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61篇
  免费   1080篇
  国内免费   935篇
耳鼻咽喉   57篇
儿科学   274篇
妇产科学   204篇
基础医学   1907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3151篇
内科学   630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3607篇
特种医学   1522篇
外科学   9390篇
综合类   3629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553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1361篇
  10篇
中国医学   481篇
肿瘤学   389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591篇
  2021年   841篇
  2020年   717篇
  2019年   588篇
  2018年   637篇
  2017年   657篇
  2016年   677篇
  2015年   756篇
  2014年   1488篇
  2013年   1836篇
  2012年   1297篇
  2011年   1665篇
  2010年   1353篇
  2009年   1276篇
  2008年   1295篇
  2007年   1235篇
  2006年   1150篇
  2005年   1041篇
  2004年   881篇
  2003年   821篇
  2002年   692篇
  2001年   616篇
  2000年   558篇
  1999年   438篇
  1998年   366篇
  1997年   347篇
  1996年   291篇
  1995年   257篇
  1994年   243篇
  1993年   251篇
  1992年   233篇
  1991年   180篇
  1990年   185篇
  1989年   170篇
  1988年   168篇
  1987年   178篇
  1986年   115篇
  1985年   124篇
  1984年   113篇
  1983年   87篇
  1982年   97篇
  1981年   75篇
  1980年   72篇
  1979年   47篇
  1978年   40篇
  1977年   58篇
  1973年   23篇
  1971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评估肥胖相关指标预测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择期行椎管内麻醉手术肥胖患者228例,男115例,女113例,年龄18~70岁,BMI≥24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椎管内麻醉后仰卧位10 min内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两组: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低血压定义为MAP下降幅度超过基线值的20%。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肥胖相关测量指标对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预测效果及阈值。结果共有97例(42.5%)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其中血脂异常(OR=3.593,95%CI 1.974~6.541)和腹型肥胖(OR=1.980,95%CI 1.068~3.668)是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肥胖相关测量指标中,腰围对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预测效果最优,男性患者阈值为87.5 cm,敏感性92.9%,特异性81.4%。女性患者阈值为83.5 cm,敏感性89.6%,特异性93.8%。结论术前重视肥胖患者的血脂及腰围可以有助于预测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在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多节段脊柱肿瘤全切并行3D打印人工椎体脊柱稳定性重建的患者9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25~64岁,平均41.7±10.5岁,随访18.3±11.4个月(6~36个月)。9例均为原发肿瘤:T5~T7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1例,T7~T8上皮样血管肉瘤1例,T10~T11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1例,T11~L1软骨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5例(T6~T8共2例,T2~T3、T4~T5、T11~L1各1例)。依据肿瘤位置及周围软组织侵袭程度,采取单纯后路手术方式8例,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1例行多节段全椎体切除,并通过激光选区融化技术构建个体化3D打印人工椎体进行脊柱稳定性重建。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通过术后X线片(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CT(6个月、12个月、24个月)定期复查,之后每6个月复查1次。应用BrantiganSteffee脊柱融合分级评估人工椎体稳定性、界面骨融合情况,手术前及术后1周进行Frankel神经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定期观察肿瘤是否复发生原位复发、远处转移以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3D打印人工椎体脊柱稳定性重建术,其中2个节段椎体切除4例,3个节段椎体切除5例。患者手术时间433.3±174.6min(235~740min),术中出血量4816.7±3221.2ml(1000~14000ml)。术前的VAS评分4.1±1.1分,术后7d患者的VAS评分1.2±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Frankel分级为D级的3例患者术后7d时有2例恢复到E级,1例无明显变化,6例E级患者无明显变化。随访期内3D打印人工椎体与邻近椎体匹配情况良好,无松动、下沉及移位,同时未出现断钉、断棒等内固定失败情况。术后6个月,人工椎体与邻近椎体接触紧密,开始出现界面骨长入,术后12个月,人工椎体与邻近椎体出现骨性连接,发生骨性融合。随访期内7例患者无肿瘤复发转移,1例软骨肉瘤患者术后16个月局部复发,安罗替尼治疗后肿瘤无恶化,1例上皮样血管肉瘤患者全身多发转移于术后18个月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期18个月。结论: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可以满足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的要求,精确恢复椎体连续性,精准匹配相邻椎体,自身孔隙结构利于骨的长入,是一种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后理想的脊柱稳定性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缓释涂层在兔脊柱结核模型体内的抗结核性能及组织相容性。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兔构建L4/5脊柱结核模型,将建模成功的60只模型兔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只,其中A组(实验组)病灶清除术后植入包裹HRZ缓释涂层的自体髂骨;B组(对照组)病灶清除术后植入包裹空白涂层的自体髂骨;C组(空白对照组)病灶清除术后单纯植入自体髂骨。术后观察实验兔一般状况及伤口情况;造模前1d、病灶清除术前及术后1d、3d、7d、14d、28d、56d、84d、112d进行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检测;术前以及术后14d、28d、56d进行肝肾功能检测;术后28d时A组随机处死5只兔,取心脏、肝脏、脊髓、脾脏及肾脏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术后56d行脊柱X线片检查后,每组随机处死5只兔在植骨部位局部取材进行骨-材料界面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术后B组1只兔切口感染,C组1只兔死亡、1只兔截瘫,其余兔术后一般状况良好。三组造模前和手术前的ESR和CR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手术前的ESR和CRP均较造模前显著性升高(P0.01)。三组术后1d时ESR和CRP均较术前显著性升高,3d时CRP达到峰值,7d时ESR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A组至术后56d时CRP降至造模前水平,84d时ESR降至造模前水平;B、C组至112d时CRP和ESR均仍显著性高于造模前水平(P0.05)。A组术后7d、56d、84d及112d的ESR和CRP均低于同时间点B、C组(P0.05),B组与C组同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间术前和术后14d、28d、56d的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术后14d、28d、56d的肝、肾功能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8d时A组心脏、肝脏、脾脏、脊髓及肾脏组织未见器质性改变及组织损伤征象。术后56d时A组植骨融合情况优于B组及C组(P0.05),骨-材料界面组织病理切片骨小梁面积显著性高于B组及C组(P0.01)。