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50篇
  免费   1063篇
  国内免费   394篇
耳鼻咽喉   96篇
儿科学   107篇
妇产科学   100篇
基础医学   2593篇
口腔科学   746篇
临床医学   1147篇
内科学   2841篇
皮肤病学   171篇
神经病学   631篇
特种医学   396篇
外科学   1061篇
综合类   1140篇
预防医学   1007篇
眼科学   121篇
药学   1606篇
  1篇
中国医学   750篇
肿瘤学   1193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60篇
  2022年   1133篇
  2021年   1391篇
  2020年   618篇
  2019年   623篇
  2018年   591篇
  2017年   516篇
  2016年   519篇
  2015年   586篇
  2014年   939篇
  2013年   1059篇
  2012年   665篇
  2011年   852篇
  2010年   516篇
  2009年   631篇
  2008年   589篇
  2007年   547篇
  2006年   512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290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57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20篇
  197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41.
Summary Classical methods of anatomical study and experimentation have reached an endpoint with respect to the advancement of our knowledge of certain aspects of bone, i.e.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straints acting on bone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bone allowing resistance to such mechanical stress. Indeed, current knowledge is rather limited regarding bone as a material. Furthermore, bone from the cadaver cannot be considered a reliable source of study material since its physico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high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living bone. The types of experimentation used to date, although allowing to study the phenomena occuring on the surface of the bone, do not allow to evaluate those that occur within the bone without modification of its mechanical features. Finally, the number and complexity of the parameters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is respect largely supersede the possibilities of classical study techniques.Accordingly, new types of methodology are required to evaluate the many parameters involved, to perform the corresponding computations and resolve the great number of unknown variables. Such methodology must allow experimentation to be performed without modifying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to determine the phenomena occuring within the bone itself, i.e. the mandible.A method of computer assisted simulation of a physicomathematical model was used to analyse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mandible. This method was based on that used for the computation and elaboration of large metal structures (offshore drilling platforms), structures submitted to special stress (resistance to force 7 earthquake of the new extension to the radioactive waste disposal factory at the Hague) or aeronautical structures composed of composite material.
Approche physico-mathématique structurale de la mandibule
Résumé L'étude des propriétés mécaniques de l'os, celle des contraintes qu'il subit, la manière dont il est organisé pour résister à ces contraintes s'avèrent déboucher sur une impasse si l'on se contente des méthodes classiques d'études et d'expérimentations.En effet, nous n'avons actuellement qu'une connaissance très limitée de l'os en qualité de matériau. Le matériau d'expérimentation, l'os de cadavre ne peut être considéré comme fiable, sa constitution physico-chimique et ses propriétés étant par trop différentes de celles de l'os vivant. Le type même des expérimentations utilisées, s'il permet bien d'étudier ce qui se passe à la surface de l'os ne permet pas de prendre en compte ce qui se passe à l'intérieur de celui-ci sans en modifier les caractéristiques mécaniques. Enfin, le nombre et la complexité des paramètres à prendre en compte dépassent largment les possibilités des techniques classiques. C'est pourquoi, il est nécessaire de faire appel à des méthodologies nouvelles capables de prendre en compte un nombre très élevé de paramètres, de les calculer et de résoudre un nombre très important d'inconnues. Ces méthodologies doivent permettre l'expérimentation sans modifier l'objet de l'expérience et de calculer ce qui se passe à l'intérieur même de la mandibule.Cette méthode de simulation sur modèle physico-mathématique par informatique utilisée pour le calcul et l'élaboration des grandes structures métalliques (plate-forme off shore), celui de structures placées dans des conditions de contraintes particulières (prise en compte des tremblements de terre de magnitude 7 pour l'extension de l'usine de La Hague) ou bien celui des structures aéronautiques à matériaux composites a été ici appliquée à l'étude structurale de la mandibule.
  相似文献   
142.
生物组织光传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光在组织中传播与组织的光学性质有关。折射率是组织光学性质最基本的参数,用来评价组织改变光线行进方向的参量。本文以菲涅耳公式为理论依据,尝试用空气—组织界面的反射率、生物组织薄膜的反射率和生物组织反射光的偏振分量,推算生物组织的折射率。 本文还探测了组织的前向散射和后向漫射分布。  相似文献   
143.
144.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及其周围边组织中c -mycmRNA表达与手术切缘的安全性关系。方法 用RT -PCR方法检测了 12例胃癌和 16例肠癌标本肿瘤中心及周边组织中c-mycmRNA的表达。结果 肿瘤的各种分型与各个分期c -mycmRNA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肿瘤周边组织中 ,距肿瘤边缘 4cm处c -mycmRNA表达率显著下降 (P <0 .0 5 ) ,距肿瘤边缘 5cm以远表达率为 0。结论 根据c -mycmRNA表达 ,距肿瘤边缘 5cm处可定为肿瘤较安全的切缘  相似文献   
145.
确定游离羟基碳苷的结构和苷键的构型。方法 :以核磁共振谱 (氢谱 ,碳谱 ,氢氢相关谱等 )为主 ,辅以其它波谱数据推断。结果 :证实了所合成的五个游离羟基碳苷a~e均为 β 吡喃构型。 结论 :在无对照品的情况下采用多种波谱数据直接确证游离羟基碳苷的结构和构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6.
以分子量为55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为侧链,苯乙烯/马来酸酐共的为骨架,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多缩乙二醇酯。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DSC、热失重等方法,对合成条件、产物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严格按照反应方程进行,精制产物是非晶的梳状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68℃,分解温度为120℃。对动态这性能及其锂盐复合物离子导电性进行了研究,表明α转变温度和β转变温度分别是28℃他-47  相似文献   
147.
测定了三相淤浆床环氧乙烷合成过程所用惰性液相热载体的物性数据,包括表面张力、密度、粘度、比热容等,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得到各种物性数据和温度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48.
使用计算机辅助分子建模(CAMM)、分子力学和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5-氨基水杨酸(5-ASA,C7H7NO3,美沙拉灵(sp-57-6))与乙基纤维素(EC)的溶混性。模拟结果显示,在273K至316K的温度范围内,5-氨基水杨酸与乙基纤维素能以任何比例混溶。得出Emix(T)=A+BT+C/T模型,A=0.3694E+04,B=-0.2610E-02,andC=0.1818E+04,以及Emix(T)模型标准方差,S=0.2654E-03kcal/mol。对乙基纤维素及5-氨基水杨酸与乙基纤维素混溶过程的能量和构象分析表明,混溶过程中有乙基纤维素分子内和乙基纤维素与乙基纤维素分子间氢键形成。对两相混溶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49.
付涌水  曹开源  吕凌 《广东医学》2000,21(5):373-374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GBV-C/HGV5'NCR区的序列变异情况。方法 以GBV-C和HGV的5'NCR区安全同源的序列设计合成引物用于套式RT-PCR。从广东地区的10例GBV-C/HGV感染者血中扩增了10个充列,分别克隆对pUC19、pT-Adv载体。以35S标记的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对这10个序列分别进行正反两个方向的序列测定。结果 10株充列相互间同源性最大为100%,最小为84.4%。与G  相似文献   
150.
<正>特洛细胞(telocytes,TCs)是一种新发现的间充质来源的间质细胞,形态结构具有特异性和多样性,目前认为TCs可能对维持组织稳态和损伤修复有潜在的作用,参与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1]。TCs于2005年被L.M. Popescu教授等[2]在电镜下发现,认为其与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结构类似,遂将其命名为Cajal样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ajallike cells,ICLCs)。随着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及对TCs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此类细胞与ICCs在分子标记上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