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79篇 |
免费 | 686篇 |
国内免费 | 44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6篇 |
儿科学 | 95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647篇 |
口腔科学 | 481篇 |
临床医学 | 1185篇 |
内科学 | 360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125篇 |
特种医学 | 920篇 |
外科学 | 7690篇 |
综合类 | 2324篇 |
预防医学 | 458篇 |
眼科学 | 67篇 |
药学 | 919篇 |
15篇 | |
中国医学 | 383篇 |
肿瘤学 | 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166篇 |
2022年 | 437篇 |
2021年 | 559篇 |
2020年 | 468篇 |
2019年 | 419篇 |
2018年 | 430篇 |
2017年 | 497篇 |
2016年 | 601篇 |
2015年 | 552篇 |
2014年 | 1339篇 |
2013年 | 1200篇 |
2012年 | 1138篇 |
2011年 | 1203篇 |
2010年 | 912篇 |
2009年 | 969篇 |
2008年 | 724篇 |
2007年 | 715篇 |
2006年 | 681篇 |
2005年 | 604篇 |
2004年 | 446篇 |
2003年 | 328篇 |
2002年 | 265篇 |
2001年 | 207篇 |
2000年 | 173篇 |
1999年 | 139篇 |
1998年 | 82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14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12篇 |
1975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2年11月因三踝骨折来本院治疗者43例,手术均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骨折端均未植骨。分析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稳定性和美国足踝外科AOF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1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1~18周,平均13周;术后1例患者出现皮肤愈合不良、1例切口感染,保守治疗后好转,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92.2±5.4)分。结论: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可以使踝关节尽量获得解剖复位,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后期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72.
8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策略选择:附9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创伤骨科10年间手术治疗的915例8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总结高龄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2007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患者915例,根据术前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围手术期全身情况及基础疾病的调整,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手术方案,尽早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积极的早期功能锻炼、专科护理和科普宣教.回顾分析患者手术等待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术后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及1年内死亡率.结果 915例患者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69.5±34.2)min;手术出血量150~440mL,平均(278.3±56.8)mL;住院时间5~31 d,平均(5.6±3.2)d.发生全身和局部并发症210例,其中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分别为117例和93例.14例(1.5%)患者死亡.根据手术等待时间分为<2 d组、2~7 d组和>7 d组,3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待时间越长,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结论 高龄髋部骨折通过积极的术前准备和评估,在围手术期充分调整全身情况及基础疾病用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根据骨折部位、类型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方式,尽早实行髋部骨折手术,并积极开展专科护理和术前宣教,实现髋部骨折的个体化诊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体侧方后上角穿刺入路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 年1 月-2016 年3 月针对伤椎椎弓根直径细小、椎弓根外展角度较小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8例,采用单侧经椎体侧方后上角穿刺入路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分别记录术前1 天,术后3 d、1 个月和3 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骨水泥注入通道尖端可顺利到达椎体中线,椎体内骨水泥填充满意。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疼痛症状均有减轻,随访3~12 个月,术后VAS 评分及ODI 值较术前均降低(P <0.05)。结论在伤椎椎弓根直径细小及椎弓根外展角度较小时,采用单侧经椎体侧方后上角穿刺入路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7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66-68,7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围术期失血量。方法选择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4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FNA组28例和DHS组26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66.1±7.4)min,DHS组手术时间(85.6±9.2)min;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10.5±2.1)周,DHS组骨折愈合时间(13.8±2.5)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PFNA组患者Harris评分明显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显性失血量均明显高于PFNA组,而PFNA组患者术后24 h隐性失血量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7%,低于DHS组的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但术后隐性失血量多,术后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75.
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属于创伤骨科治疗难题,本研究首次采用髌骨取骨反转移植的方式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的患者1例,术中钻取髌骨中央关节面,规格为高22 mm、直径15 mm的圆柱体,将包含有关节面的圆柱体以关节面朝向股骨内髁的方式植入,髌骨残腔取髂骨填塞,术后影像学检查及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6.
87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7年~2000年中在我院就诊的87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适合老年人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68例老年人股骨干骨折随机分成3组:髓内钉固定组,加压钢板固定组和外固定支架固定组,临床观察结合,X线片评定骨折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作为判断13组临床疗效的标准。结果:髓内钉组的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外固定支架组的骨折延迟愈合率高于其他两组,加压钢板组的骨折不愈合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 相似文献
78.
79.
肱骨干投弹骨折的分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投弹所致肱骨干螺旋骨折的类型及其生物力学意义。方法 分析 4 6例肱骨干投弹骨折X线片 ,测量骨折部位、长度、斜面角度和骨折的螺旋弧度等形态指标。结果 4 6例肱骨干螺旋骨折均发生于中下段 ,远近段骨折线具有对称性。骨折长度均在 30mm以上 ,以 5 1~ 90mm最多 ,共 31例 (6 7 4 % )。骨折斜面角度均≤ 4 5°,其中 4 0°~ 4 5°者 4 2例 (91 3% )。骨折螺旋角度在 2 85°~ 32 6°,平均 30 5 5°(0 85个圆周 )。 4例在骨折端内侧有一螺旋蝶形骨片。结论 肱骨干投弹骨折按形态特征分为 3种类型 ,即短螺旋、长螺旋和粉碎螺旋 ,主要发生于上臂加速期 ,由扭转暴力和纵轴压缩力引起。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