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83篇
  免费   1138篇
  国内免费   390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207篇
妇产科学   167篇
基础医学   1718篇
口腔科学   139篇
临床医学   624篇
内科学   2223篇
皮肤病学   291篇
神经病学   864篇
特种医学   3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26篇
综合类   2149篇
预防医学   727篇
眼科学   162篇
药学   2445篇
中国医学   3172篇
肿瘤学   813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421篇
  2020年   333篇
  2019年   687篇
  2018年   686篇
  2017年   498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666篇
  2013年   824篇
  2012年   814篇
  2011年   904篇
  2010年   687篇
  2009年   670篇
  2008年   670篇
  2007年   735篇
  2006年   649篇
  2005年   494篇
  2004年   457篇
  2003年   475篇
  2002年   417篇
  2001年   436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51篇
  1985年   273篇
  1984年   389篇
  1983年   265篇
  1982年   268篇
  1981年   244篇
  1980年   204篇
  1979年   219篇
  1978年   171篇
  1977年   97篇
  1976年   165篇
  1975年   135篇
  1974年   90篇
  1973年   8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大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测定大蒜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声波技术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程序升温法测定。结果共鉴定出了3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5.72%。主要成分为大蒜辣素(25.37%)、蒜氨酸(12.19%)、十二烷醇(10.61%)、蒜糖醇(8.78%)等。结论没有经过贮存的新鲜大蒜中蒜氨酸的含量较高;超声波预处理法对挥发油的提取不破坏主要化学成分,但提高了挥发油的提取速度。  相似文献   
962.
墨旱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疆  侯文彬  张铁军  韩英梅 《中草药》2008,39(6):814-816
目的 研究墨旱莲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溶剂法进行提取,硅胶、Sephadex LH-20等手段反复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熔点、NMR等手段确定结构.结果 从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醋酸乙酯以及正丁醇萃取部分共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2,2',5",2"-三噻吩-5-羧酸(Ⅰ)、α-谷甾醇(Ⅱ)、芹菜素(Ⅲ)、槲皮素(Ⅳ)、木犀草素(Ⅴ)、蟛蜞菊内酯(Ⅵ)、去甲蟛蜞菊内酯(Ⅶ)、旱莲苷C(Ⅷ)、木犀草苷(Ⅸ)、蒙花苷(Ⅹ).结论 化合物Ⅰ为一新天然产物,Ⅹ为首次从墨旱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63.
香鳞毛蕨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香鳞毛蕨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技术对香鳞毛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Bel-7402、HCT-8及A-549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共鉴定出4个化合物,分别为京尼平苷(geniposide,Ⅰ)、3S,5R,6R,7E,9S-四甲基环己烯型单萜-7-烯-3,5,6-9-四羟基-3-O-β-D-葡萄吡喃糖苷(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Ⅱ)、(6S,9R)-3-酮-a-紫罗兰醇-9-O-β-D-葡萄吡喃糖苷[(6S,9R)-3-OXO-a-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Ⅲ]、香鳞毛蕨苷a(fragranoside a,Ⅳ).结论 化合物Ⅳ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Ⅰ~Ⅲ在鳞毛蕨属植物中均为首次发现.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Ⅰ、Ⅲ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964.
枸杞品质及其与土壤肥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自萍  史晓文  曹丽华  赵世华 《中草药》2008,39(8):1238-1242
目的通过测定宁夏8个不同产区枸杞头茬、盛果期和秋果中总糖、多糖、甜菜碱、氨基酸、总黄酮、类胡萝卜素的量及百粒质量,并分析总糖碱比,研究枸杞中这些指标间以及它们与土壤肥力因子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HPLC和分光光度等实验方法以及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等生物统计方法。结果枸杞中各指标被归为以总糖、甜菜碱和类胡萝卜素为代表的3类,各指标受各种土壤肥力因子的作用不同。结论总糖、甜菜碱和类胡萝卜素这3种成分及糖碱比值能较科学地评价枸杞的品质;施肥时应综合考虑各种肥力因子对枸杞成分的协同作用,不宜片面考虑其单一的相关性。该研究为枸杞品质评价及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65.
菝葜药材脂溶性成分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艳林  严海  钟小清  王力生  邹节明 《中草药》2008,39(8):1246-1248
目的建立菝葜药材的脂溶性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的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03nm。结果不同产地菝葜药材的指纹图谱有较好的相似度,通过比较对应了山龙眼苷A、落新妇苷、白藜芦醇及黄杞苷4个对照品。结论建立的方法能较好地反映了菝葜中二氢黄酮醇苷及二苯乙烯两类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966.
