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64篇
  免费   948篇
  国内免费   777篇
耳鼻咽喉   75篇
儿科学   606篇
妇产科学   230篇
基础医学   2394篇
口腔科学   194篇
临床医学   1538篇
内科学   3262篇
皮肤病学   191篇
神经病学   1893篇
特种医学   343篇
外科学   1106篇
综合类   2206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2629篇
眼科学   136篇
药学   4175篇
  3篇
中国医学   1030篇
肿瘤学   574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569篇
  2021年   769篇
  2020年   565篇
  2019年   474篇
  2018年   445篇
  2017年   466篇
  2016年   541篇
  2015年   572篇
  2014年   1013篇
  2013年   1312篇
  2012年   914篇
  2011年   1088篇
  2010年   820篇
  2009年   807篇
  2008年   880篇
  2007年   819篇
  2006年   702篇
  2005年   725篇
  2004年   608篇
  2003年   530篇
  2002年   494篇
  2001年   444篇
  2000年   415篇
  1999年   393篇
  1998年   370篇
  1997年   381篇
  1996年   332篇
  1995年   314篇
  1994年   301篇
  1993年   260篇
  1992年   283篇
  1991年   252篇
  1990年   275篇
  1989年   278篇
  1988年   256篇
  1987年   217篇
  1986年   214篇
  1985年   296篇
  1984年   271篇
  1983年   191篇
  1982年   250篇
  1981年   196篇
  1980年   176篇
  1979年   147篇
  1978年   127篇
  1977年   117篇
  1976年   116篇
  1975年   66篇
  1973年   8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性、多发性脑血管病,现代医学多以超早期溶栓、神经细胞保护、介入和外科手术等治疗为主,虽然近期疗效显著,但无法避免的副作用及严格的治疗准入条件使其临床应用大受限制。中医学整体审察、辨证论治的诊疗观以及复方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网络整合调节的治疗特点,在脑梗死防治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优势。基于此,本文拟从抗氧自由基损伤、抑制凋亡基因激活、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及神经再生等方面系统综述中药复方治疗脑梗死的作用原理,以期为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部分科学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 n-3PUFAs)对大鼠结直肠癌的影响及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方法选取60只SPF级SD大鼠,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以N-甲基-N-亚硝基脲( MNU)经灌肠方式诱导大鼠大肠癌模型。同时,于建立模型1周前,对照组喂养含葵花籽油饲料(n-6PUFAs),实验组喂养含鱼油饲料(n-3PUFAs),直至16周。处死大鼠并解剖,寻找原发肿瘤并观察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将可疑组织进行HE染色,行常规病理学检查。采用气象色谱方法测定无病变结肠组织n-3PUFAs含量。采用RT-PCR方法检测脂质代谢关键调控基因:脂肪酸合成酶( FAS)、环氧合酶2( COX-2)、5-脂氧合酶(5-LOX)和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 PPARβ及PPARγ)的mRNA表达。结果实验组的肿瘤发生率低于对验组的肿瘤发生率( P<0.05)。实验组无病变结肠组织n-3 PUFAs含量高于对照组( P<0.01)。实验组FAS、COX-2、5-LOX和PPARβmR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 P<0.05或P<0.01) ,实验组PPARγ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 n-3PUFA通过影响脂质代谢关键调控基因的表达,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对21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人(MM)和1例巨球蛋白血症(WM)血清Ig、补体C_3、溶菌酶含量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了测定,观察了血清及血中单克隆Ig(M-蛋白)对正常人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本实验的结果表明MM血清功能性Ig、C_3、溶菌酶含量均明显下降;血清CIC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及M-蛋白对正常人淋转均有抑制作用。上述结果提示,MM血清中某些免疫成分的异常可能对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94.
