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7篇 |
免费 | 39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27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76篇 |
内科学 | 189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279篇 |
预防医学 | 46篇 |
药学 | 353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44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96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89篇 |
2011年 | 77篇 |
2010年 | 64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62篇 |
2007年 | 64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倍他乐克与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倍他乐克与螺内酯联合治疗。治疗4个月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判断,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4个月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和67.5%(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依那普利、倍他乐克与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32.
琥珀酸美托洛尔HPMC骨架片释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乙基纤维素(EC)为阻滞剂,采用湿颗粒压片法制备琥珀酸美托洛尔亲水凝胶骨架片,考察HPMC用量、HPMC黏度、EC用量、制备方法、压片压力、释放介质及转速对琥珀酸美托洛尔(MS)骨架片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表明,MS骨架片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药物释放机制是骨架溶蚀和药物扩散的综合效应;HPMC用量与黏度、阻滞剂用量、制备方法、压片压力对释放速率均有显著性影响;释放介质的pH值及转速对释放速率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室性早搏发生频率、ST段压低、ST段压低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不良反应要低于对照组的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较为良好,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68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研究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等血压水平以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左心功能指标,并统计和计算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心率、血压及各项左心功能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HR、DBP、DBP、LVEDd、LVE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LVEF、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水平,同时还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左心功能恢复,患者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此其是一组安全、高效的组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5.
〔摘 要〕 目的:分析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 2022 年 2 月至 2022 年 11 月收治的 76 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8 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与氧化应激指标、心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C 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可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心功能-内分泌-细胞因子这一潜在系统在慢性心衰(CHF)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苯那普利对该系统的作用。方法50例伴有心率〉90bpm的CHF患者分为B组与M组,分别使用苯那普利(5~10mg/d)及美托洛尔(12.5~50mg/d)治疗,根据血压及心率调整剂量,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衰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①心功能: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B组的SBP下降明显,M组的HR下降明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YHA分级呈不同程度下降,以B组明显(Z=-2.078,P=0.038)。治疗后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有所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早/晚期心室充盈速度峰值比(E/A)有所升高,均以B组明显(P〈0.05);②心脏内分泌指标:治疗后血浆心钠肽(ABP)及脑钠肽(BNP)均有所下降,仍以B组明显;③细胞因子:治疗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介素1β(IL-1β)的变化情况与内分泌指标相同,以B组明显(P〈0.05);④相关性分析显示ANP、BNP、TGF-β1与IL-1β四者两两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C〉0.850,P〈0.01);LVEF%与以上四者均呈负相关性(均│C│〉0.80,均P〈0.05)。结论心功能-内分泌-细胞因子这一系统可能在CHF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苯那普利治疗伴有心率加快CHF的临床疗效优于美托洛尔,前者可能是通过上述机制起效的。 相似文献
37.
H. R. Ochs G. Neugebauer D. J. Greenblatt L. Labedzki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 (Berlin, Germany)》1986,64(23):1213-1216
Summary The influence of beta-blocker coadministration on the kinetics of oral isosorbide-5-mononitrate (ISMN) and isosorbide dinitrate (ISDN) was studied in healthy volunteers. In the first study, 12 subjects ingested 20 mg ISMN on three occasions in the control state, during coadministration of metipranolol (20 mg 3 times daily), or during metoprolol (100 mg twice dail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phases in peak serum ISMN concentration (470 ng/ml), the time of peak (0.6 h after dose), elimination half-life (4.5 h), or oral clearance (142 ml/min). In the second study, 10 subjects received 20 mg ISDN in the control state and again during coadministration of propranolol (80 mg 3 times daily).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hases in peak serum ISDN concentration (20 ng/ml) or the time of peak (0.6 h). Propranolol increased, although not significantly, ISDN clearance (16.5 vs 12.3 L/min,P<0.1), and had no effect on total area under the curve for ISMN, the major metabolite of ISDN. Thus, therapeutic doses of these beta-blockers have a minimal influence on the kinetics of single doses of ISMN or ISDN in healthy individuals.Abbreviations AUC
Area under curve
- ISDN
Isosorbide dinitrate
- ISMN
Isosorbide-5-mononitrate
Supported in part by grant OC 10/6-4 from the 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 and a grant from Boehringer Mannheim,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奈比洛尔在心衰和非心衰的心肌细胞中对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应用奈比洛尔、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等药物后人、鼠心室心肌细胞中eNOS蛋白水平移位及eNOSser1177磷酸化结果。结果:与未加药物的对照组比较,应用奈比洛尔后,非心衰受试者的心室心肌细胞中的eNOS移位及eNOSSer1177磷酸化未见明显差异(P>0.1) ;与用药前比较,2种指标在非心衰大鼠心肌细胞中用药后也未见明显差异(P>0.1) ,但在心衰受试者的左室心肌细胞中,可见2种指标明显受抑(P≤0.05)。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在所有心肌组织中均不影响eNOS活性。结论:奈比洛尔不影响非心衰的左室心肌细胞eNOS活性,但可抑制心衰细胞eNOS活性,由此发挥其不同的有益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39.
40.
The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metoprolol following oral and rectal administration to volunteers and pati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M. de Stoppelaar L.M.L. Stolk A.J. Beysens J.L.M. Stappers AP.M. Gorgels 《Pharmacy World & Science》1999,21(5):233-238
The pharmacokinetics,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etoprolol tartrate 25 mg fatty suppositories were studied in 5 healthy volunteers and in 8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instable angina pectoris. Metoprolol 25 mg capsules were used as a control oral dosage form. Metoprolol showed a considerable rectal bioavailability (AUC, C max) and was absorbed quickly from the rectum (T max). In both groups rectal bioavailability was comparable. However, oral bioavailability was much lower in the volunteer group than in the patient group. Furthermore, ratios of metoprolol/aOHmetoprolol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and urine gave an indication for a partial avoidance of the first pass effect after rectal administration. Further research is necessary to define an exact rectal dosage of metoprolol. In all patients, a substantial drop in heart rate,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was seen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the first suppository. Metoprolol suppositories appear to be an effective, safe and suitable alternative for patients who are in need for beta blocking medication and who are unable to take oral medication for a certain amount of tim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