结论:HRZ缓释涂层在兔体内具有优良的抗结核性能和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系统评价自体骨移植与骨形成蛋白治疗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相关指标,为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发表的对于自体骨移植与骨形成蛋白治疗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3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Jadad评价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统计学软件对两种方法的感染发生率、成功愈合率、二次手术率、住院时间及术中失血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652例患者,自体骨移植组有410例,骨形成蛋白组有2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自体骨移植组与骨形成蛋白组在感染发生率[RR=1.32,95%CI(0.90,1.93),P=0.16],成功愈合率[RR=0.95,95%CI(0.84,1.08),P=0.43],二次手术率[RR=1.16,95%CI(0.43,3.12),P=0.76]及住院时间[MD=0.69,95%CI(-0.38,1.75),P=0.21]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体骨移植组术中失血量明显高于骨形成蛋白组[MD=223.00,95%CI(32.72,413.28),P=0.02]。结论:对于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骨形成蛋白可以获得和自体骨移植一样的骨折愈合率,同时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骨形成蛋白可能更适合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总结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并发血管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5家医院接受OLIF手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23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79例,女156例;年龄32~83(61.9±13.5)岁。7例出现血管损伤,其中4例节段血管损伤,1例左髂总动脉损伤,1例左髂总静脉损伤,1例卵巢静脉损伤。结果:失访5例(单纯OLIF 2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例),其余获得随访,时间6~36(15.6±7.5)个月,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患者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7±2.3)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4±0.8)分(t=7.21,P=0.033);ODI指数由术前的(36.5±7.7)%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9.4±3.6)%(t=8.11,P=0.025)。结论:斜外侧腰椎融合技术为微创腰椎内固定融合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但在其广泛应用的同时尚存在并发血管损伤的风险。术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要谨慎细致操作,才能有效预防血管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程控硬膜外脉冲式输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阶梯式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
方法 选取拟经阴道分娩足月妊娠初产妇141例,年龄22~35岁,BMI 18.5~30.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阶梯式1组(S1组)和阶梯式2组(S2组),每组30例。三组均于L3-4椎间隙穿刺行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泵配方为0.08%罗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C组在分娩全程脉冲剂量为6 ml/h;S1组在宫口<3 cm时,脉冲剂量为6 ml/h,宫口≥3 cm时,脉冲剂量为8 ml/h;S2组在宫口<3 cm时,脉冲剂量为6 ml/h,宫口≥3 cm时,脉冲剂量为10 ml/h。记录宫口开3 cm、宫口开6 cm、宫口开全、分娩即刻产妇VAS疼痛评分。记录产程时间、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药使用总量、缩宫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下肢运动功能(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胎儿脕出后,自全呼吸前,采集新生儿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时Apgar评分。
结果 宫口开6 cm及宫口开全时S1组、S2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P<0.05),且S2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S1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S1组(P<0.05);S1组、S2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P<0.05);S2组镇痛药使用总量明显少于C组,新生儿脐动脉Lac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三组缩宫素使用率、分娩方式、Bromage评分、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程控硬膜外脉冲式输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阶梯式分娩镇痛安全有效,且宫口≥3 cm时脉冲剂量10 ml/h镇痛效果更好,麻醉用药总量少,对母婴影响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PIEB)在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择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产妇100例,年龄18~38岁,BMI 20~32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PIEB组和连续硬膜外输注组(CEI组),每组50例。两组镇痛药配方均为0.08%罗哌卡因+0.4 μg/ml舒芬太尼。PIEB组参数设置:脉冲频率每小时1次,剂量10 ml,注药速率400 ml/h,单次剂量10 ml,间隔20 min。CEI组参数设置:背景输注速率10 ml/h,单次剂量10 ml,间隔20 min。记录产妇分娩镇痛前、镇痛后1、2、3、5 h、宫口开全和分娩时的VAS疼痛评分;产妇首次按压时间、按压次数、镇痛泵用药总量、镇痛时间;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对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度评分;感觉阻滞平面达T4的例数、改良Bromage评分;以及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分娩镇痛前比较,分娩镇痛后两组产妇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CEI组比较,PIEB组镇痛后2、3、5 h、宫口开全、分娩时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迟(P<0.01),按压次数、镇痛泵用药总量明显减少(P<0.01)。与CEI组比较,PIEB组产妇满意度评分明显增高(P<0.01),感觉阻滞平面达T4的产妇比例明显升高(P<0.05)。两组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PIEB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其效果优于连续硬膜外输注,产妇满意度高,且不影响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比较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全麻两种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 ASAⅠ级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连续硬膜外+全麻组(B组),每组40例,分别观察麻醉前、气管插管即刻、手术开始即刻、气腹后5 min、手术结束即刻、拔管即刻的心率、血压及拔管时间两组间的比较。结果两组血压心率变化无异常,但B组患者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两组麻醉均能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B组患者拔管时间短,术后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72例择期剖宫产术的产妇,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6例。观察组采用静脉复合麻醉,麻醉药为丙泊酚、氯胺酮,进行靶控输注。对照组采用脊麻。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胎儿娩出前和胎儿娩出后产妇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进行监测,新生儿1 min、5 min和10 min时的Apgar评分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前、后SpO2、HR、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1 min、5 min和10 min时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靶控输注丙泊酚-氯胺酮静脉麻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