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3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41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24篇 |
临床医学 | 51篇 |
内科学 | 30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25篇 |
综合类 | 76篇 |
预防医学 | 110篇 |
药学 | 40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7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瘦素在抗感染免疫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该文探讨小儿败血症时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炎性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 (CRP)、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 17例败血症患儿入院后 2 4h内空腹血清瘦素、CRP、TNF α、IL 6的水平 ,并与 15例健康儿童空腹血清瘦素水平比较 ,同时分析患儿血清瘦素水平与CRP、TNF α、IL 6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①在败血症急性期 ,患儿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②在败血症患儿中血清瘦素水平与CRP水平显著相关 (r =0 .6 4 7,P <0 .0 1)、与TNF α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r =0 .5 96 ,P <0 .0 5 ) ,而在瘦素与IL 6之间无相关性 (r =0 .2 5 0 ,P >0 .0 5 )。结论 瘦素作为一种细菌感染的急相反应物可能参与了败血症患儿的抗感染反应。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疗策略和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糖尿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和转归。结果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常表现为急性暴发性败血症和常伴组织器官脓肿形成及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病情凶险,误诊率和死亡率高且可选用的有效抗生素较少,易复发,治疗周期长。结论早期诊断,尽旱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有脓肿者宜配合外科治疗,以及使用胰岛素积极控制好血糖和加强支持疗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院内感染和社区感染的病原菌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晚发型败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也是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新生儿一旦感染,病情可以迅速恶化,故早期有效的抗菌素治疗至关重要.该研究的目的 就是通过回顾性地分析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LONS)的病原菌及其药敏,以指导临床早期对可疑LONS患儿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2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NICU收住的具有临床表现以及至少一次血培养阳性的LONS临床特点、药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2例LONS多通过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中院内感染22例,社区感染80例,院内感染组与社区感染组比较,患儿胎龄小,体重轻,发病早(t=2.255、P<0.01,t=8.818、P<0.01,t=7.5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血培养共检出110株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居首(50/103,48.5%),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6/103,15.5%)、金黄色葡萄球菌(9/103,8.7%).社区感染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属和大肠埃希菌,院内感染则为肺炎克雷伯菌.大部分(>80%)的葡萄球菌尤其是CNS对青霉素类、红霉素及头孢唑啉耐药,MRSA达66.7%(6/9),但对万古霉素未发现耐药,大部分对利福平亦敏感.几乎所有(15/16)的ESBLS肺炎克雷伯菌具多重耐药性,仅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以及喹诺酮类等少数抗菌药物敏感.发现1例对万古霉素耐药的粪肠球菌,然而,未发现B组链球菌感染的病例.结论 LONS临床表现非特异性,B组链球菌不是温州地区社区感染LONS的主要致病菌.由于医院和社区抗菌素的滥用,出现越来越多的多重耐药菌.对于可疑败血症患者应常规进行血培养以确定病原菌,并根据最可能的病原菌选用相关抗生素.为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应尽量减少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Incidence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in the course of septicemia in newborn infa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agulation studies including platelet count,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prothrombin index, and assays of fibrinogen, prothrombin, proaccelerin, antihemophilic globuline and fibrin (ogen)degradation products were carried out in 12 newborn infants afflicted with septicemia. All patients had a decrease of platelet counts. 8 patients showed characteristic signs of DIC. In 3 cases we found marked consumption and in 3 other cases mild forms of DIC. In 2 cases DIC had occurred a few days before we obtained samples. The remaining 4 patients exhibited as a result of endotoxinemia a low platelet count without affecting blood coagulation. The most reliable laboratory findings for the diagnosis of DIC seem to be reduced platelet counts and low levels of fibrinogen and factor V.
Zusammenfassung Bei 12 Neugeborenen mit septischen Infektionen wurden die Thrombocytenzahlen, partielle Thromboplastinzeit, Prothrombinindex, der Fibrinogenspiegel, der Gehalt an Fibrin(ogen)abbauprodukten und die Aktivität von Prothrombin, Proaccelerin und antihämophilem Globulin ermittelt. Erniedrigte Thrombocytenzahlen fanden wir bei allen 12 Patienten. 8 Patienten wiesen charakteristische Zeichen von disseminierter intravasaler Gerinnung (DIC) auf. Bei 3 Patienten fanden wir einen deutlichen Verbrauch und bei 3 anderen Patienten milde Formen von DIC. Bei 2 Fällen hatte DIC wenige Tage vor der Blutentnahme stattgefunden. Die übrigen 4 Patienten entwickelten als Folge der Endotoxinämie Thrombocytopenie ohne Beteiligung des Blutgerinnungssystems. Verläßliche Laboratoriumsergebnisse zur Diagnose von DIC scheinen reduzierte Thrombocytenzahl und niedrige Spiegel von Fibrinogen und Faktor V zu sein.相似文献
15.
16.
63例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医院感染败血症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方法对我院1998~2003年63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医院感染败血症发生率为0.06%,病死率达33.33%,发病与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和联用多种抗生素等有明显的关系,感染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结论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9月~2007年10月恶性肿瘤合并医院内败血症的70例病例。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发热,血液恶性肿瘤组≥40℃有19例,非血液恶性肿瘤组仅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5,P0.01)。71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46.5%,革兰阳性菌占35.2%,真菌占18.3%。对革兰阴性菌敏感性较高的有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革兰阳性菌敏感性较高的是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70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治疗时间为1~49 d,平均(29.1±23.6)d。全组病例恶化及病死率为14.3%。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败血症严重影响预后,临床应高度重视,及时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肝肾移植术后脓毒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4月医院肝肾移植术后经血培养证实的脓毒败血症病例21例,检出菌株24株,以BD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药敏试验了解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结果病原菌构成革兰阴性杆菌处于优势,占62.4%,革兰阳性球菌次之,占37.6%,未培养出真菌;对革兰阴性杆菌最为敏感药物为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耐药性最高的为单环β-内酰胺类和磺胺类,其次是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最低的为糖肽类及恶唑烷酮类。结论近两年该院肝肾移植术后脓毒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某医院小儿葡萄球菌败血症的药物敏感试验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小儿葡萄球菌败血症药敏结果及抗菌药使用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各菌种对药物敏感度依次为:万古霉素、米诺霉素和替考拉宁等;对青霉素耐药率100%。抗菌药使用频度由高到低为头孢硫脒、氨苄青霉素、夫西地酸钠等。结论:临床医生必须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在低年龄组葡萄球菌败血症中,建议将头孢硫脒和夫西地酸钠、替考拉宁可作为经验性治疗药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