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5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87篇
基础医学   147篇
口腔科学   119篇
临床医学   227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55篇
综合类   489篇
预防医学   95篇
眼科学   309篇
药学   173篇
  4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分析外侧半月板体部层裂或纵向撕裂在关节镜下使用AR缝合枪全内垂直褥式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膝关节单纯外侧半月板体部撕裂(层裂或纵向撕裂)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23例;年龄16-41岁,平均(26.50±2.50)岁。36例患者中盘状半月板损伤7例。术中将撕裂外侧半月板修切白区内缘,保留红白区交界,体部层裂或纵裂新鲜化处理后行AR缝合枪全内垂直褥式缝合。术后根据Barrett标准门诊随访判断半月板的体部缝合临床愈合情况,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IKDC 2000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的差异来评估手术缝合疗效。术后12个月行膝关节MRI检查观察缝合部位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0±2.3)个月。术后未出现感染、神经血管损伤、二次手术等并发症。根据Barrett标准评价,本组患者均获得半月板临床愈合。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为(1.10±0.12)分、(1.00±0.21)分、(0.90±0.32)分低于术前的(5.20±1.80)分,IKDC2000评分为(82.34±3.15)分、(85.34±5.17)分、(87.34±4.18)分高于术前的(40.51±5.54)分,Lysholm评分为(87.38±6.18)分、(88.52±4.19)分、(90.34±4.22)分高于术前的(42.11±6.8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复查MRI结果,34例(94.44%)甲级愈合,1例(2.78%)乙级愈合,1例(2.78%)未愈合。结论关节镜下采用AR缝合枪行全内垂直褥式缝合膝关节外侧半月板体部撕裂(层裂或纵裂),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肢功能活动、促进半月板愈合,同时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势,经中短期临床随访其临床疗效显著,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追踪。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比较分别采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与丝线编织非吸收线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期间笔者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共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可吸收线组和非吸收线组,每组60例。可吸收线组患者种植术后采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非吸收线组患者种植术后采用丝线编织非吸收线。结果可吸收线组中的甲级愈合率为95.00%,非吸收线组的甲级愈合率为86.67%,可吸收线组高于非吸收线组(χ2=5.186,P<0.05)。拆线后7 d,可吸收线组中7个过早吸收的位点出现较为明显的对合处凹陷,余均获得良好恢复;非吸收线组中22例患者的针眼存在较为明显的凹陷未恢复平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未查见明显肝肾功能改变。结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可获得更好的愈合效果,虽然目前尚不能完全取代非吸收线,但意义在于可为种植手术缝线的选择提供更多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barbed sutures to traditional sutures in three domains: time, cost, and wound related outcome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an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A total of 34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assess time to wound closure and cost. In addition, 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of an additional 100 patients was conducted to further assess wound-related outcomes. On average, barbed sutures decreased time to wound closure by 9.72 min (P < 0.05) after controlling for length of incision, patient's BMI and number of physicians closing. Further, using barbed sutures saved an average of $549.59 per case. However, increased frequency and severity of wound complications were associated with barbed sutures.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使用B-Lynch缝合术后对月经及再次妊娠等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2013年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剖宫产术中行B-Lynch缝合术患者7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术后恶露、月经恢复以及再次妊娠情况等各项指标。结果 2007-2013年该院行B-Lynch缝合术患者78例,随访76例(除2例切除子宫者)。随访患者中,术后恶露时间正常范围66例,异常10例;产后恢复正常月经70例,异常6例;产后共妊娠20次,均为自然受孕,其中足月手术分娩5例,1例处于妊娠期,6例生育患者中4例有生育要求,2例为意外怀孕,另外意外妊娠而行人工流产者14例。结论 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简便易行,止血效果快速持久,对于剖宫产术后恶露、月经、生育功能等未发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例伸肌腱自发性断裂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并分析其效果。结果本组4例患者,术后随访1~5年,除1例伸直受限约20°外,其余3例功能基本正常。结论伸肌腱自发性断裂临床诊断误诊率高,行局部伸肌腱转位编织缝合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行鼻中隔黏膜缝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患者随机分为黏膜缝合组和鼻腔填塞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鼻部疼痛、头痛、流泪、吞咽困难、睡眠障碍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术后鼻部疼痛、头痛、流泪、吞咽困难、睡眠障碍这5个方面,黏膜缝合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鼻腔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行鼻黏膜缝合术,不需要对鼻腔进行填塞,术后痛苦小,也避免了鼻中隔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移动缝线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本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分为常规组40例、丝裂霉素C组40例和缝线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丝裂霉素C组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小梁切除术治疗,缝线组术中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移动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眼压变化,术后半年滤过泡情况、术后早期前房深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眼压均显著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C组和缝线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眼压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C组和缝线组患者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C组患者术后早期Ⅰ、Ⅱ度浅前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线组患者术后早期Ⅰ、Ⅱ度浅前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丝裂霉素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出现角膜损伤、结膜瓣漏、黄斑水肿、眼内炎、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丝裂霉素C组患者正常前房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和缝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青光眼术中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移动缝线能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改善眼压,合理控制缝线的拆除数目及时间,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