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95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127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1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人工接种泡球蚴(EM)沙鼠在抗骨桥蛋白(OPN)抗体干预下体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5和IL-10水平动态变化,探讨抗OPN抗体对泡球蚴感染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注射的方法,用20%泡球蚴组织混悬液感染长爪沙鼠180只,每只0.1ml,建立肝泡球蚴病(AE)沙鼠模型。将感染沙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60只。实验组沙鼠接种泡球蚴后当天经尾静脉注射抗OPN抗体,每次0.15ml,每隔两日注射一次,注射7次后,每隔1周注射一次;对照组沙鼠经尾静脉注射兔血清(时间和剂量同上);空白组为单纯模型组。分别于感染1、20、40、60、80和100d后,各组随机选取10只沙鼠,摘眼球取血,离心,收集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2、TNF-α、IL-5和IL-10含量。结果感染100d时实验组IL-10为(77.93±4.13)pg/ml,对照组为(82.46±4.24)pg/ml,空白组为(84.69±5.5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段的IL-10水平及各时间段其他3种细胞因子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与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共同参与宿主抗肝泡球蚴免疫。抗OPN抗体可能对血清IL-10表达水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评价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在胃癌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相关性,进一步探讨二者的共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机制.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手术切除胃癌组织标本及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对纳入研究的93例胃癌原发灶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OPN与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93例胃癌组织中OPN与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60/93)和69.9%(65/93),在非肿瘤性胃黏膜中均未见其阳性表达;OPN和VEGF-C的表达与胃癌浆膜侵犯、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P<0.05).蛋白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OPN与VEGF-C之间存在正相关(r=0.493,P<0.01).结论:联合检测OPN与VEGF-C有助于阐述胃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机制,OPN可能通过上调VEGF-C的表达促进胃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3.
骨桥蛋白作为体内广泛存在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可介导细胞粘附,聚集及迁移,具有抗炎和促炎的双重作用,近年来逐渐认识到它在心血管疾病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骨桥蛋白可能刺激成骨细胞增殖、钙化,促进破骨细胞与骨基质的黏附并提高破骨细胞的溶骨活性,刺激骨吸收及骨重建,增加骨吸收陷窝的数量和面积,并抑制骨组织的矿化过程。本文就骨桥蛋白在骨质疏松症与动脉硬化的发病中所起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作为大肠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212例大肠癌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0PN的质量浓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肿瘤组织OPN的表达。对比血清OPN在手术前后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正常健康志愿者)60例比较;分析血清OPN与大肠癌组织OPN的表达、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血清OPN在大肠癌中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3%(149/212)和83.5%(177/212)。大肠癌血清OPN水平依肿瘤组织OPN表达阳性率由低到高的顺序递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临床分期、脉管内癌栓、淋巴结和器官转移相关(P〈0.05或P〈0.01),特别与肝转移密切相关(P〈0.01),与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均〉0.05)。治疗前后OPN的质量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PN是一种较理想的大肠癌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95.
伟明  徐戈  雷敏  李志乐  欧婷  王利兵 《广西医学》2013,(9):1117-1120
目的探讨烟酸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AS)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蛋白激酶2(MK2)及骨桥蛋白(OPN)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烟酸组,每组8只,对照组和高脂组分别给予普通饮食和高脂饮食14周,烟酸组给予高脂饮食8周后加用烟酸200mg·kg-1·d-1共6周。实验前后抽血检测血脂水平,14周末进行主动脉病理学检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兔主动脉壁MK2mRNA、OPN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兔主动脉壁OPN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TG、TC和LDL-C显著升高(P<0.05),主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增大(P<0.05),MK2、OPN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高脂组相比,烟酸组 TC、TG和LDL-C显著降低(P<0.05),主动脉斑块面积显著缩小(P<0.05),MK2、OPN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烟酸具有抗 AS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 OPN和MK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6.