对25例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初步营养评价,并对其中12例给予口服加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在短期营养支持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结果表明,短期营养支持并不能显著改善 FFA 水平(P<0.01),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体重,提高血清蛋白水平,脂肪乳剂的应用,可降低此类患者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对 COPD 患者显示初步疗效。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游离氨基酸配方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CD4+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牛奶蛋白过敏患儿3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19例).观察组患儿以游离氨基酸配方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3个月,对照组患儿采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3个月.检测游离氨基酸配方干预前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水平、白细胞介素(IL)-17和IL-10含量水平、Th17和Treg比例.结果 治疗前淋巴细胞增殖水平、IL-17和IL-10含量以及Th17和Treg比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显著下降,IL-17和Th17水平显著降低,Treg和IL-10水平显著增加,且游离氨基酸配方改善CD4+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强于深度水解蛋白配方(P<0.05).结论 游离氨基酸配方可显著改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CD4+T淋巴细胞亚群Th17和Treg之间失衡,且效果优于深度水解蛋白配方.  相似文献   
996.
氯丁二烯经皮下注射给小鼠染毒,可引起血浆及脾脏淋巴细胞中cAMP含量升高和cGMP含量降低,二者含量的比值亦明显升高。结果提示,氯丁二烯可能通过改变血浆中cAMP和cGMP的含量而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及代谢;氯丁二烯所致淋巴细胞中的cAMP和cGMP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毒性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核酸商以苗在HCV感染中的预防和治疗价值。方法 将HCV C区基因插入pEF质粒EF-1α下游,构建pEF-HCV C重组质料,然后经im及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免疫次数分别为1,2,3,4次,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抗-HCV的水平。结果 接种后各组均检测到抗-HCV的水平。结果 接种后各组均检测到抗-HCV,但是抗体滴度较低,在不同的免疫次数中,4次免疫组抗体水平最高。结论 构建的HCV DNA重组体可诱发BALB/d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加强免疫后可使血清中抗-HCV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对血浆 IL- 6和 IL- 8水平的影响以及在油酸所致 ARDS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静脉注射油酸造成 ARDS,观察门静脉和腔静脉血内毒素及 IL- 6与 IL- 8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油酸注入 6 0min后门静脉和腔静脉血浆内毒素及 IL- 6和 IL- 8水平开始升高 ,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 ,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同时门静脉血浆水平高于腔静脉血浆水平 (P <0 .0 5~ 0 .0 1) ;而且油酸注入 90 min和12 0 min后的水平又比 6 0 min时均有增加 (P <0 .0 1) ;内毒素水平的变化与 IL- 6和 IL- 8水平变化呈正相关关系(P <0 .0 1) 。结论 :在油酸所致 ARDS过程中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肠源性内毒素可诱导 IL- 6和 IL- 8的产生 ,参与油酸致急性肺损伤的发展和由此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豆油 [富含 ω- 6多不饱和脂肪酸 ( PUFAs) ]对饲低硒粮大鼠血浆 Cu、Zn、Ca和 Mg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用低硒和补硒饲料喂养大鼠 4周 ,补加 5 %豆油后再继续饲养 4周。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鼠血浆中 Cu、 Zn、 Ca、和 Mg含量。结果 :饲低硒粮和补硒粮组 ,在饲料中添加豆油后 ,大鼠血浆中 Cu、Zn、Ca、和 Mg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在添加豆油的大鼠 Zn、Mg含量下降更明显 ,Ca、Cu含量虽有所下降 ,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饲料中添加豆油 ,使大鼠PUFAs的摄入量增加 ,Cu、Zn、Ca和 Mg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家兔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期间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及家兔生存情况的影响,以探讨NGF对脑神经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方法,测量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脑脊液中的氨基酸,特别是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并观察实验动物生存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期间,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EAA)明显增加(P<0.01);而外源性NGF可使上述指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和P<0.01),结论:外源性NGF可能过血脑屏障,抑制脑内EAA过度释放,改善缺血再灌注对脑的损害,保护脑细胞,提高动物生存率,在临床脑复苏中有一定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