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6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83篇
耳鼻咽喉   121篇
儿科学   154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1502篇
口腔科学   80篇
临床医学   698篇
内科学   523篇
皮肤病学   1758篇
神经病学   199篇
特种医学   444篇
外科学   1857篇
综合类   780篇
预防医学   439篇
眼科学   218篇
药学   1003篇
  5篇
中国医学   250篇
肿瘤学   315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35篇
  2022年   293篇
  2021年   384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291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649篇
  2013年   659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601篇
  2010年   474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41篇
  1978年   30篇
  1977年   29篇
  1976年   29篇
  1972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闭合性皮肤剥脱伤临床并不多见,常因重物压砸、车祸等损伤引起,由于大多没有严重影响功能或为其他病痛所掩盖,患者及医生均不够重视,就诊时仅以皮下积液为惟一主诉,往往仅以简单穿刺抽液、加压包扎等治疗,迁延日久而不能治愈。自1993年2月-2006年4月共治疗此类患者31例,获满意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30~63岁,平均为41岁。均有外伤史,其中车祸伤18例,压砸伤6例,挤轧5例,摔伤2例。损伤部位:腰骶8例,髂嵴6例,腹股沟5例,大腿前外侧10例,小腿外侧2例。伤后至就诊时间1~55 d,平均31 d。早期损伤9例,晚期22例。剥脱面…  相似文献   
62.
表皮干细胞的快速高效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一种快递高效分离组织工程化皮肤种子细胞-皮肤干细胞的方法.方法 取成人手术切除之包皮,利用Ⅰ型胶原酶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快速分离表皮干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及相关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 应用Ⅰ型胶原酶结合胰蛋白酶,可在3小时内快速分离到表皮干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及细胞免疫荧光鉴定,表皮细胞群体中角蛋白19(K19)阳性表达的细胞即表皮干细胞约占18%,但是其体外短期扩增仍较困难.结论 利用胶原酶消化法可在短期内高效分离到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种子细胞,这为快速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静脉输注供者特异性抗原联合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IL 2R)γ链单克隆抗体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 在C57BL/6小鼠建立H Y皮肤移植模型,术前7 d给予5×106个供者脾细胞静脉输注,并分别于术前6 d和4 d给予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γ链单克隆抗体(4G3、3E12及TUGm2各0.5 mg)和抗IL 2Rβ单克隆抗体(TM β1,0.5 mg)混合液2.0 mg腹腔注射,以单纯行H Y皮肤移植模型和静脉输注供者特异性抗原的H Y皮肤移植模型为对照,观察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结果 联合给予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γ链单克隆抗体和供者特异性抗原输注组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均超过100 d,显著长于单纯H Y皮肤移植组的33.42 d(P<0.01)及仅输注供者特异性抗原H Y皮肤移植组的14.71 d(P<0.01)。结论 在H Y皮肤移植模型中,静脉输注供者特异性抗原联合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γ链单克隆抗体可以成功地诱导受者对皮肤移植物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64.
65.
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以胫前动脉皮支穿出点为中心的逆行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胫前供区直接缝合或用腹股沟全厚皮打包植皮。结果 7例胫前动脉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6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6个月,皮瓣无明显臃肿,色泽良好,外形满意。结论 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缺损可行,取材方便、操作安全。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该文以Cr:liSAF激光作为激发光源 ,针对生物大分子设计了荧光实验 ,以探讨其在组织自体荧光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氙灯泵浦Cr:LiSAF二次谐波用来产生可调谐蓝光脉冲激光输出 ,并设计了自体荧光试验。结果 最后设计并实现了可调谐蓝光脉冲激光输出 ,得到了良好的输出特性。结论 氙灯泵浦Cr:LiSAF二次谐波产生可调谐蓝光脉冲激光输出得到了良好的输出特性 ,该实验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自体荧光产生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癌基因c-fos、c-jun蛋白在鳞状细胞癌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癌基因c fos、c jun的表达与皮肤鳞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 6 0例皮肤鳞癌的c fos、c jun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并与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对照。 结果 c fos、c jun在正常皮肤组织不表达 ,在皮肤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 1.7%和 4 8.3% ,其表达水平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 (P <0 .0 5 ) ,肿瘤的分化程度越高其表达水平越高。 结论 c fos、c jun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定皮肤鳞癌分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5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的副作用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患者经5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后的副作用及与疾病种类、治疗次数、治疗能量的关系。结果500例患者中术后>1个月发生副作用者66例(13.2%),其中色素沉着35例(7.0%),色素减退12例(2.4%),萎缩性瘢痕17例(3.4%),增生性瘢痕2例(0.4%)。术后>6个月仍有皮肤异常者24例(4.8%),其中色素沉着7例(1.4%),色素减退2例(0.4%),萎缩性瘢痕13例(2.6%),增生性瘢痕2例(0.4%)。色素沉着、色素减退、萎缩性瘢痕发生率在激光能量密度≥8.0J/cm2级高于其他能量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草莓状血管瘤组萎缩性瘢痕发生率高于其他病种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出现副作用与治疗次数无关,与激光能量密度、疾病种类有关。5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是安全的,无连续激光治疗后引起的增生性瘢痕、持续性色素沉着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69.
自体皮源奇缺条件下瘢痕挛缩畸形的晚期临床修复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目的寻找对烧伤后畸形伴自体皮源奇缺患进行晚期修复的新方法。方法5例特重度、特大面积烧伤患治愈后伴较严重畸形,且自体皮源奇缺。采用柔软成熟的瘢痕皮肤作为修复的皮源,用扩张器扩张瘢痕皮肤后,切取中厚瘢痕皮片进行修复;不宜行瘢痕皮肤扩张术时,切取刃厚瘢痕皮片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组成复合皮进行修复。观察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所移植的扩张瘢痕皮片和复合皮均成活,功能和外形恢复良好,远期疗效近似正常自体中厚皮移植。结论采用不同厚度的瘢痕皮片修复烧伤畸形是可行的,可扩大自体皮源。此法对于皮源奇缺的瘢痕患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70.
Ziehl-Neelsen-维多利亚蓝-碘绿复合染色法显示抗酸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显示皮肤活检组织中抗酸麻风杆菌、弹力纤维和细胞等组织成分的复合染色法。方法 :运用Ziehl Neelsen(Z N)苯酚复红染色液、维多利亚蓝 (Victoriablue ,VB)染色液、碘绿 (iodinegreen ,IG)和马汀氏黄 (Mar tiusyellow ,MY)染色液对皮肤活检组织进行复合染色。结果 :组织内结核样结节中麻风杆菌显示为红色 ,细胞核呈淡绿色 ,细胞浆无色 ,结节周围的弹性纤维呈蓝色 ,基质呈淡黄色。结论 :Z N原法染色单一 ,对比效果差 ,应用碘绿、马汀氏黄和维多利亚蓝复合的改造染色液 ,能更好显示组织中的麻风杆菌 ,以及包绕于结核样结节周围的弹力纤维等成分 ,该方法是一种对比清晰 ,可靠的复合染色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