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82篇
中国医学   5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研究红绒毛羊蹄甲Bauhinia aure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MS和NMR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红绒毛羊蹄甲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黄杞苷(1)、落新妇苷(2)、新落新妇苷(3)、异落新妇苷(4)、新异落新妇苷(5)、(2R,3S)-儿茶精 6)、(2R,3R)-表儿茶精(7)和(2R,3R)-3-O-没食子酰表儿茶精(8)。结论:除化合物2,6和8外,其余5个化合物均属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92.
藏药镰形棘豆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反相色谱分离﹑纯化,用NMR,MS鉴定结构。结果:从镰形棘豆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2′,4′-二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1),2′,4′-二羟基查尔酮(2),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醇(3),7-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4),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5),2′-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6),2′-甲氧基-4′-羟基查尔酮(7),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8)。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3.
小花棘豆是西北地区危害牲畜的主要有毒植物之一,其毒性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从该植物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5种成分,经光谱学和其它理化常数测定,分别将其鉴定为1,1,1,7,7,7-六氯-2,6-二羟基-庚酮-4(Ⅰ),2,2,2-三氯乙醛-乙基半缩醛(Ⅱ)、棕榈酸(Ⅲ)、胡萝卜甾醇(Ⅳ)和正三十四烷(Ⅴ).其中.Ⅰ和Ⅱ为两个新的天然产物。毒理实验表明,Ⅰ的LD_50为133.4mg/kg,属高毒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铁甲草醇提取物抑制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铁甲草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12.6,4.2,1.4 g/kg)和秋水仙碱组(0.2 mg/kg),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制备模型的同时,铁甲草高、中、低剂量组和秋水仙碱治疗组均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均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4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大鼠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CⅢ)、肝组织羟脯胺酸(Hyp)含量及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铁甲草醇提取物各剂量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及铁甲草高剂量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铁甲草醇提取物各剂量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铁甲草醇提取物各剂量组大鼠血清HA、LN、PC Ⅲ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铁甲草醇提取物各剂量组肝组织纤维化病变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铁甲草醇提取物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肝细胞和抑制胶原纤维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95.
96.
喙荚云实酚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喙荚云实Caesalpinia minax枝和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从喙荚云实枝和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5,7,3′,4′-tetra-hydroxy-3-methoxyflavone(2),毛地黄黄酮-5,3′-二甲酯(3),thevetiaflavon(4),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5),bonducellin(6),7-hydroxy-3-(4-hydroxybenzylidene)-chroman-4-one (7),3-去氧苏木查尔酮(8),5-acetony1-7-hydroxy-2-methylchromone(9),4-(trans)-acetyl-3,6,8-trihydroxy-3-methyl-dihydronaphthalenone(10),4-(cis-acetyl-3,6,8-trihydroxy-3-methyl-dihydronaphthalenone(11),香草酸(12),ω-hydroxypropioquaiacone(13),丁香脂素(14)及尿嘧啶(15),化合物1~14为酚性成分.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喙荚云实中得到,其中化合物1~5,9~13,15为首次从云实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 系统研究甘肃棘豆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对甘肃棘豆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运用超导核磁(NMR)及高分辨质谱(HR-ESI-MS)等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资料的已知化合物波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甘肃棘豆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鼠李柠檬素(1)、鼠李柠檬素-3-O-β-D-半乳糖苷(2)、鼠李柠檬素-3-O-β-D-半乳糖-4′-O-β-D-葡萄糖苷(3)、(±)-10-甲氧基美迪紫檀素(4)、7β-羟基-β-谷甾醇(5)、7α-羟基-β-谷甾醇(6〗)、5,11-豆甾二烯-3-醇(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大豆皂醇B(10)、大豆皂苷Ⅰ(11)、大豆皂苷Ⅱ(12)、DL-3-O-甲基-肌醇(13)。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
Phyt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hexane and CH2Cl2 extracts of Erythrina stricta roots and E. subumbrans stems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six pterocarpans, one flavanone, one isoflavone, two alkaloids, five triterpenes, six steroids and alkyl trans-ferulates. The structures of all known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evidence. Sophoradiol (15), a mixture of stigmast-4-en-3-one (19) and stigmasta-4,22-dien-3-one (20), lupeol (21), cycloeucalenol (22), a mixture of 3beta-hydroxystigmast-5-en-7-one (23) and 3beta-hydroxystigmast-5,22-dien-7-one (24) and melilotigenin C (25) were first isolated from the genus Erythrina. The isolated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for antiplasmodial activity, antimycobacterial activity and cytotoxicity. Among the tested compounds, 5-hydroxysophoranone (8) exhibited the highest antiplasmodial activity against Plasmodium falciparum (IC50 2.5 microg/mL). Compound 8, erystagallin A (5), erycristagallin (7) and erysubin F (10) showed the same level of antimyco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IC 12.5 microg/mL). For cytotoxicity, erybraedin A (2) showed the highest activity against the NCI-H187 and BC cells (IC50 2.1 and 2.9 microg/mL, respectively), whereas 10 exhibited the highest activity against the KB cells (IC50 4.5 microg/mL).  相似文献   
100.
毛鸡骨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温晶  史海明  屠鹏飞 《中草药》2006,37(5):658-660
目的研究毛鸡骨草Abrusm oll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其成分,光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得11个已知化合物,经鉴定为β-谷甾醇(Ⅰ)、豆甾醇(Ⅱ)、咖啡酸二十九醇酯(Ⅲ)、胡萝卜苷(Ⅳ)、白桦酸(Ⅴ)、香草酸(Ⅵ)、肌醇甲醚(Ⅶ)、蔗糖(Ⅷ)、soyasapon inⅠ(Ⅸ)、ka ikasapon inⅢ(Ⅹ)和dehydrosoy-asapon inⅠ(Ⅺ)。结论化合物Ⅰ、Ⅲ、Ⅳ、Ⅵ~Ⅺ均为首次从毛鸡骨草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