周苏君  张国强  蒋超  蔡海  钟玉兵  高兴  王涛 《广西医学》2013,(12):1585-1587,1590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对胰腺癌细胞中金属基质蛋白酶-9转录后调控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骨桥蛋白对胰腺癌细胞金属基质蛋白酶-9转录后调控的影响。结果骨桥蛋白促进金属基质蛋白酶-9mRNA半衰期的延长,上调含金属基质蛋白酶-93’UTR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骨桥蛋白上调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金属基质蛋白酶-9转录后调控,其主要作用位点在金属基质蛋白酶-93’UTR。  相似文献   
97.
目的: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分泌型、粘附性的糖基化磷蛋白,许多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均伴有OPN的表达,而表达OPN的肿瘤也更易表现出侵袭、转移的倾向。本研究将观察OPN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DN)抑制高分化人胃癌细胞株MKN28粘附侵袭的作用。方法:用脂质体将骨桥蛋白ASODN转染胃癌细胞MKN28,实验分3组,对照组、随机序列寡核苷酸(random oligonucleotide,rODN)组和ASODN组。通过荧光定量RT—PCR、免疫组化方法、粘附细胞计数法、穿透小室聚碳酸酯膜侵袭实验分别测定骨桥蛋白mRNA和细胞表面骨桥蛋白的蛋白表达及癌细胞粘附力、侵袭力的变化。结果:转染后ASODN组骨桥蛋白mRNA的相对定量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83±0.10m3.32±0.16,P〈0.05);免疫组化检测骨桥蛋白表达结果显示,转染后荧光强度明显降低,细胞表面骨桥蛋白表达下降(P〈0.01);转染后ASODN组粘附力和侵袭力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粘附细胞百分数为20.50±4.58vs41.50±8.40,穿透聚碳酸酯膜细胞数为21.80±6.90vs.42.00±9.40,P均小于0.01)。而rODN组上述各指标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骨桥蛋白的表达与粘附侵袭能力密切相关,反义寡核苷酸能有效抑制胃癌细胞株MKN28细胞骨桥蛋白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降低其粘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9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瘤芽在不同大肠癌病例的分布特征以及骨桥蛋白(OPN)等在原发癌灶和瘤芽的表达,以评价其可否作为简单易行的预测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生物学指标。方法:将Dukes C期以上病例分成3组:A组为同时性肝转移组,B组为异时性肝转移组,C组为无肝转移组。HE染色后,重点观察位于大肠癌侵袭前沿的瘤芽的分布特征,并准确计数。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OPN、NF-κB在原发癌灶和瘤芽的表达。结果:瘤芽位于肿瘤侵袭前沿,是失去极性的去分化癌细胞,呈孤立或不规则小梁状分布。瘤芽程度和OPN在大肠癌原发癌灶的强阳性表达在A与C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OPN在瘤芽的阳性表达在A和C组以及B和C组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各组间NF-κB在原发癌灶、瘤芽的表达无显著差别。结论:瘤芽BD(+)、OPN在原发癌灶的强阳性表达均提示大肠癌发生肝转移的可能性较大。如将瘤芽分布特征结合OPN在瘤芽的表达,则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可以考虑作为预测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9.
刘希胜  李德春 《江苏医药》2004,30(7):485-486
目的 构建反义骨桥蛋白(OPN)基因重组质粒,以用于肝癌基因治疗的研究。方法 通过设计含有特定酶切位点的引物,以含有全长骨桥蛋白基因的质粒(pBlueScript—OPN)为模板,将PCR产物反向克隆至pcDNA3.1( )真核表达载体上,并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结果重组质粒经酶切后出现913bp长的片段。测序分析结果与献报道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反义骨桥蛋白基因表达质粒克隆成功,为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及蜕膜中骨桥蛋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和p53蛋白表达影响。方法米非司酮组:20例停经5~7周,药流完全的早孕女性。对照组:同期20例相同孕周手术流产女性。流产后即刻取绒毛、蜕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法检测其骨桥蛋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①米非司酮组的骨桥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米非司酮组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③米非司酮组的p5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机制可能与绒毛及蜕膜的骨桥蛋白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表达下调、p53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