马晓宁  柴瑞华  赵余庆 《中草药》2008,39(9):1291-1294
目的研究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茎叶皂苷酸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对西洋参茎叶皂苷酸水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西洋参茎叶皂苷酸水解产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S)-人参二醇[20(S)-panaxadiol,Ⅰ]、20(S)-原人参二醇[20(S)-protopanaxadiol,Ⅱ]、20(R)-原人参二醇[20(R)-protopanaxadiol,Ⅲ]、20(S)-人参三醇[20(S)-panaxatriol,Ⅳ]、24(R)-拟人参皂苷元[24(R)-ocotillol,Ⅴ]、20(R)-原人参三醇[20(R)-protopanaxatriol,Ⅵ]、20(R)-达玛烷-3β,12β,20,25-四醇[20(R)-dammarane-3β,12β,20,25-tetrol,Ⅶ]、20(R)-达玛烷-3β,6α,12β,20,25-五醇[20(R)-dammarane-3β,6α,12β,20,25-pentol,Ⅷ]。结论化合物Ⅰ~Ⅷ为首次从西洋参茎叶皂苷酸水解产物中分得的人参皂苷元衍生物。其中Ⅳ、Ⅶ、Ⅷ为从西洋参根、茎、叶、果、花蕾中首次发现。化合物Ⅶ为本课题组从人参果皂苷中首次发现和报道的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元衍生物。  相似文献   
967.
洪森荣  尹明华  赵美娜 《中草药》2008,39(10):1556-1560
目的对黄独带芽茎段的增殖和生根进行初步的研究。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结果6-BA或KT与NAA组合有利于黄独带芽茎段增殖;蔗糖质量浓度过高将导致黄独带芽茎段愈伤化不利于黄独带芽茎段增殖;液体培养有利于黄独带芽茎段增殖;在一定范围内NAA质量浓度的增加有利于黄独带芽茎段生根,但质量浓度太高将会抑制生根。结论黄独带芽茎段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 KT 2 mg/L NAA 1 mg/L或MS 6-BA 2 mg/L NAA 0.5 mg/L;黄独带芽茎段再生的最佳蔗糖量为30 g/L,最佳培养方式为液体培养,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MS NAA 2 mg/L。  相似文献   
968.
4种中药防治高原脱适应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复方党参、复方红景天等4种中药复方防治高原脱适应的效果.方法 对驻守海拔5 170 m 1年的57名健康青年随机分为5组:银杏叶片组(12人);复方红景天组(12人);刺五加组(11人);复方党参组(11人);对照组(11人).采用单盲方法进行实验.自返回平原前第5天药物组开始分别口服上述药物,对照组口服炒面胶囊,直至返回平原后第7天,共服药12 d.采用高原脱适应症状调查表随访返回平原后第2、4、6天的脱适应症状.返回平原后第7天清晨采静脉血检测MDA、SOD、NO及NOS的水平;心理生理测试仪测试左右手交叉敲击动作频率和数字记忆广度顺背数;二级定量负荷踏阶运动实验评价PWC170和台阶指数.结果 脱适应症状得分复方党参组返回平原第2、4、6天(1.73±0.79、1.36±0.67、0.91±0.54) 和复方红景天组返回平原第 4、 6天 (1.67±0.89、 1.25±0.87) 较对照组 (2.82±1.17、 3.18±1.78、 2.09± 0.70) 减少(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银杏叶片组、复方红景天组和复方党参组MDA均降低,NO、NOS增高,银杏叶片组和复方党参组SOD增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复方党参组左右手交叉敲击动作频率总次数和正确次数增加(P<0.05),平均每次敲击时间减少(P<0.05);复方党参组和复方红景天组数字记忆广度顺背数测验得分较对照组增高(P<0.05); 复方党参组和复方红景天组 PWC170 (196.9±13.3 和 197.6±29.4) 较对照组 (175.0±13.60)增高(P<0.05),台阶指数(62.69±9.69和62.07±3.30)较对照组(54.59±7.17)增高(P<0.05).结论 复方党参胶囊和复方红景天胶囊防治高原脱适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69.
杠板归抗炎及抑菌活性部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杠板归抗炎及体外抑菌作用以确定其有效部位。方法采用二甲苯诱发小鼠耳廓炎症、采用新鲜鸡蛋清致小鼠足肿胀评价其抗炎作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评价其抑菌作用。结果杠板归总提部位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正丁醇部位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体外抑菌实验表明,杠板归乙酸乙酯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链球菌、铜绿假单孢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白色念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结论杠板归总提部位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正丁醇部位有一定抗炎活性,杠板归乙酸乙酯部位抑菌作用明显,证实了杠板归用于炎症治疗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70.
OX40/OX40L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X40/OX40L是一对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在机体的免疫应答和多种疾病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干预其相互作用所进行的免疫治疗已在许多动物模型上取得非常好的疗效,这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