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0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87篇
基础医学   147篇
口腔科学   119篇
临床医学   230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56篇
综合类   489篇
预防医学   95篇
眼科学   310篇
药学   173篇
  4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Shallow lingual vestibule and lack of keratinized attached mucosa are considered risk factors for the long‐term success of dental implant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modified surgical approach accompanied by a free gingival graft to correct the shallow lingual/buccal vestibule and to increase the keratinized tissue around dental implants.  相似文献   
132.
PurposeTo assess the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proximal tears undergoing arthroscopic primary repair with knotless single suture anchor technique.MethodsThe first twenty-two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proximal ACL tears (Sherman types I and II and high-grade partial tears) treated with arthroscopic primary repair with single suture anchor technique were evaluated until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with validated functional outcome measures (IKDC and Lysholm scores) and clinical tests for ACL stability.ResultsAt 6-month follow-up, 91% of patients (n = 20) achieved excellent outcome measures for IKDC and Lysholm scores and had complete stability of the ACL to clinical testing. Two patients with poor outcomes at six weeks; one with subjective instability and the other underwent revision surgery represented a failure rate of 9%. The median Lysholm score was 96 (IQ range, 96–100) and median IKDC subjective score was 87.40 (IQ range, 78.20–88.50) at 6-month follow-up. The improvement in Lysholm and IKDC scores over a period of six months post-operatively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hen compared to preoperative scores (p ≪ 0.0001). Maximum improvement in clinical outcomes is achieved in the first 6 weeks post-surgery with a slower increase thereafter, a time interval which may be considered as a figurative yield point for future work in this field.ConclusionArthroscopic ACL primary repair with knotless single suture anchor technique provides excellent short-term clinical outcomes in a carefully selected subset of patients with proximal ACL tears. More powered and longer duration studies are needed to understand longer term outcomes.Level of EvidenceLevel IV, therapeutic case series.  相似文献   
133.
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在犬面中份缝牵引成骨过程中的表达,探讨缝牵引成骨的机制.方法:18只12周龄杂种犬随机分为牵引成骨组12只和正常对照组6只,在牵引5、10、15 d,固定10、20 d,去固定1个月分别处死实验犬2只和对照犬1只,免疫组化法观察BMP-2在各骨缝的表达情况.结果:牵引期和固定期,BMP-2在实验犬各骨缝边缘大量增殖的未成熟成骨细胞、间充质细胞以及新生骨基质中呈阳性表达,对照犬也有少量表达.随着机械应力牵引, BMP-2在各骨缝表达量逐渐上升,在牵引15 d阳性表达最强,以后逐渐下降,到去固定1个月时表达水平接近正常.结论:机械牵张力刺激可以导致内源性BMP-2产生,BMP-2可能在缝牵引新骨生成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治疗包皮环切术临床价值,以期丰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6年7月146例包皮环切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73例,传统方法切除;观察组73例,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切除。观察术后在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和并发症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术后24h和术后3d)、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但手术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周包皮无水肿占27.4%、中度水肿24.65%,切口美观度满意率41.1%、不满意率13.7%,观察组术后1周包皮无水肿占53.42%、中度水肿6.85%,切口美观度满意率67.12%、不满意率1.3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03%,观察组为2.7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治疗包皮环切术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少,但费用高。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分析止血带捆绑下子宫下段环形蝶式缝扎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分娩的7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36)和常规组(n=36)。试验组采用止血带捆绑下子宫下段环形蝶式缝扎术进行胎盘处理,常规组采用常规胎盘处理和子宫内压迫止血。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累计出血量、修正血红蛋白(Hb)值、住院时间等情况,并比较两组的子宫切除率、红细胞输注、输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4h累计出血量以及修正Hb值均低于常规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子宫切除率为5.56%,低于常规组的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红细胞输注率为88.89%,与常规组的97.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平均红细胞输注量为(645.2±56.1)mL,低于常规组的(794.7±75.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与常规组的19.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采用止血带捆绑下子宫下段环形蝶式缝扎术进行处理,能起到较好的止血效果,降低出血量,从而更好地保留患者的子宫和生育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6.
