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4篇
  免费   792篇
  国内免费   616篇
耳鼻咽喉   181篇
儿科学   229篇
妇产科学   184篇
基础医学   2459篇
口腔科学   299篇
临床医学   846篇
内科学   2104篇
皮肤病学   159篇
神经病学   541篇
特种医学   292篇
外科学   1740篇
综合类   1408篇
预防医学   252篇
眼科学   219篇
药学   471篇
  3篇
中国医学   200篇
肿瘤学   645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305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532篇
  2015年   684篇
  2014年   745篇
  2013年   819篇
  2012年   650篇
  2011年   925篇
  2010年   781篇
  2009年   747篇
  2008年   763篇
  2007年   753篇
  2006年   641篇
  2005年   541篇
  2004年   396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3篇
  1977年   7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18篇
  1972年   19篇
  1971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突触蛋白-I(synapsin-I)在胚胎干细胞(ESCs)体外神经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五步法”和维甲酸(RA)法两种途径体外诱导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并以另一种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PC12细胞的诱导过程作参照,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细胞进行比较.通过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这一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变化.找出synapsin-I在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变化的共同规律。结果结合形态学和其它神经特异性指标的变化,synapsin-I在ESCs和PC12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具有早期即有表达,后逐渐升高,至分化成熟阶段达最高,后期又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结论在ESCs的分化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存在特定的时空规律,并与ESCs的形态学改变相关,提示synapsin-I可能对ESCs在神经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外源性Nurrl基因修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基因重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FGF8)和音猬因子(Shh)诱导下体外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情况。方法间充质干细胞被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Nurrl组)、C组(FGF8+Shh组)及D组(Nurrl+FGF8+Shh),采用脂质体法将pcDNA3.1-Ntrr1转染B、D组间充质干细胞,Western blot观察Nurr1基因表达情况,并在神经元条件培养液中进行增殖培养和诱导分化,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性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巴胺含量。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后Nurr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A组和B组未发现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而C组和D组TH阳性细胞分别为10.12%±2.65%及25.36%±3.13%,多巴胺含量分别为(43.6±2.1)nmol/L及(83.2±3.5)nmol/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1)。结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FGF8和Shh诱导下可以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外源性Nurr1基因修饰后,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转入大鼠海马原代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中,获得NSCs-BDNF基因工程干细胞并移植治疗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方法 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区NSCs,检测其增殖、分化等特性;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BDNF,转染NSCs,获得NSCs-BDNF基因工程干细胞,检测其BDNF的表达和活性;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NSCs-BDNF移植入模型缺血侧海马,进行组织学和行为学检测.结果 NSCs-BDNF移植后可以观察到动物行为学的改善,术后4周Longa评分1.343±0.293,脑切片可以观察到海马齿状回神经元数目的增加,术后4周存活率87.5%±6.6%,较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s-BDNF移植对实验性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4.
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等不同组织细胞多向分化的潜能。方法从SD大鼠股骨骨髓中获得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后1∶2传代,传至第5代后分为普通传代培养组、神经细胞诱导组、成骨细胞诱导组和脂肪细胞诱导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形态变化以及矿化结节和脂肪细胞的形成;流式细胞检测第5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90、CD31、CD34、CD4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普通传代培养组和神经细胞诱导组细胞巢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神经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贴壁生长,细胞扩增至第5代时形态趋于一致,呈梭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99.83%)、CD44(99.77%)、CD90(99.86%)均呈阳性表达,CD31(0.83%)、CD34(1.78%)、CD45(2.90%)无表达。在体外,普通传代培养细胞仅巢蛋白呈阳性表达;由神经细胞诱导的细胞巢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均呈阳性表达,且形态类似神经细胞;由成骨细胞诱导的细胞质内可见矿化结节形成;由脂肪细胞诱导的细胞质内出现多个猩红色呈簇状的脂肪滴。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易于提取、纯化和扩增,可于体外自发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蛋白,并可通过诱导向神经细胞、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而且可能具有自发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45.
