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1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6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348篇
口腔科学   91篇
临床医学   173篇
内科学   322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07篇
特种医学   143篇
外科学   123篇
综合类   17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06篇
眼科学   710篇
药学   170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背景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要由不稳定斑块形成及破裂所致。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可增加ACS的发生风险,然而生活事件是否可通过影响斑块稳定性导致ACS的发生,目前尚不清楚。同时研究证实,生活事件可引起个体抑郁的负性情绪,且抑郁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然而抑郁是否在生活事件与斑块稳定性间发挥中介作用尚未明确。目的 探究ACS患者发病前1年内生活事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以及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4月于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首次确诊为ACS的患者31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其发病前1年内生活事件及抑郁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测量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OCT指标包括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CFA)(TCFA以纤维帽厚度、脂质核心角度衡量)、斑块破裂、富脂质斑块、血栓、巨噬细胞及胆固醇结晶。结果 165例(53.1%)患者发病前1年内发生生活事件,67例(21.5%)患者存在抑郁。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事件是TCFA〔OR=1.029,95%CI(1.016,1.043),P<0.001〕、斑块破裂〔OR=1.022,95%CI(1.010,1.034),P<0.001〕、富脂质斑块〔OR=1.018,95%CI(1.005,1.031),P=0.005〕、血栓〔OR=1.032,95%CI(1.014,1.050),P=0.001〕、胆固醇结晶〔OR=1.013,95%CI(1.002,1.024),P=0.025〕的独立影响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生活事件与SDS评分(rs=0.461,P<0.01)、脂质核心角度(rs=0.385,P<0.01)呈正相关,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s=-0.465,P<0.01);SDS评分与脂质核心角度呈正相关(rs=0.406,P<0.01),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s=-0.494,P<0.01)。路径分析及Bootstrap检验中介效应显示,抑郁在生活事件与斑块纤维帽厚度〔β=-0.117,95%CI(-0.157,-0.089),P<0.01〕及脂质核心角度〔β=0.114,95%CI(0.070,0.173),P<0.01〕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发病前1年内生活事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且抑郁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因此,早期筛查经历生活事件及发生抑郁的个体,有助于识别斑块不稳定的高危人群,及时实施心理干预有利于减缓不稳定斑块的发生进程,将ACS的防治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92.
目的:改进光磁双模态分子探针钆-[4,7-双-羧甲基-10-(2-荧光素硫脲乙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基]-乙酸络合物(Gd-DO3A-EA-FITC)的合成及纯化方法。方法: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DOTA)经过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偶联反应、与金属络合反应,合成Gd-DO3A-EA-FITC。结果:改进了Gd-DO3A-EA-FITC的合成路线,分别通过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偶联反应、络合反应得到了光磁双模态分子探针,该反应总收率为34.6%,与原路线(18.0%)相比,总收率增加,各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质谱分析法鉴定后结果正确。改进后的路线避免了取代反应不易控制的缺点,且在纯化分离方面,将载样量少、成本高的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纯化改进为载样量多、简便易操作的柱色谱。结论:改进后的路线改善了反应条件的可控性,并且使化合物纯化分离过程变得更加简易,同时使总收率明显提升。光磁双模态探针可同时将活体磁共振成像与离体光学成像相结合,实现光磁双重同步检测,使二者的检测结果相互验证。可将光磁双模态分子探针应用于脑结构及其功能相关研究,并且经静脉途径给药后可以对脑肿瘤进行研究,因此在脑肿瘤和脑血管相关疾病的药物治疗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青光眼是一组异质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逐渐消失,现已成为全球不可逆性失明的主要原因。人工智能(AI)是由机器展示的智能,而深度学习(DL)是其中一个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分支,在医学成像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青光眼影像方面,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将DL应用于眼底图像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以检测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有很好的结果显示,将DL技术整合到影像中进行青光眼评估是高效、准确的,这可能会解决当前实践和临床工作流程中的一些难题。但是,未来进一步的研究对于解决现存挑战至关重要,例如为不同研究之间的图像标记建立标准,将“黑匣子”的学习过程进行可视化,提高模型在未知数据集上的泛化能力,开发基于DL的实际应用程序,以及建立合理的临床工作流程,进行前瞻性验证和成本效益分析等。本文总结了AI应用于青光眼影像的最新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对临床的潜在影响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2):184-192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通过连续探测同一位置的血管内红细胞运动,生成三维血流信息,获取高分辨率的眼底血管图像。分频幅去相关血流成像演算技术,减少了因眼球轴向运动和组织运动产生的噪点及伪影,优化了信噪比,使得对毛细血管网的检测更具有连贯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目前已应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阻塞、青光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病变等疾病的诊疗中,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及科研前景。本文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在眼底微血管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作综合性论述。