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20篇
  免费   1947篇
  国内免费   232篇
耳鼻咽喉   265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379篇
口腔科学   103篇
临床医学   4347篇
内科学   81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61篇
特种医学   9201篇
外科学   1117篇
综合类   2662篇
预防医学   373篇
眼科学   353篇
药学   673篇
  3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6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394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451篇
  2016年   664篇
  2015年   610篇
  2014年   1389篇
  2013年   1034篇
  2012年   1608篇
  2011年   1709篇
  2010年   1560篇
  2009年   1558篇
  2008年   1458篇
  2007年   1331篇
  2006年   1223篇
  2005年   1025篇
  2004年   821篇
  2003年   725篇
  2002年   563篇
  2001年   508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7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颈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解剖病理基础及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表现,提高MSCTA对CCF的诊断能力。方法12例经DSA证实的CCF均进行了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重建。结果CCF的MSCT及CTA表现为:海绵窦扩大及眼上静脉扩张12例,并与颈内动脉同时显影;其他属支静脉扩张6例;对侧海绵窦扩大4例,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患侧眼球突出12例。颅底、眶壁骨折5例。眼球壁模糊、增厚5例。脑挫伤、出血4例。眼外肌增粗1例。结论螺旋CT及其血管成像诊断CCF简单、快捷、准确、可靠,特别是在外伤性CCF中,是首选的检查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2.
颅底胆脂瘤的MRI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颅底胆脂瘤MRI分型的意义及其MRI诊断特征。方法观察15例颅底胆脂瘤的CT、MRI与病理学资料,根据肿瘤T1WI信号的不同,将颅底胆脂瘤分为Ⅰ型和Ⅱ型,分析两型胆脂瘤在CT、MRI征象和颅底骨质侵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5例颅底胆脂瘤T2WI显著高信号,肿瘤实质无强化。15例中,Ⅰ型,6例,肿瘤位于桥前池和桥小脑角区,CT均匀低密度,T1WI均匀低信号,包膜不强化,颅底骨质改变轻微,肿瘤实质为胆固醇结晶;Ⅱ型,9例,肿瘤位于一侧中、后颅窝底,CT呈混杂密度,T1WI呈混杂信号,其中4例为低信号中夹杂少量高信号,另5例以高信号为主,包膜强化,颅底骨质呈显著外压性改变,肿瘤实质为角化上皮和蛋白。结论颅底胆脂瘤分为Ⅰ型和Ⅱ型是合理的,体现了两型颅底胆脂瘤组织病理和生物学行为的差异,对指导MRI诊断有积极意义。T1WI信号多样性、T1WI显著高信号、肿瘤实质不强化以及与MRI分型相关的颅底骨质侵犯是颅底胆脂瘤的MRI诊断特征。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肾结核CT资料。结果:19例病灶CT表现为多发“花瓣”状囊腔15例、单发囊腔2例、囊实性肿块1例、自截肾1例,其中病灶内伴钙化者有9例;余1例肾内CT阴性。15例肾盂壁增厚,10例输尿管壁环形增厚,一般肾盂不扩张或轻度扩张。2例膀胱壁增厚伴挛缩1例。结论:肾结核具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CT是目前最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肺肿瘤99Tcm-氮-二(N-乙基-N-乙氧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N(NOEt)2]SPECT显像病变部位与对侧对应正常肺组织放射性比值(T/N)与术后病理组织中P-糖蛋白(P-gp)和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间的关系.方法对22例(20例为术前未经药物治疗的肺癌,2例为肺良性病变)患者进行手术,取肿瘤标本,经常规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病变组织P-gp和PCNA表达,并与术前99Tcm-N(NOEt)2 SPECT显像T/N比值对比.结果22例患者中,20例肺恶性肿瘤99Tcm-N(NOEt)2 SPECT显像均表现为异常放射性浓聚,T/N比值为1.29±0.04;2例肺良性病变99Tcm-N(NOEt)2显像T/N比值为1.08±0.13,其中1例为假阳性.22例患者除1例肺腺癌仅P-gp表达阴性外,其余患者P-gp、PCNA均呈阳性表达.22例患者99Tcm-N(NOEt)2SPECT延迟显像T/N比值与术后病理组织中P-gp和PCNA表达程度均无关(r值分别为0.123和-0.145,P均>0.05,双侧),且病理组织中P-gp与PCNA表达程度也无关(r=0.062,P>0.05,双侧).结论肿瘤细胞摄取99Tcm-N(NOEt)2与其P-gp和PCNA表达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25.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初步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心率与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成像运动伪影的关系,及MSCT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MSCT冠脉成像检查,分析扫描时心率与冠脉运动伪影的关系;其中37例同时行常规冠脉造影(简称冠造)检查,对比分析2种检查结果。结果扫描时心率≤55次/min、56~60次/min、61~65次/min、66~70次/min和〉70次/min组有运动伪影的冠脉节段分别占冠脉总数的0.1%(1/759)、1.1%(7/649)、2.5%(10/407)、42.6%(103/242)和75.5%(108/143);以常规冠造作为金标准,MSCT诊断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2%、96.0%、83.8%、94.6%。扫描时心率与冠脉运动伪影的数量显著相关(r=0.655,P=0.000)。结论MSCT能较准确诊断冠脉50%以上的狭窄,是无创性诊断冠脉狭窄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26.
