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3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106篇
耳鼻咽喉   128篇
儿科学   155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1492篇
口腔科学   89篇
临床医学   739篇
内科学   468篇
皮肤病学   1974篇
神经病学   202篇
特种医学   448篇
外科学   1849篇
综合类   854篇
预防医学   523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1311篇
  6篇
中国医学   323篇
肿瘤学   301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303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290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658篇
  2013年   717篇
  2012年   550篇
  2011年   619篇
  2010年   497篇
  2009年   460篇
  2008年   512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52篇
  1981年   52篇
  1980年   48篇
  1979年   47篇
  1978年   29篇
  1977年   29篇
  1976年   30篇
  1972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用抗S100蛋白抗血清对面部播散粟粒状狼疮、着色真菌病、疥疮、日光性皮炎、银屑病及扁平苔藓的病损行免疫组化染色。前4种病真皮淋巴细胞浸润灶中均可见较多的S100蛋白阳性细胞(+++、++++),而在浆细胞密集区阳性细胞则很少或没有。表明此种细胞与炎症发生有关,但无疾病特异性,与郎格罕氏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相一致。  相似文献   
992.
临床应用透明气囊加压直视监测下游离植皮术48例,气囊内充气压力为5.33~6.0kPa,维持压力在4.0kPa((?)±S=32.45+1.87mmHg)以上;皮片全部成活病例在95%以上,经与同期所行传统法比较相差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随时检测皮片成活情况和囊内压力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检测皮肤肿瘤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扩增TRAP及PCR方法,检测28例皮肤肿瘤(包括良性、癌前病变及恶性肿瘤)及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15例正常皮肤中端粒酶表达仅为13.3%。28例皮肤肿瘤中有端粒酶表达的为82.1%,其中恶性肿瘤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良性、癌前病变者。结论 端粒酶可能是皮肤肿瘤癌变中的一个早期事件,与皮肤癌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关系,可以反映组织的增生程度。  相似文献   
994.
瘢痕疙瘩中皮肤附件结构破坏与瘢痕增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 (keloid K)形成过程中皮肤附件 (skin appendages,SAs)结构破坏与瘢痕增生的关系。 方法 将来自 17例 K患者的活检标本按浸润生长 (K- I,n=9)、瘢痕增生 (K- P,n=17)、瘢痕萎缩 (K- A,n=10 )和边缘正常皮肤 (K- N,n=6 )进行分组 ,另以非 K患者胸部正常皮肤 (NS,n=6 )为对照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SAs密度与广谱细胞角蛋白 (pan- fytokeratin,CKp)、CK19、腺上皮分泌成分 (secretory component,S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antigen,PCNA) ,以及凋亡相关蛋白 Bcl- 2和 Bax之间的变化规律 ,同时用组织学、解剖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 K胶原纤维和 SAs结构的组织形态学改变。 结果 与 K- N和 NS组相比 ,K组织中 CKp和 SC阳性的 SAs密度迅速减少 ,可见 SAs结构消失后残留 CKp阳性蛋白痕迹 ;多数 SAs上皮细胞 Bax表达增强 ,但 Bcl- 2、PC-NA和 CK19阳性的 SAs则呈现复层 (鳞状 )上皮化和形态结构异常。 K组织形态学大致经历浸润、增殖和成熟的过程 ,SAs也相应地发生增生 ,细胞迁移、炎性反应和血管闭塞等引起的形态结构破坏和几乎被纤维结缔组织完全取代的变化过程。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K的瘢痕厚度与 SAs密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 (r=- 0 .341,P<0 .0 1)。 结论  相似文献   
995.
皮肤软组织损伤创面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皮肤软组织损伤创面的修复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于皮肤软组织损伤所造成的创面或溃疡,有手术条件者应实行撕脱皮肤原位缝合,或回植;裸露创面和移植皮肤采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一般采用湿润暴露疗法,受压部位采用湿润包扎疗法.结果:挫擦伤创面8d~25d愈合,无瘢痕增生;骨及肌腱外露创面的肉芽组织生长迅速,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愈合创面皮肤弹性良好.结论:湿润烧伤膏对损伤皮肤有保护作用,可促进裸露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96.
Elevated cyclooxygenase‐2 (COX‐2) expression is observed in a variety of premalignant neoplastic tissues, suggesting COX‐2 expression might serve as a potential indicator of subsequent tumor development. However, it has not been possible to compa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x‐2 gene expression in premalignant lesions and their subsequent fate, because conventional studies require tissue destruction for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To monitor COX‐2 expression non‐invasively during tumor development, we created a Cox‐2 luciferase knock‐in mouse, Cox‐2luc, in which the firefly luciferase coding region replaces the Cox‐2 coding region. Luciferase activity was non‐invasively, quantitatively and repeatedly monitored in Cox‐2luc/+ mice subjected to DMBA/TPA multistage skin tumor induction. Luciferase activity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ll papillomas than in surrounding skin. However, the magnitude of Cox‐2 promoter‐driven luciferase activity in small papillomas cannot predict subsequent papilloma regression or growth. Elevated Cox‐2 promoter‐driven luciferase signal can be detected when papillomas first become visible, but not before this time.  相似文献   
997.
Podophyllum: an irritant on patch test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 Wantke    C.M. Demmer    M. Göutz    R. Jarisch 《Contact dermatitis》1993,29(5):274-275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将尿毒症血透患者分为实验组(n=17)与对照组(n=18),实验组采用HP串联HD,对照组采用HD,观察两组患者瘙痒缓解时间,测定治疗前后血B2-mG、iPTH、P^3-、Ca^2+。结果实验组皮肤瘙痒症状6例完全消失,10例明显改善,1例症状改善不显著,有效率94.12%,起效时间:治疗后15—20天;对照组全身皮肤瘙痒无明显改善,3例皮肤瘙痒症状加重,两组比较P=0.0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HP串联HD治疗皮肤瘙痒效果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nm23和CD44v6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和20例黑色素细胞痣中nm23和CD44v6表达情况。结果nm2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恶性黑色素瘤和黑色素细胞痣分别为40.0%和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和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期≥3年的阳性表达率为64.0%,生存期<3年的阳性表达率为2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在恶性黑色素瘤和黑色素细胞痣分别为67.7%和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和51.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3年生存率情况无关。结论nm23蛋白高表达可在抑制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CD44v6蛋白高表达则可促进恶性黑色素瘤的转移;检测恶性黑色素瘤nm23和CD44v6基因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转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000.
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2001年9月~2002年12月以近节或中节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切取掌骨头背侧或近节手指背侧皮瓣,逆行修复近节指间关节或以远的皮肤缺损35例42指,同时对伴有骨、关节、肌腱等损伤者进行修复。皮瓣切取范围1.0cm×2.5cm~1.5cm×3.5cm。结果术后35例42指获3个月~1年随访,皮瓣全部成活;两点辨别觉6~10mm,指外形及功能佳。结论此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血管蒂长、旋转弧大和成功率高等优点,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