊断仍须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以区别于结核和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2.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研究腹腔动脉的解剖特点,旨在指导介入治疗。方法:随机选择150例行多层螺旋CT肝脏三期扫描的患者,选择5.0mm×2.5mm的扫描参数,行层厚3.0mm间隔1.5mm的轴面重建,采用容积再现(VR)后处理方法。结果:腹腔动脉开口位于T12中部~L1上部平面128例占85.3%。腹腔动脉与腹主动脉的下夹角呈锐角占86.7%,呈钝角占13.3%。由腹腔动脉干分为胃左、脾及肝总动脉三支者占92%,发现8%有正常变异。肝固有动脉走行与肝总动脉呈钝角占88.4%,呈锐角占11.6%。胃十二指肠动脉与肝总动脉呈钝角占71%,呈锐角占29%。脾动脉形态常见为上弧型、上升型、水平上升型、水平型、下弧型、下弧上升型等,波浪型及回旋型少见占5.1%。结论:腹腔动脉CT解剖研究对介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3.
目的:评价^18氟-胸腺嘧啶核苷(^18F-FLT)正电子发射体层(PET)-CT显像对胸部肿瘤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7例做了^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检查,但定性诊断困难的患者,在第2~3天进行了^18F-FLITPET-CT显像。分析病变在两种不同显像剂PET-CT上的表现,分别测量二者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SUV)。结果:8例恶性病变(5例肺癌、1例纵隔淋巴瘤、1例胸椎恶性肿瘤、1例胸椎转移瘤),其中7例见FLT异常摄取,5例肺癌平均maxSUV为4.2(鳞癌2例、腺癌2例、肺泡癌1例);9例良性病变(5例肺结核、1例肺炎、3例纵隔淋巴结结核)无或轻度摄取FLT,其中6例肺内良性病变平均maxSUV为1.6;9例良性病变中8例见FDG异常浓聚,其中6例肺内良性病灶平均maxSUV为3.9,3例纵隔淋巴结结核也见FDG明显摄取,平均maxSUV为11.0。11例肺内病灶FDG和FLT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0%(5/5)、16.7%(1/6)、54.5%(6/11)和80.0%(4/5)、66.7%(4/6)、72.7%(8/11)。结论:胸部肿瘤^18F-FLT显像的特异性较高,在^18F-FDG显像阳性,难以确定病变性质时,FLIT可以作为FDG的有益补充,二者联合显像有助于提高胸部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提高对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OP)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肺活检病理证实为COP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23例患者中CT表现为多发性斑片状含气实变影15例,主要分布在胸膜下区和双肺下叶。14例伴有磨玻璃影及小支气管扩张,还有条索状影。6例有病灶游走的表现。21例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显著疗效。结论:隐原性机化性肺炎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病理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对CT表现的认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5.
面神经管病变的多层螺旋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面神经管病变CT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面神经管病变患者35例CT资料,男24例,女11例,年龄4~51岁,平均27岁,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常规行多平面重建和面神经管曲面重建。结果:面神经管骨折15例,其中鼓室段骨折8例,乳突段骨折5例,迷路段骨折2例;胆脂瘤型中耳炎侵犯面神经管15例;面神经瘤1例,乳突段面神经管前移2例,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累及面神经管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成像能清晰显示面神经管病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6.
张滨  李英  李海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2):1294-1296
目的:总结大样本病例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发现的冠状动脉变异类型及数量,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积累冠状动脉活体形态学资料,提高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认识。方法:对694例受检者进行心脏冠脉成像检查,并对其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4例受检者中,44例发现4种不同类型冠状动脉变异,占总数6.34%。其中副冠状动脉33例,RCA起源于左窦2例,LCX起源于右窦7例,左冠状动脉开口异常2例。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无创观察冠状动脉解剖及变异,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对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的显示及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认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7.
CT灌注成像作为功能成像技术之一,将组织学功能与解剖学结构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血管性病变及肿瘤性病变中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此技术可用于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监测等几个方面,因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CT灌注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乳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探查无明显管腔狭窄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能力及准确性。方法共35例连续患者行冠状动脉内超声(IVUS)及16层MSCT检查,其中30例MSCT成像成功。对94支无明显狭窄的冠状动脉节段MSCT及IVUS图像行对照研究,逐一分析每支冠状动脉节段是否出现粥样硬化斑块。IVUS根据斑块回声特点将斑块分为钙化斑块、纤维斑块和软斑块,MSCT则测量斑块密度,以CT值表示。结果对照IVUS结果,MSCT对出现任何粥样硬化斑块节段的诊断敏感性为82.1%(46/56),特异性为89.5%(34/38)。对于含钙化斑块的节段,MSCT诊断敏感性为92.1%(35/38),特异性为96.4%(54/56)。对于含非钙化斑块的节段,MSCT诊断敏感性为73.2%(30/41),特异性为88.7%(47/53)。对于仅含非钙化斑块的节段,MSCT诊断敏感性为66.7%(12/18)。MSCT分析54个斑块平均CT值,按照IVUS分类,钙化斑块19个,纤维斑块19个,软斑块16个,对应CT值分别为:钙化斑块(489±169)HU(196~817HU),纤维斑块(69±21)HU(25~117HU)以及软斑块(23±18)HU(-12~47HU)。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3组斑块MSCT测量密度CT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种方法对斑块面积的测量具有相关性(r=0.58,P〈0.01),MSCT测定斑块平均面积为5.3mm^2,IVUS为5.6mm^2。结论MSCT对无明显管腔狭窄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良好的探查能力。根据斑块密度(CT值)差异,MSCT能区分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对斑块面积测量,MSCT与IVUS结果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9.
原发性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附5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CT和MRI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超声、CT和MRI资料。结果:52例胆囊癌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3.1%(38/52),CT诊断符合率为75%(39/52),MRI符合率为83.3%(15/18)。其中合并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21例(40.4%)。影像表现为4种类型:胆囊壁增厚型(16例),乳头结节型(15例),混合型(壁厚和结节8例),实体型(13例)。结论:超声、CT和MRI对胆囊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合理的应用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术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50.
18F-FDG PET/CT在黑色素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黑色素瘤诊断、临床分期及监测治疗后肿瘤复发与转移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黑色素瘤患者61例,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所有PET、CT及PET/CT融合图像均通过融合软件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肿瘤病灶根据病理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诊断.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对黑色素瘤病灶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9%(40/44)、88.2%(15/17)和90.2%(55/61).其中12例治疗前患者中,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为83.3%(10/12).在黑色素瘤病灶局部切除、尚未进行其他治疗的9例患者中,5例残余病灶18F-FDG PET/CT显像检出3例;4例远处转移灶患者全被检出,提高了临床分期,改变了治疗方案.首先发现转移性黑色素瘤病灶并且手术切除后,寻找原发灶的7例患者中,18F-FDG PET/CT检出原发灶2例,4例其他转移灶全被检出.黑色素瘤患者根治术后监测肿瘤复发或转移患者33例,18F-FDG PET/CT显像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19/19)、85.7%(12/14)和93.9%(31/33).与同期临床其他影像学检查比较,18F-FDG PET/CT显像发现更多,33例患者中,16例(48.5%)病灶提高临床分期;7例(21.2%)排除可疑病灶,降低临床分期;10例(30.3%)检出病灶与临床一致.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于黑色素瘤的诊断,残余病灶、复发病灶及转移灶的检出,临床分期的明确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