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6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83篇
耳鼻咽喉   121篇
儿科学   154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1502篇
口腔科学   80篇
临床医学   698篇
内科学   523篇
皮肤病学   1758篇
神经病学   199篇
特种医学   444篇
外科学   1857篇
综合类   780篇
预防医学   439篇
眼科学   218篇
药学   1003篇
  5篇
中国医学   250篇
肿瘤学   315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35篇
  2022年   293篇
  2021年   384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291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649篇
  2013年   659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601篇
  2010年   474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41篇
  1978年   30篇
  1977年   29篇
  1976年   29篇
  1972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海水浸泡爆炸伤延期植皮最佳时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海水浸泡爆炸伤延期植皮的最佳时机。方法建立海水浸泡爆炸伤动物模型后,分别于0、3、7、14d切取创面组织作病理切片,镜下观察创面受床的病理改变;同期对创区实施植皮术,通过计算机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准确计算出各组的皮片成活率。结果分别于伤后0、3、7、14d,对皮肤缺损区施行植皮术,发现不同时机植皮成活率不同,伤后7d对海水浸泡爆炸伤皮肤缺损区植皮,皮片成活率最高。结论海水浸泡爆炸伤延期7d后植皮是对创面实施植皮术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2.
急诊显微修复15例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采用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急诊处理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方法2003年9月--2006年7月,我们应用显微外科吻合技术及其相关方法处理15例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结果15例全部成活,术后3~28个月随访,外形与感觉等功能恢复较为满意。结论采用显微外科修复方法处理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可最大限度的恢复手部功能和外形,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皮肤附属器细胞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分化为创面皮肤附属器细胞的可能性,及其参与创面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取Wistar大鼠股骨骨髓细胞,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MSCs,体外培养扩增后,用BrdU标记细胞。另于同种雄性Wistar大鼠背部正中,制备1cm×1cm全厚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将BrdU标记的1×106/mlMSCs从阴茎静脉输注,术后第3天与第7天切取创面组织,行BrdU免疫组织化学单染色,以及BrdU和广谱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结果BrdU阳性细胞出现在创面皮下组织、皮脂腺、毛囊和骨髓腔中。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结果显示,皮脂腺和毛囊有BrdU阳性细胞,同时表达广谱角蛋白。结论创面愈合过程中,MSCs归巢并参与创面修复;在实验性全身皮肤缺损创面微环境下,MSCs可分化为皮肤附属器细胞。  相似文献   
14.
Vacuum-assisted closure (VAC), although a modern adjunct in wound management, has not been used previously in pyoderma gangrenosum (PG), probably to avoid the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of ‘pathergy’. We would like to report our experience of VAC in three cases of PG with the relevant review of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5.
The antiproliferative, cytotoxic and apoptogenic activities of Bufo melanostictus (Indian common toad) skin extract (TSE) on U937 and K562 leukemic cell line has been investigated. TSE significantly (P<0.001) reduced the time-dependent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ecreased MTT values in U937 and K562 cells. TSE (IC50 doses) suppressed the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expression in both the cells.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SE (IC50 doses) primarily arrested the U937 and K562 cells at G1 phase of the cell cycle. Confocal microscopy showed the altered fragmented nuclei and apoptotic bodies formation in TSE (IC50 doses) treated U937 and K562 cells. Membrane blebbing, cell surface shrinkage and perforation were observed throug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SE-induced DNA fragmentation in U937 and K562 cells was reflected in single-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TSE significantly (P<0.001) increase the length-width ratio of DNA mass as compared to control in comet assay. The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of annexin-V binding to the cancer cells further supported the apoptotogenic activity of TSE. The effect of TSE on normal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viability and cytotoxicity was studied in culture and found to be less cytotoxic than on the U937 and K562 cells. The findings from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ed that TSE might possess potent antineoplastic agent having antiproliferative, cytotoxic and apoptogenic activity against U937 and K562 myeloid leukemic cell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和探讨修复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各种方法 ,使其更好地用于临床。方法  3 5例不同部位的骨外露分别采用皮片移植、皮瓣及肌皮瓣转移、皮瓣及肌皮瓣游离移植等方法 ,覆盖外露的骨面。结果  3 1例全部存活 ,1例皮瓣部分坏死 ,2例创口延迟愈合 ,1例游离皮瓣失败。结论 对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应尽量在早期修复 ,最常用的方法是皮瓣及肌皮瓣的转移或移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组织胞浆菌是一种真菌 ,由家禽及鸟类传播 ,可引起人的深部真菌病。我们进行的流调工作 ,对掌握疾病流行情况、制定防治措施及对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调查对象是健康人、住院的肺结核病人、住院的非结核性肺疾患病人。使用的方法是在前臂内侧皮内注射酵母相组织胞浆菌素 (Histolyn -CYL)。同时在另一前臂做PPD皮试 (1∶1万 )。结果 :中南邵阳地区健康人组织胞浆菌素皮试阳性率2 2 .4 0 %。肺结核病人阳性率 31.6 0 %。非结核病肺部疾病阳性率 15 .85 %。华东南京地区健康人阳性率15 .10 %。肺结核病等阳性率 17.74 %。西南成都地区健康人阳性率 2 1.77%。肺结核病人阳性率 5 4 .4 4 %。结论 :组织胞浆菌感染率很高 ,与人文地理条件密切相关 ,差异很大。因此制订防治措施也应有所不同 ,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8.
组织工程化表皮膜片构建及其在供皮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组织工程化表皮细胞膜片并应用于供皮区创面治疗。方法利用患者少量自体或同种异体正常皮肤分离、培养、扩增的表皮细胞,接种于壳聚糖明胶膜构建成表皮细胞膜片;将膜片移植于治疗组供皮区创面、适度加压,同时设立对照组:空白材料对照以及传统油纱布对照覆盖创面。于术后5~10d、30d、90d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广谱角蛋白、外皮蛋白、层粘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及Ⅰ、Ⅲ型胶原比值测定(偏光显微镜、RTPCR)。结果利用自体及异体表皮细胞和壳聚糖明胶膜能够构建出人表皮细胞膜片,应用于临床供皮区创面治疗15例,经过3个月随访,疗效肯定。移植膜片创面愈合时间(8.1±1.3)d,空白材料对照区为(16.2±3.8)d,空白油纱布对照区为(23.0±5.8)d。移植膜片存活良好,结构较完整、术后30d及90d观察:12例无明显增生,3例有轻度增生(20.0%),而空白油纱布对照区11例遗留增生性瘢痕(74.4%,χ2=8.127,P<0.01)。结论表皮细胞-壳聚糖明胶膜片能促进供皮区创面早期愈合并减少后期瘢痕增生,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第2足趾腓侧皮瓣移植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优缺点等。方法新鲜成人尸体足左、右各10只,经灌注、解剖、测量,了解皮瓣的血供范围和相关血管、神经的外径。临床应用17例修复手部皮肤缺损,了解皮瓣的成活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灌注剂可达整个第2足趾及相邻趾蹼,测得第2足趾跖趾关节处腓侧固有动脉、趾背静脉分别为(1.0±0.2)mm、(0.9±0.2)mm;临床应用17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手、足部均无感染。经半年以上随访,被修复手指外观、颜色接近正常,供足无疼痛和植皮破溃现象发生。结论第2足趾腓侧皮瓣血供可靠,口径适于吻合,质地好,适于手指皮肤确实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掌背动脉逆行筋膜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第二、第三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分别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0例。皮肤缺损面积2.0cm×3.0cm-3.0cm×5.0cm。结果:10例筋膜瓣移位均成活,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第二、三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移植是治疗手部皮肤缺损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