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寻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集中打印中提升胶片信息识别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分析各成像设备胶片布局中四角信息布局对识别率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通过修改设备的四角信息格式、调整胶片格式、优化选片布局、修改放射信息系统存取号(RIS ACCESSION NUMBER)、引入正则表达式的正确性校验以及多次识别等优化方法识别胶片信息.结果 应用此方法对普放检查集中打印系统进行测试,在信息识别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改进.结论 信息识别优化方法提高了胶片的信息识别率,为数字影像和通信标准(DICOM)电子胶片集中打印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内皮化的预测价值以及对ADP受体拮抗剂用药时间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后12~18个月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造影后对无支架内再狭窄的30例患者的32支血管34个支架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根据成像结果分组,支架小梁完全内皮化的患者为完全内皮化组,支架小梁非完全内皮化的患者为非完全内皮化组,选18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无狭窄的患者为对照组,术后抽取肘静脉血,测定vWF水平.结果 非完全内皮化组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完全内皮化组和正常对照组(29.13±8.47 μg/L比13.81±1.04 μg/L和12.83±1.13 μg/L,P<0.05),完全内皮化组血浆vWF因子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vWF对预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内皮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临床ADP受体拮抗剂用药时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目的:通过支架释放同时推注造影剂(Simultaneous injection contrast,SIC),判断支架贴壁情况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支架小梁与血管内膜之间距离,对比评价SIC方法,判断术后即刻支架贴壁情况的实用性。方法:入选21例原位病变的冠心病患者,行支架植入术的同时通过释放支架,同时推注造影剂(SIC)方法判断支架大体的贴壁情况,同时记录支架的型号释放压力等,之后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精确判断支架的贴壁情况,并对OCT图像每隔1 mm的横截面的支架小梁的贴壁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通过两者的结果对比,评价SIC方法在支架贴壁情况中的实用性。结果:21例患者中共植入支架34枚,其中2个支架节段用SIC及OCT判断均存在贴壁不良,11个支架节段SIC判断贴壁良好,而经OCT检查发现存在>1%的支架小梁贴壁不良。SIC和OCT检查均为贴壁良好的支架节段有21个。结论:SIC方法是在临床实践中一种简便实用的判断支架贴壁情况的方法,虽然其准确性难以与OCT相媲美,但作为一种简便经济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8.
PurposeTo characterize the choroidal microvasculature in glaucomatous eyes with parapapillary intrachoroidal cavitation (PICC) us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parapapillary choroidal microvasculature dropout (MvD).MethodsThis study included 47 glaucomatous eyes with PICC, as identified by color fundus photography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canning of the optic nerve head area. Peripapillary choroidal microvasculature was evaluated on en-face OCTA images. Choroidal MvD was defined as a focal sectoral capillary dropout with no visible microvascular network.ResultsPICC was visible as a well-demarcated area with homogeneously reduced vessel density in en-face OCTA images of the choroidal layer. MvD was detected in 42 eyes (89.4%). Although located in the juxtapapillary area adjacent to the PICC, MvD was confined to the area of parapapillary atrophy. MvD observed in OCTA en-face images was distinguished from the area of PICC by the absence of vascular signal. Of the 50 PICCs, 49 (98.0%) had hemifield visual field defects at the loc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hemispheric location of PICC.ConclusionsPICC was found to have a characteristic microvascular feature in choroidal en-face OCTA images, and to be topographically associated with glaucomatous visual field defect. PICC was frequently accompanied by MvD and was located adjacent to the area of MvD, suggesting that PICC and MvD have similar pathogenesis.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了解近6年卵巢癌分子成像领域的研究状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信息。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中2012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发表的卵巢癌分子成像研究文献,采用Bicomb2.0软件统计分析文献的发表年代、来源期刊及期刊所属国家、第一作者、高频主题词分布情况、不同分子成像技术及主要示踪剂的发文情况。将出现频次≥4次的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作为高频主题词,建立词篇矩阵,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获得该领域高频主题词的共词聚类分析树图,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果筛选出相关文章171篇,分别发表在88种期刊上,其中54篇(31.58%)发表在核心区的7种期刊上。有15人发表相关文献至少2篇。PET分子成像方面的文章共97篇(56.7%)。主要用于临床研究的分子示踪剂为~(18)F-FDG和~(99)Tc~m。高频主题词共37个,经聚类分析得出近6年卵巢癌的分子成像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卵巢癌的分子成像诊断、疗效监测及肿瘤代谢、肿瘤复发及转移灶的诊断、病理诊断4个方面。结论通过对卵巢癌分子成像领域的文献计量分析,可以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