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83篇
  免费   1138篇
  国内免费   390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207篇
妇产科学   167篇
基础医学   1718篇
口腔科学   139篇
临床医学   624篇
内科学   2223篇
皮肤病学   291篇
神经病学   864篇
特种医学   3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26篇
综合类   2149篇
预防医学   727篇
眼科学   162篇
药学   2445篇
中国医学   3172篇
肿瘤学   813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421篇
  2020年   333篇
  2019年   687篇
  2018年   686篇
  2017年   498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666篇
  2013年   824篇
  2012年   814篇
  2011年   904篇
  2010年   687篇
  2009年   670篇
  2008年   670篇
  2007年   735篇
  2006年   649篇
  2005年   494篇
  2004年   457篇
  2003年   475篇
  2002年   417篇
  2001年   436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51篇
  1985年   273篇
  1984年   389篇
  1983年   265篇
  1982年   268篇
  1981年   244篇
  1980年   204篇
  1979年   219篇
  1978年   171篇
  1977年   97篇
  1976年   165篇
  1975年   135篇
  1974年   90篇
  1973年   8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管性黏附分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浓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CD40L水平(3.48±2.17)μg/L显著高于对照(1.26±0.97)μg/L,P<0.01和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48±1.06)μg/L,P<0.05。sCD40L水平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呈显著正相关(r=0.376,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sCD40L水平升高,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CD40L可能通过上调黏附分子表达而促发急性冠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992.
木聚糖酶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及血脂血糖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木聚糖酶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及血脂、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初始平均体重为106.16±16.77g的尼罗罗非鱼分为小麦基础饲料对照组、0.05%木聚糖酶组、0.10%木聚糖酶组和0.15%木聚糖酶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雄性尼罗罗非鱼。实验采用饱食方式,每天投喂4次(8∶30、11∶30、14∶30、17∶30)。在池塘浮式网箱(1.0m×1.0m×1.3m)中进行饲养实验,75d后测定实验鱼体重、血清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rig)及血糖(BGlu)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05%组和0.10%组的增重率分别提高8.29%和17.45%(P<0.01);0.10%组、0.05%组和0.15%组血清Tri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分别为P<0.01、P<0.05、P<0.05);0.10%组血清B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罗非鱼血脂、血糖与增重率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饲喂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可提高尼罗罗非鱼的增重率,对其血脂和血糖水平影响也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3.
瑞香狼毒提取物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药瑞香狼毒三种不同提取物A、B、C(SCL-A、SCL-B、SCL-C)在体外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抑制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联合应用细胞培养技术,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研究三种不同的提取物在体外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体外MTT实验结果显示,三种提取物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22肝癌肿瘤细胞后,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用药组细胞培养孔的OD值明显小于对照组,表现出正的剂量效应关系.SCL-A、SCL-B和SCL-C的IC50分别是:0.43 μg/mL、0.26 μg/mL、0.15 μg/mL.流式细胞分析表明,经药物作用后细胞被阻止在G0G1期,PI指数明显降低,AI指数明显增高.结论 体外抗肿瘤研究表明,SCL-A、SCL-B和SCL-C作用于H22细胞后,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阻止细胞在G0G1期.瑞香狼毒的三种提取物均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窄谱UVB照射联合复方青黛胶囊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窄谱UVB照射联合复方青黛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及倍他米松软膏外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总有效率、红斑鳞屑消退时间及瘙痒消失时间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窄谱UVB照射联合复方青黛胶囊治疗玫瑰糠疹可以有效缩短玫瑰糠疹病程,提高疗效,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5.
石莼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绿藻石莼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 20、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24R,28R环氧5烯3β醇(Ⅰ)、豆甾5,24(28)二烯3β醇(Ⅱ)、豆甾5,28(29)二烯3β醇(Ⅲ)、β谷甾醇(Ⅳ)、对羟基苯甲酸(Ⅴ)、琥珀酸(Ⅵ)。结论化合物除(Ⅱ)以外均为首次从石莼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6.
红花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因素对红花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反应体系的影响,建立并优化反应体系。方法:提取红花基因组DNA,分别设计Taq酶浓度(三水平:0.02、0.04、0.06U/μL)、dNTP浓度(三水平:0.10、0.20、0.30mmol/L)和引物(primer)浓度(三水平;0.16、0.32、0.48pmol/L)的三因素实验,进行PCR扩增。根据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确定最优的Taq酶浓度、dNTP浓度和引物浓度。进一步没计Mg^2+浓度(三水平:1.0、1.5、2.0mmol/L)和模板浓度(四水平:1.00、1.25、1.50、1.75mg/L)的两因素实验,进行PCR扩增,确定最佳Mg^2+浓度和模板浓度。结果:三因素实验中,第17条组合泳道和两因素实验中第6条组合泳道扩增主带稳定、均匀、清晰,条带数日多。结论:确定红花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反应25μL反应体系中最佳组合为:Taq酶0.04 U/μL、dNTP0.30mmol/L、引物0.32pmol/L、Mg^2+ 1.5mmol/L、模板浓度1.00mg/L。  相似文献   
997.
基因因素可影响宿主对HIV的易感性以及艾滋病(AIDS)进程。近来,有研究指出:CCL3L1趋化因子基因拷贝数在基因水平上对HIV感染及艾滋病进程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同一人种中,CCL3L1基因拷贝数低者,HIV_1易感性显著增高,艾滋病进程加快。这项研究提出了一项新的影响HIV_1易感性的重要基因决定因素,并进一步强调了趋化因子系统在HIV感染过程中的重要性———即可以抑制HIV侵入细胞又可以调节抗病毒免疫应答[1]。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测定鼠掌老鹳草中总鞣质的含量,分析鼠掌老鹳草中总鞣质的积累动态规律.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鼠掌老鹳草叶中鞣质含量是花期最高,茎的鞣质含量普遍偏低;地上部分药材的鞣质含量是花期含量最高.结论:建立了稳定、可靠的鞣质含量测定方法,鼠掌老鹳草中鞣质的含量变化规律对于确定药材的药用部位及最佳采收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中国红花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子标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考察红花的种内变异,为进一步进行红花种质资源选育和筛选品质相关基因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研究中国红花28个不同栽培居群在DNA水平的多态性。采用UPGMA构建系统树图进行聚类分析和计算遗传距离。结果筛选得到的12对引物的扩增片段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各居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8~0.96。聚类分析显示它们分为3大主要类群和一个中间类群。结论红花种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基于AFLP条带统计的聚类结果和表型特征并不完全一致,可能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于表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罗布麻叶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建立罗布麻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并用此方法优化罗布麻叶的提取方法.方法以槲皮素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罗布麻叶提取物中主要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75%乙醇回流、超声、索氏以及水提,超声5种提取方法所得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槲皮素的线性范围为2.96-22.20 mg·L-1,回归方程为Y=11.54X+0.175(r=0.999 96),75%乙醇超声2 h所得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13.07%).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作为罗布麻叶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用75%乙醇超声2 h提取所得的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