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8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511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6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全胸腔镜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可行性。方法家猪8头,体重3545kg,在双侧胸壁打孔,取双侧乳内动脉。将左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至前降支,右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至右冠状动脉。结果 8头实验猪全部成活,总共成功游离左侧乳内动脉8条,右侧乳内动脉8条。共行吻合口16个。左侧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的吻合时间为2545kg,在双侧胸壁打孔,取双侧乳内动脉。将左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至前降支,右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至右冠状动脉。结果 8头实验猪全部成活,总共成功游离左侧乳内动脉8条,右侧乳内动脉8条。共行吻合口16个。左侧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的吻合时间为2542 min,平均(37±15)min。右侧乳内动脉与右冠状动脉的吻合时间为3642 min,平均(37±15)min。右侧乳内动脉与右冠状动脉的吻合时间为3652 min,平均(44±9)min。术后除1例右侧乳内动脉与右冠状动脉吻合口狭窄外,其余吻合口通畅情况均良好。结论全胸腔镜非体外循环下行左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可行的,家猪是良好的合适的动物训练模型。  相似文献   
92.
针刺麻醉应用于电视胸腔镜肺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使病人在浅麻醉状态下完成电视胸腔镜肺手术。方法:手法针刺穴位加针刺增效药静脉复合麻醉在电视胸腔镜下(VATS)作肺手术33例为针药麻组,同时设全麻对照组33例,两组作术中用静脉复合液量的比较及麻醉前,进胸前,进胸后血压的比较。结果:针药麻组术中用杜冷丁复合液量与全麻组比较减少43.5%(P<0.001);针药麻组与全麻组在麻醉前血压无差异(P>0.05),而在进胸前和进胸后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减少术中麻醉药量,针刺对机体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改良侧卧位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2010年8月期间953例胸腔镜的手术患者采用了改良侧卧体位的安置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运用改良的侧卧位护理模式,无1例患者发生受压部位并发症,手术野暴露清楚,医生满意度为99%。结论改良侧卧位对胸腔镜手术患者安全、舒适、牢固,便于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胸腔镜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降低手术感染率。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收治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开胸手术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及引流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时间等主要指标、手术前后的肺功能改善及感染率,总结围术期感染预防方法。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和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及引流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共发生2例感染,感染率为5.0%,对照组共发生5例感染,感染率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治疗在辨证施治的同时满足了微创的要求,是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特别是心肺功能较差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该方法较之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其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但仍应重视围术期感染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5.
徐瑶  耿庆 《安徽医药》2017,21(3):404-406
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已经成熟的应用于胸外科疾病的治疗,手术常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但气管插管引起的并发症影响病人术后的恢复.非气管插管麻醉VATS是指区域麻醉保留自主通气的状态下行胸腔镜手术,减少气管插管麻醉的并发症,促进病人术后康复.该研究对非气管插管麻醉在VATS治疗胸科疾病的应用及其优势和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6.
闻吉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2,(25):439-439,44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4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25例肺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等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置管引流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痛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治疗肿瘤病灶较小的早期周围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较好地完成肺叶解剖学切除及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对胸腔镜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和动脉血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n=20):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全麻诱导插管后,A组以异丙酚靶控输注,B组以七氟醚吸入,维持BIS在40~60,PetCO2在30~35mmHg范围内。观察并记录患者侧卧位双肺通气10min(TLV)、侧卧位单肺通气15min(OLV+15)、30min(OLV+30),60min(OLV+60)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和平均气道压(Paw);在相应时间点抽取动脉血和右心房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观察并记录患者发生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苏醒延迟及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OLV期间,两组患者的Qs/Qt明显增加,B组大于A组(34.2±5vs28.8±2;38.4±8VS32.1±6;37.1±2VS29.5±2);两组患者的Pa02明显降低,但A组PaO2均大于B组(177±88vs125±63;150-4-65vs110±67;188±69vs12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OLV后15min、30min两时间点,A组患者的MAP低于B组(72±10VS88±14;74±12vs8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压、苏醒延迟的发生率高于B组(10例VS4例;9例vs2例),B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高于A组(9例VS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比较,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能有效减少胸腔镜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的肺内分流,改善动脉血氧合,有利于低氧血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98.
He J  Yu S  Shen Z  Zhu W 《中国肺癌杂志》1999,2(2):97-98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和治疗上的价值。方法 对15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作胸腔镜检查,并经胸腔镜喷入滑石粉及顺铂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经胸腔镜行活检均确诊为恶性病变,总诊断率为100%。经滑石粉喷入和顺铂局部治疗后14例获得完全的胸膜固定,持久的成功率为93.3%。结论 胸腔镜对胸腔积液病因诊断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滑石粉胸膜固定加顺铂治疗是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晚期癌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
100.
Objective: Chronic pains after lateral thoracotomy are present in up to 40% of cases. Chronic sequels after thoracoscopy are less common, but nevertheless, a cause for complaints by patients. Pain often reflects a recurrence of malign disease. For this reason, we only investigated patients with benign disease.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d the incidence of chronic sequels in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161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horacoscopy for benign disease and were not converted to an open procedure. The data from all 144 patients, contactable at the time of investigation, who were at least 2 months postsurgery, were analyzed. Results: Chronic sequels were present in an overall of 31.4% of patients. Patients complained of chronic pain (20.1%), numbness distal to the incision sites (16.9%) and disaesthesia (8.3%). Painkillers are taken on a regular basis by 82.8%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 The use of Staplers, as well as the number of drains (1 vs. 2) used,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or chronic sequels. All other investigated factors, such as sex, age, and length of drainag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thoracoscopic approach is not likely to impact on the prevalence of long-term postthoracotomy sequels, and therefore, further strengths are necessary to reduce this numb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