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23篇 |
免费 | 330篇 |
国内免费 | 7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7篇 |
儿科学 | 129篇 |
妇产科学 | 99篇 |
基础医学 | 1229篇 |
口腔科学 | 69篇 |
临床医学 | 1929篇 |
内科学 | 534篇 |
皮肤病学 | 102篇 |
神经病学 | 923篇 |
特种医学 | 123篇 |
外科学 | 350篇 |
综合类 | 1912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1293篇 |
眼科学 | 18篇 |
药学 | 806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240篇 |
肿瘤学 | 1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153篇 |
2022年 | 266篇 |
2021年 | 325篇 |
2020年 | 339篇 |
2019年 | 236篇 |
2018年 | 210篇 |
2017年 | 256篇 |
2016年 | 280篇 |
2015年 | 293篇 |
2014年 | 829篇 |
2013年 | 853篇 |
2012年 | 859篇 |
2011年 | 827篇 |
2010年 | 684篇 |
2009年 | 532篇 |
2008年 | 513篇 |
2007年 | 465篇 |
2006年 | 351篇 |
2005年 | 260篇 |
2004年 | 189篇 |
2003年 | 179篇 |
2002年 | 133篇 |
2001年 | 123篇 |
2000年 | 100篇 |
1999年 | 76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21篇 |
1978年 | 14篇 |
1977年 | 12篇 |
1976年 | 12篇 |
1975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21.
目的:探讨门诊未婚妊娠妇女行人工流产术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门诊人流室行人工流产术的未婚妊娠妇女92例,按照门诊号进行分组,单号为A组,双号为B组,每组46例,A组病例在围手术期进行常规护理,B组病例在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未婚妊娠妇女心理负担普遍较重,在落实常规护理的同时,在围手术期实施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大大减少患者的不良心,从而促使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在门诊未婚妊娠行人工流产术妇女中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赢得了患者的信任,进而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增强她们的承受力,帮助她们顺利度过了手术难关,减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2.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临床护士心理弹性与共情疲劳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世界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Ovid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EBSCO护理学全文学术期刊(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全文电子期刊,检索时限为2001年1月—2021年10月,查找关于临床护士心理弹性与共情疲劳相关性的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评价文献。提取资料后,使用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计纳入4项研究,文献质量中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护士心理弹性与共情疲劳合并相关系数为-0.22,亚组分析显示,ICU护士心理弹性与共情疲劳水平相关系数高于全院护士。结论 临床护士的心理弹性水平越高,其共情疲劳的程度越低,ICU护士心理弹性与共情疲劳水平相关性更高。建议护理管理者加大对于临床护士心理弹性建立的支持,减少共情疲劳对临床护士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流行期间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为相关问题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数据服务平台、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主题检索方式,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3月31日,提取相关文献数据进行Scoping综述。结果共检索到文献3951篇,最终纳入35篇,来自12个国家,多数文献来源于儿科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及流行病学相关主题期刊,研究方法大多数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包括抑郁/焦虑/压力、睡眠问题、网络行为问题、创伤后应激障碍和自伤/自杀5种。影响因素分别从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的改变和COVID-19的应对方式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论COVID-19流行期间,国内外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形势严峻,未来可以通过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来改善相关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置人术后患者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及心理状况。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植入ICD的患者及正常人群各67例,应用MOSSF-36量表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分别对整体QOL及心理QOL进行调查。结果ICD术后患者QOL的评分比正常人群低,而心理QOL评分在ICD术后患者中比正常人群高,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CD患者中,是否放电、病程长短(以3年为分界点)是QOL及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间性别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D术后患者的QOL评分整体低于正常人,心理状况评分高于正常人,说明ICD患者合并心理疾病如压抑、焦虑、恐慌,尤其是ICD植入术后放电的部分患者,需要医护人员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注意干预。病程长短主要对心理因素产生影响,因此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需要加强心理干预,以进一步改善ICD术后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及文化程度对四肢骨折患者治疗态度及心理应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05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中不同社会支持程度及文化程度患者的临床依从性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大专学历及以上、高社会支持患者的临床依从性较佳率分别为95.45%和91.11%,均高于高中及以下、一般及低社会支持的患者,且大专学历及以上90项症状自评量表各项目评分均低于高中及以下患者,高社会支持者均低于一般及低社会支持的患者,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支持及文化程度对四肢骨折患者治疗态度及心理应激情况的影响较大,在对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7.
综合心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干预.并采用自行设计的生活质量评估问卷调查表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第6周末进行调查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和问卷测量,两组干预前问卷调查4~5分病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干预第6周末问卷调查4~5分病例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8.
29.
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和自尊状况的调查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自尊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对56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其中20名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并进行逐步分析。根据调查分析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的实施为期6周的心理干预,然后再次测评SDS及SES,并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进行心理干预前后,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SDS评分由(48.96±5.95)下降至(41.76±6.72);SES评分由(26.72±7.84)上升至(34.51±8.6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多种内心体验而表现出抑郁或自卑,心理干预可改善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和自卑。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抑郁状况,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符合入选条件的7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Zung自我评定量表(SDS)以及一般资料调查表组成.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结果 AMI患者较常模更易发生抑郁状况,平均SDS得分为(59.7±5.7)分.通过护理干预,患者抑郁状况明显改善,平均SDS得分为(47.2±6.3)分.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更易发生抑郁状况.针对AMI患者的心理状况,加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避免因抑郁导致的不良后果,有利于提高AMI患者的身心康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depression state in patient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analyz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The Zung SDS and generaldata questionnaire were systematically applied to the 78 eligible patients who were randomly sampled. To analysis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these patients. Results The patients of 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more susceptible to depression than the normal. The average SDS score was (39.7±5.7). And the average SDS score was (47.2±6.3) after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onclusions Patient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more susceptible to depres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the clinical care, nurses should paymore attention to psychological care in patient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 and avoid the adverse consequences of depress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