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0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87篇
基础医学   147篇
口腔科学   119篇
临床医学   230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56篇
综合类   489篇
预防医学   95篇
眼科学   310篇
药学   173篇
  4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为从骨生长量和生长方向两个方面探讨兔双侧冠状缝早闭后对颅面骨生长发育的影响,用牙科釉质粘和剂固定2周龄幼兔双侧冠状缝,于冠状缝、鼻额缝和人字缝前后置入金属标记物,观察双侧冠状缝早闭后各骨缝及颅面长度、颅穹窿高度、长度和鼻骨长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兔颅骨缝扩张性生长高峰期在2~8周龄。双侧冠状缝固定后,骨缝生长停止,鼻额缝补偿性生长加快。4周解除固定带后,冠状缝在8周前出现补偿性生长高峰期,8周解除固定带无补偿性生长高峰出现。另外鼻骨长度增加并向下移位,颅穹隆长度和颅面长度缩短。提示临床手术矫正颅骨畸形时,除考虑到手术年龄的安全性外,必须强调早期手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2.
环形缝合控制骶前静脉丛出血临床观察(附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环形缝合法对骶前静脉丛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采用环形缝合处理骶前出血10例,其中复发性直肠癌行Miles手术6例,行Hartmann术3例;子宫平滑肌肉瘤术后复发行部分乙状结肠加直肠切除术1例。结果10例均止血满意,缝合完成后未再出血,痊愈出院。结论环形缝合能安全地控制骶前出血,适用于能明视出血点的无休克病人。  相似文献   
153.
在70例中低位直肠癌行保留肛门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肿瘤下缘距肛缘5~8cm,术后吻合口距齿线0~3cm,认为癌肿距肛缘≥5cm,肿瘤分化程度较高、无远处转移及周围浸润,行保肛手术是可行的。术中应充分游离乙状结肠及降结肠中下段,注意保证血运,直肠分离至尽量低位,将直肠及乙状结肠拉出于肛门外边切边缘,或切断后拉出吻合,注意斜口吻合。强调术中病理检查及吻合口缝合技术的重要性,提出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4.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4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其微创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下完成手术44例,其中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24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T管引流20例;中转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2例。结果手术中无副损伤。手术后无胆漏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是治愈出院。32例术后随访3~12个月,未发现残余结石及胆道狭窄。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可行的,而且具有极大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55.
腹腔镜小儿鞘膜积液无疤痕缝扎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鞘膜积液无疤痕缝扎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72例单侧鞘膜积液患儿,分为4组,每组18例,分别采用单孔单针法(A组),两孔单针法(B组),两孔两针法(C组),两孔短针法(D组)手术。比较术中术后情况。结果:手术时间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23,P>0.05);B、C两组与D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3.520、3.531,P均小于0.001);A组与B、C两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20和3.461,P均小于0.001);A组与D组无显著差异(t=0.451,P>0.05)。结论:腹腔镜小儿鞘膜积液无疤痕缝扎术可行,器械简单,成本减少,患儿损伤更小,术后腹壁无可见疤痕,美容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探讨一种修补3、9点处女膜破裂的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处女膜3点和/或9点破裂的患者,采用改良的三层缝合法处女膜修补术,术后达到处女膜孔径恢复至容一眼科镊柄大小(5~6mm);术后1个月复诊。结果本组共65例患者,其中41例(63.1%)患者于术后1个月复诊,38例完全愈合,愈合率为92.7%,3例均有一处裂口裂开,但未至基底部,不影响效果。有效率为100%。结论应用改良的三层缝合法修复处女膜3、9点破裂的患者,切口愈合率较高,有微型紧缩阴道的作用,能模拟处女的正常生理状态。其方法简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比较不同的缝合方法在肝移植胆道重建中的应用。方法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2年6月至2005年9月完成的158例肝移植所采用的不同胆道缝合方法厦术后胆道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8例中26例采用间断缝合法,3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其中2例为吻合口狭窄;47例采用连续缝合法,5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其中3例为吻合口狭窄;85例采用改良连续缝合法,6例发生胆道并发症,但无吻合口狭窄。结果显示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在3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改良连续缝合法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改良连续缝合法是一种较理想的胆管缝合方法,可有效降低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2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术中暂不切除胆囊,先显露胆总管,切开取石、纤维胆道镜探查、一期缝合,最后切除胆囊。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0~12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3~20ml,平均10ml。术后住院时间7~9d,平均8d。术后胆漏1例,保守治愈。21例随访1~34个月,平均21个月,无结石复发和胆系症状。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9.
目的:对比肩关节镜下单排间断缝合与双排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36例肩袖损伤患者按照双盲选法分成参照组(予以关节镜下单排间断缝合治疗)、实验组(予以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治疗),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临床功能恢复情况、再撕裂率及治疗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ASES、UCLA、Constant、VAS评分相较,P>0.0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ASES、UCLA、Constant评分均比术前高,且实验组比参照组高;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比术前低,且实验组比参照组低,P<0.05,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相比参照组,实验组再撕裂率更低,P<0.05,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相比参照组,实验组治疗总满意度更高,P<0.05,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相比关节镜下单排间断缝合治疗,予以肩袖损伤患者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0.
Suture anchors are extensively used in rotator cuff tear surgery.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technology, biodegradable metal has been developed for orthopedic applications. This study adopted three-dimensional-printed biodegradable Fe suture anchors with double-helical threads and commercialized non-vented screw-type Ti suture anchors with a tapered tip in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respectively. The in vitro study showed that the Fe and Ti suture anchors exhibited a similar ultimate failure load in 20-pound-per-cubic-foot polyurethane foam blocks and rabbit bone. In static immersion tests, the corrosion rate of Fe suture anchors was 0.049 ± 0.002 mm/year. The in vivo study was performed on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and SAs were employed to reattach the ruptured supraspinatus tendon. The in vivo ultimate failure load of the Fe suture anchors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Ti suture anchors at 6 weeks.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showed that the bone volume fraction and bone surface density in the Fe suture anchors group 2 and 6 weeks after surgery were superior, and the histology confirmed that the increased bone volume around the anchor was attributable to mineralized osteocytes. The three-dimensional-printed Fe suture anchors outperformed the currently used Ti suture anch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