颈动脉分叉血液动力状态的计算流体力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结合血管影像显示在体颈动脉分叉的血流动力状态.方法选取1例志愿者,采用Siemens多层螺旋CT机行左侧颈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CTA),扫描所得原始图像经计算机后处理后,用CFD方法计算并显示血液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1)该血管血液流率均值范围为0.04~0.36 m/s,颈外和颈内动脉的内侧壁(均以分叉顶点为参照)可见一高血流速区,球部可见较大片低血流速区;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外动脉近端均可见血液涡流与回流.(2)血液绝对压、静态压和动态压的均值范围分别为100 266.70~101 615.90 Pa、-10 58.34~290.88 Pa、6.12~553.25 Pa;(3)管壁切应力均值范围为0.59~5.35 Pa,在颈动脉球部及颈内动脉后壁显示大范围的低切应力区,最低约为0.25 Pa,颈外动脉前外侧壁存在一小范围低切应力区.结论CFD方法结合血管影像能计算并显示在体颈动脉分叉的个体化血液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7.
多层螺旋CT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48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MSCTA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分析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和回旋支的通畅性,狭窄发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将MSCTA与SCA结果对照,初步评价MSCT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71支MSCTA显示无狭窄的冠状动脉支中,68支与SCA一致;29支显示狭窄的动脉支中,19支与SCA一致。其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8%和65.5%;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6.4%、87.2%、87,0%。结论 MSCTA作为微创性检查,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和变异的重要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研究肝脏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时肝动脉期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 (transienthepaticabnormalenhancement,THAE)的表现特征 ,探讨其产生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1999年 1月至2 0 0 1年 9月 92 6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接受了肝脏或上腹部螺旋CT扫描。CT扫描常规先作全肝或上腹部螺旋CT平扫 ;注射对比剂开始后 2 5~ 3 0s行肝动脉期扫描 ,65~ 70s行门静脉期扫描 ;对部分病例还行病灶局部延迟扫描 ,延迟时间为 3、5及 10~ 15min。肝动脉期共检出 82例 (男 72例 ,女 10例 ;年龄 2 6~ 78岁 )具有THAE ,着重对其在平扫和增强各期图像上的表现、与肝内或肝外病灶的关系以及门静脉系统情况做详细观察和记录。结果  82例 (8 9% )共有 12 2处肝动脉期THAE ,其中 110处(90 2 % )平扫未显示THAE区域密度异常 ,12处 (9 8% )呈稍低密度 ;所有 12 2处THAE在肝动脉期都为均匀的高密度影 ;在门静脉期 ,10 9处 (89 3 % )转为等密度而不能分辨 ,余 13处 (10 7% )为均匀稍高密度影 (其中 10处作了延迟扫描 ,均转为等密度 )。 83处 (68 0 % )THAE呈边缘光滑的楔形或扇形 ,2 9处呈不规则形 (2 3 8% ) ,余为其他形状。THAE紧贴肝内肿瘤或其他病灶的有 46处 (3 7 7% ) ,邻近肝外肿瘤或其他病灶 2 0处 (16 4% ) ,余 5 6处 (45  相似文献   
129.
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复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27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共47个支架)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观察支架及其支架血管和非支架血管的通畅性。结果:支架通畅43例,支架内狭窄3个、闭塞1个,支架前后血管狭窄25支(包括两近端狭窄4例),非支架血管狭窄26支。结论:64层螺旋CT比16层螺旋CT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优越,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效果随访观察和了解原有冠心病进展情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0.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提高对PSH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CT表现。结果5例中除1例表现为不规则肿块,边缘见分叶及毛刺外;其余4例均表现为肺内类圆形肿块,其中3例边缘光整,1例见浅分叶。5例均密度均匀。2例行CT增强病例,均有中度至明显强化。结论CT是PSH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