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16篇
  免费   1947篇
  国内免费   232篇
耳鼻咽喉   265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378篇
口腔科学   103篇
临床医学   4347篇
内科学   81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61篇
特种医学   9199篇
外科学   1116篇
综合类   2662篇
预防医学   373篇
眼科学   353篇
药学   673篇
  3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6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394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451篇
  2016年   664篇
  2015年   610篇
  2014年   1389篇
  2013年   1034篇
  2012年   1608篇
  2011年   1709篇
  2010年   1560篇
  2009年   1558篇
  2008年   1458篇
  2007年   1331篇
  2006年   1223篇
  2005年   1025篇
  2004年   821篇
  2003年   725篇
  2002年   563篇
  2001年   508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7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64层螺旋CT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三联检查显示急性胸痛患者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患者进行64层MSCT回顾性心电门控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联合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多种重组技术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评价成像质量能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果平均扫描时间(8.5±1.0)s,总对比剂用量100ml。肺动脉和主动脉增强后CT值均≥200HU者占95.7%(67/70);冠状动脉显影图像质量优的节段占85.8%(720/839),图像质量良的节段占8.6%(72/839),图像质量差的节段占5.6%(47/839)。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50%者20例,肺动脉栓塞2例,主动脉夹层2例。结论64层MSCT三联检查能够在8s左右1次扫描完成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检查,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鼻前庭囊肿HR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前庭囊肿的HRCT表现 ,评价HR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前庭囊肿 ,均经过HRCT检查。结果 :发病部位 :左侧 8例 ,右侧 7例 ,双侧 5例。病灶形态多变 ,其中 1 4例呈类圆形 ;最小病灶 0 .8cm× 1 .0cm ,最大病灶 3 .6cm× 5 .0cm ;病灶CT值 1 7~ 82HU ,平均 44HU。病灶无继发感染时 ,边界均清楚 ;囊内容物均未见增强 ,4例继发感染囊壁增厚伴有明显强化。病灶继发改变包括上颌骨受压、骨质硬化及凹陷。结论 :HRCT可准确显示鼻前庭囊肿位置、大小、数目、密度 ,也可清晰显示其并发症 ,有助于鼻前庭囊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也可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3.
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的电子束CT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评价电子束CT(EBCT)诊断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的价值。方法 对经平片、超声心动图检查后拟诊为肺血管疾病或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行EBCT检查,EBCT诊断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的11例患者入选,并与超声心动图、核素通气灌注扫描、心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作进一步的比较及评估。结果 单发一侧肺动脉缺如4例,均为女性成年人。合并多发心血管畸形7例,其中合并复杂畸形3例,均为男性儿童和左肺动脉缺如;合并单发心血管畸形4例,其中3例为右肺动脉缺如。结论 (1)儿童时期明确诊断的一侧肺动脉缺如多合并有心血管畸形,且左肺动脉缺如多见,成年人明确诊断的单发一侧肺动脉缺如多为右肺动脉缺如。(2)EBCT对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的诊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较之多普勒超声更为准确,与心血管造影各具独特优势,但EBCT为无创检查是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影像表现及与手术切除相关征象。方法:对照手术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腺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hypotonic duodenography,HD)和CT的表现。结果:HD显示息肉型9例,溃疡型7例,浸润型1例。CT均示腔内不规则肿块或肠壁增厚,3例示溃疡,胆系扩张10例,胰头浸润14例,血管浸润7例,淋巴结转移3例,肝转移2例。7例行根治术,10例行姑息术。结论:HD与CT结合可充分显示腔内病变,腔外浸润及转移。癌肿局限于腔内或仅侵犯胰头时可行根治术;侵犯周围重要血管,发生淋巴结、肠系膜及肝脏等转移时一般只能行姑息术。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CT仿真结肠内窥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的使用价值,应用方法及镜下表现。方法:使用Hispeed FX/i扫描机,扫描层厚3~5mm,螺距1~2,重叠重建率50%~67%。利用Navigator Smooth软件对容积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获得仿真结肠内窥镜的影像,并与纤维肠镜和/或手术所见对照分析,全部病例经病理证实。结果:通过选择不同的观察方位,角度和阈值,CTVC能清楚显示靶器官内正常解剖结构的立体影像和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侵犯范围。CTVC对结肠病变形态的显示与FC或/和标本显示具有良好的对应性,另外,CTVC能从闭塞和狭窄的远端观察病变。但CTVC不能显示组织的颜色变化,不能活检。结论:CTVC作为一种新的非侵袭性结肠检查方法,可以作为纤维结肠镜的有效补充手段,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文章对33例中老年肺尖和锁骨下区慢性结核作平片和肺尖断层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断层对该部位慢性结核多形态病灶检出率和病情判断明显优于平片。着重对空洞、结核球和合并肺癌断层影像研究。肯定断层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7.
CT引导下胰腺穿刺早期诊断胰腺感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对1990年至1996年收治的12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中持续发热、白细胞增高、疑有感染的21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菌学检查,确定有无胰腺感染。在CT引导下根据病变的部位选择适当的穿刺点及进针方向。穿刺点可经前腹壁、侧腹壁或脊柱旁,并对穿刺液行细菌学检查。结果:(1)21例共穿刺35例次,无穿刺所致并发症。(2)证实胰腺感染13例。细菌种类包括大肠杆菌、假单胞菌属及霉菌等;单一细菌感染7例,多种细菌感染6例。(3)胰腺感染者CT表现均为D或E级;除1例感染性假性囊肿发生于发病后3个月外,其他均发生于胰腺炎发病后4~15天,平均10.2天。(4)8例穿刺阴性者除1例因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手术外,均经支持治疗治愈。提示CT引导下胰腺穿刺是早期诊断胰腺感染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8.
总结94例脑转移瘤的CT诊断与临床资料。临床多以颅内压增高及脑组织损坏为主要征象。原发肿瘤部位按例数依次为肺癌、乳腺癌、鼻咽癌、甲状腺癌、胃癌和前列腺癌。原发肿瘤的症状常较隐匿,60%的病人首先发现脑转移瘤,然后才追查到原发肿瘤。当发现脑内多发或单发肿瘤时,应排除转移瘤。CT是诊断脑转移瘤的可靠方法,能准确地判断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水肿范围与并发改变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9.
均一吸收体中SPECT重建多解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建图像噪声特性的分析,间接证明SPECT的解具有多样性。分别用TretiakMetz、Gulberg、富谷武浩等推导的3种等价重建方法和Belini等推导的重建方法,经计算机模拟重建衰减均匀分布的图像,先预置相同的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再比较它们的噪声特性。两种方法重建图像的噪声分布:前者近图像边缘时增大,而后者减小,从而间接证明在假定均匀衰减条件下,SPECT的重建有多解性。  相似文献   
110.
膈疝的CT诊断价值(附1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膈疝的CT诊断及其临床手术指导价值。方法:通过以横膈部位为中心行胸腹部螺旋CT扫描,获得理想的CT扫描图像,通过15例膈疝患者的扫描图像,结合临床综合分析。结果:膈上有疝囊15例,囊内有液平面13例,有小肠及结肠肠型的1例,有脂肪组织1例,胸腔内有积液2例。结论:CT检查对膈疝的诊断应当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其不仅能对膈疝做出正确的诊断,而且,对临床手术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