A case of non-Hodgkin's lymphoma showed a phenotypic and genotypic cell lineage switch twice during nine years of his clinical history; first, T-cell type, pleomorphic small cell lymphoma developed, followed by B-cell type, diffuse centroblastic/centrocytic lymphoma, and finally T-zone lymphoma without follicles again developed, from which AST-1 cultured cell line was established. Karyotype analysis demonstrated a shared abnormal chromosome, der(1)t(1;?)(p36;?), among the first relapsed B-cell tumor, the second relapsed T-cell tumor and AST-1 cell line. Furthermore, T-cell receptor (TCR) γ gene rearrangement bands of the same size were observed in the first relapsed B-cell tumor and the second relapsed T-cell tumor as well as AST-1 cell line.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both relapsed tumors of different cell lineages are derived from a common malignant clone, presumably a committed lymphoid stem cell. A unique translocation, t(2;14)(q37;q11.2), which may involve TCR δ/α gene complex, was observed in the second relapsed tumor and AST-1 cells. To attempt to isolate the breakpoint of this translocation, the configuration of TCR δ/α gene complex was studi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wo rearrangements of TCR α gene detected with Jα probes were the products of the normal TCR rearrangement process, and were not involved in the translocation at this region. This patient, together with the AST-1 cell line, provided u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and clonal evolution of malignant lymphoma.  相似文献   
46.
47.
种植牙手术的导向模板定向法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用于人工牙根种植手术的一种导向模板定向法。该导向模板由圆柱形金属定向杆、导向钛管、负压成型的塑料牙列套及自凝塑料增强基托组成。临床应用35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8.
目的: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探索组织工程化软骨的构建.方法:分离、获取、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将扩增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上,在成软骨诱导因子作用下在体外诱导培养3周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标本转植入自体兔腹腔内,进行体内培养6~12周后,再进行检测,评估工程化软骨的形成.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PGA支架上后,经过体外诱导培养和体内培养后,获得标本(7/10)出现软骨组织外观,进行组织学切片可见软骨陷窝,进行Ⅱ型胶原蛋白的免疫组化、Ⅱ型胶原mRNA原位杂交均为阳性.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软骨诱导剂作用下,经体外和体内培养后,可生成组织工程化类软骨.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人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UCBMSC)的免疫表型、生物学特性及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以干细胞培养液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观察其体外生长特性;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表型测定和细胞周期分析;以含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和维生素C的诱导液定向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以碱性磷酸酶染色、矿化结节染色、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以及I型胶原表达鉴定MSC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结果从脐血中可以培养出MSC,为成纤维细胞样的贴壁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显示CD45、CD34、CD11a、CD14、HLA.DR阳性细胞占1%~3%;CD166、CD44、CD106、CD29、CD105、CD49e、CD90、CD73表达率达91%~98%。细胞周期分析显示95%以上的细胞处于G0/G1期。定向成骨细胞诱导后,可以检测到碱性磷酸酶、I型胶原的表达,矿化结节的形成和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结论UCBMSC是基质细胞的祖细胞,在合适的条件下可被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因此有可能作为有潜力的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大肠癌Lovo细胞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神经钙粘附素(N-Cadherin)的表达及常用化学治疗药物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肠癌Lovo细胞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并通过几种不同的化疗药物(顺铂、吡柔比星、丝裂霉素、5-FU)不同浓度和时间作用后,对E-Cadherin,N-Cadherin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化疗药物对大肠癌Lovo细胞N=Cadherin表达无影响,高浓度顺铂和高浓度吡柔比星二组出现-Cadherin表达,其它各组未见表达。结论:大肠癌常用的化疗药物无论低浓度持续用药,还是高浓度短时间用药,对大肠癌Lovo细胞N-Cadherin的表达无抑制作用,说明上述药物不能通过抑制N—Cadherin的表达,而起到抗癌作用。高浓度顺铂和吡柔比星二组显示E-Cadherin的表达,表现出抑癌的作用,从而提示在大肠癌化疗时,顺铂和吡柔比星更适合于高浓度短时间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