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2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弓形虫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的病原寄生虫,是一级实验动物必须检测的项目之一。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检测血清抗体。抗原检查应该是最直接、直观的手段,但是直接涂片、饱和盐水漂浮和动物接种等方法或检出率低或步骤繁琐。制备制异性的McAb,用于弓形虫抗原检测是这个研究的出发点。我们通过小鼠腹腔繁殖弓形虫速殖子,利用G2砂蕊漏斗过滤,提纯速殖子,反复冻融及超声波粉碎,制备可溶性抗原。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免疫剂量为100μg/只,取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间接ELISA法筛选,有限稀…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制备基因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rhCNTF)单克隆抗体。方法利用rhCNTF免疫BALB/C小鼠 ,取其脾细胞与小鼠NS -1骨髓瘤细胞融合 ,制备 3株抗rhCNTF的单克隆抗体 ,分别命名为CA2 、CA6 和BB11。结果 3株抗体类型均为IgG2a,免疫印迹试验证明为特异性抗CNTF的单克隆抗体 ;抗体相加试验表明 3株单抗是针对CNTF两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93.
单克隆抗体乳胶增强免疫法检测HbA1c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单克隆抗体乳胶增强免疫法(MLEI)检测HbAlc在临床应用中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相关性试验采用与离子交换层析(IEC)进行对比研究;重复性实验用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准确性实验用倍比稀释平均回收率表示;特异性实验采用加干扰物法。结果相关性实验表明,MLEI法与IEC法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1.2978+0.8549X,r=0.9043。重复性实验为MLEI法平均批内CV为4.4%,批间洲分别为5.9%和6.3%,平均6.1%。而IEC法的批内CV分别为7.7%和8.6%,平均CV8.15%,MILE法平均回收率为93.8%。特异性实验表明,648μmol/L胆红素,500mg/L抗坏血酸和2000U乳糜微粒均不干扰MLEI法。结论Ⅺ皿法检测HBA1C具有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干扰因素少和全自动测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94.
武国军  白玉杰 《医学争鸣》1998,19(5):484-487
获得鼠抗人精浆蛋白单抗可变区基因,为单链抗体的构建及表达奠定基础。方法;从分泌抗人精浆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E4B7中提取总RNA,经反转录,PCXR分离获得了γ-Sm-McAb轻链可变区基因和重链可变区基因,分别克隆入pUC19质粒中,用全自动荧光DNA序列分析仪对VH,VL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5.
本文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用吡喹酮脂质体、吡喹酮、阿苯达唑、甲苯达唑、氟苯达唑进行化疗,对各组治疗期间的小鼠血清用间接血凝(IHA)、单克隆抗体(McAb)、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分别检测循环抗体(CAb)和循环抗原(CAg)。结果表明,除阿苯达唑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在治疗结束时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各治疗组的抗体水平下降均不明显。各组治疗结束时,小鼠血清的CAg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检测循环抗原可作为疗效考核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6.
抗凝血酶受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4株稳定分泌抗凝血酶受体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株。4株McAb均为IgG1κ链。ELISA交叉试验结果表明,该McAb不与人凝血酶、凝血酶原和HCV多肽反应。4株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为3.2×10-2~1.28×10-3,腹水效价为1.6×10-6~5.12×10-7。  相似文献   
97.
为筛选适宜在消灭丝虫病地区应用的简易、经济、实用的病原学监测方法,对单克隆抗体(McAb)-ELISA检测丝虫特异IgG4和快速免疫色谱技术(ICT)检测血清和血浆中的班氏丝虫抗原诊断丝虫病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检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59例,丝虫特异IgG4阳性57例,阳性率96.61%;ICT丝虫抗原阳性56例,阳性率为94.92%。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分别检测非流行区健康者40人,囊虫病患者30例及25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两种方法均呈阴性,未出现交叉反应,特异性为100%。现场研究两种方法分别检测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出生儿童302人,消灭丝虫病地区人群372人,晚期丝虫病患者55例(乳糜尿41例,象皮肿14例),原微丝蚴血症转阴者60例。结果仅消灭丝虫病地区人群中1例(以往血检阴性)丝虫特异IgG4强阳性,ICT丝虫抗原弱阳性,但反复镜检未发现微丝蚴。其余均为阴性。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用于消灭丝虫病地区病原学的监测。McAb-ELISA检测丝虫特异IgG4可大面积用于消灭丝虫病地区的病原学监测。而ICT检测班氏丝虫抗原更适用于个案病例的检测。  相似文献   
98.
用杂交瘤技术生产抗血吸虫肠相关循环阳极抗原(CAA)单克隆抗体与血吸虫卵糖蛋白单克隆抗体经混合后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制成Dot-ELISA诊断试剂盒,检测轻、中、重不同疫区粪检阳性的血吸虫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4.3%、87.2%和91.5%。累计阳性率为89.2%(619/694)。对健康人、肝吸虫、肺吸虫病人血清均未出现阳性反应,显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EPG>80的病人循环抗原检出率高干EPG/80的病人。说明循环抗原检出率与感染度有关。血吸虫病人经吡喹酮治疗后半年和1年循环抗原转阴率分别为71.4%和88.6%。结果表明.该试剂盒可用于确诊病人和考核疗效。试剂盒质量稳定,操作简便快速,整个试验可在1小时内完成,且不需特殊仪器,适于现场大规模查病应用。  相似文献   
99.
Objective: To prepare monoclonal antibody (McAb) against the Integrin α6 extracellular domain and identify its biological activities. Methods: Fusion-protein of integrin α6 extracellular domain (GST-IAGED) was expressed in E.coli. JM109 and used for immunizing BALB/C mice. The spleen cells from immunized mice were fused with SP2/0 cells and selectively cultured with HAT medium. ELISA and immunocytochemistry staining were used to select hybridomas. Results: One strain of hybridoma cells that secreted 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integrin α6 extracellular domain was indentified. The immunoglobulin subclass of the McAb was IgG1. Conclusion: The McAb against the extracellular domain of integrin α6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using GST-IA6ED fusion protein expressed by E.Coli. And the McAb had positive reaction with human hepatocarcinoma cells-BEL-7402.  相似文献   
100.
用单克隆抗体对泡球蚴角皮层起源的免疫组化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球蚴和泡球蚴包囊角皮层的发生源一直是有争议的。虽然大多数的观点倾向于包囊生发层产生学说,但是到目前仍然缺乏结论性的证据。在本实验中,我们首次通过使用特异性抗泡球蚴包囊角皮层单克隆抗体,对泡球蚴包囊组织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泡球蚴包囊角皮层极有可能是由包囊生发层产生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