目的:观察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邻牙远中面不同牙周处理方法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双侧对照法,选择双侧下颌第三磨牙前倾或水平阻生的患者53名106个牙,一侧(对照组)53个阻生齿拔除后常规骚刮拔牙窝,简单根面平整,间断缝合,压迫止血;对侧(实验组)阻生齿(53个)拔除后第二磨牙远中面做龈下基础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及楔形牙周手术,锚式缝合,压迫止血.术后跟踪观察1年,检查记录第二磨牙远中面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敏感(DH),牙周探诊深度(PD),牙槽骨的变化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年,PLI、BI,PD、DH等各项指标实验组分别为0.82±0.57、0.90±0.82、(1.37±0.31)mm和5.66%,对照组分别为1.65±0.60、1.21 ±0.71、(1.93±0.45) mm和62%;牙槽骨骨质增加者实验组为39.47%,对照组为3.77%,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第三磨牙阻生齿拔除后邻牙远中面精细的牙周治疗加楔形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分析在唇舌弓式前方牵引过程中与上颌骨生长密切相关的4条骨缝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在建立了带有骨缝实体模型的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模拟唇舌弓式前方牵引装置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 计算得到4条骨缝的位移分云图及应力分布情况。唇舌弓式前方牵引装置适合反伴深覆的骨性安氏Ⅲ类患者;额颌缝与颧颌缝对上颌骨的前移与逆时针旋转发挥了主要作用,颞颧缝与翼腭缝的变化不明显。结论 本文采用的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能够有效模拟唇舌弓式口内装置在前方牵引中对骨缝产生的生物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138.
背景:目前下胫腓联合损伤传统手术方法创伤大,不能很好地完成韧带的修复,而缝合锚对于韧带修复、重建韧带与骨连接有较为明确的疗效。目的:观察缝合锚技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拉力螺钉内固定对比。方法:采集8具新鲜踝关节标本,运用生物力学实验行应力分析,分别应用缝合锚技术、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比较2种方案的应力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生物力学性能。结果与结论:应用缝合锚技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生物力学性能优于拉力螺钉内固定,两者强度和刚度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应力遮挡率缝合锚技术比拉力螺钉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下胫腓联合分离位移缝合锚技术比拉力螺钉小,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表明采用缝合锚技术能实现弹性固定生理重建的目的,不但固定强度高稳定可靠,而且创伤小,无需二次取出手术,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一种优良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39.
目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探索再灌注后Cx43蛋白的表达模式。方法75只大鼠随机分为MCAO组(60只)和假手术组(15只)。MCAO组均行MCAO手术,术后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0.5、4、12、24 h 4个亚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各组进行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脑组织TTC染色及神经元尼式染色,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脑组织Cx4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CAO组造模成功率75%。MCAO组大鼠mNSS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脑梗死面积增加,额顶叶皮质区神经元大量损伤。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及MCAO 0.5、4、12、24 h组Cx43表达量分别为0.23±0.12、0.58±0.18、0.78±0.07、0.61±0.05和0.27±0.07, MCAO 0.5、4、12 h组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AO 24 h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CAO组侧脑室下区Cx43的表达在0.5 h开始升高,4 h达高峰,12 h逐渐下降,直至24 h恢复基线水平;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结论 Cx43蛋白在脑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0.
李振 《河北医学》2013,19(10):1489-1492
目的:探讨主管道挂线及支管引流术与瘘管切除缝合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5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患者各78例,A组患者采用主管道挂线及支管引流术,B组患者采用瘘管切除缝合术,对两组患者疗效、术后复发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的程度、直肠感觉功能及肛门节制功能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均为100%,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复发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感觉和肛门节制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B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及A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内口并彻底清除,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各有优劣,手术方式需根据术中探查的结果选择,只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就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