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041篇
  免费   11412篇
  国内免费   9218篇
耳鼻咽喉   1463篇
儿科学   2316篇
妇产科学   1758篇
基础医学   12701篇
口腔科学   2604篇
临床医学   21775篇
内科学   18550篇
皮肤病学   3033篇
神经病学   4181篇
特种医学   43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2篇
外科学   8767篇
综合类   47206篇
预防医学   10120篇
眼科学   2258篇
药学   20241篇
  292篇
中国医学   14328篇
肿瘤学   7613篇
  2024年   2008篇
  2023年   6638篇
  2022年   5659篇
  2021年   6635篇
  2020年   5938篇
  2019年   6122篇
  2018年   3268篇
  2017年   4942篇
  2016年   5123篇
  2015年   5808篇
  2014年   7955篇
  2013年   7722篇
  2012年   10375篇
  2011年   11211篇
  2010年   9862篇
  2009年   9684篇
  2008年   10416篇
  2007年   9496篇
  2006年   8464篇
  2005年   8385篇
  2004年   6674篇
  2003年   5993篇
  2002年   4870篇
  2001年   4251篇
  2000年   2937篇
  1999年   2487篇
  1998年   2002篇
  1997年   1873篇
  1996年   1606篇
  1995年   1306篇
  1994年   1039篇
  1993年   635篇
  1992年   564篇
  1991年   498篇
  1990年   406篇
  1989年   382篇
  1988年   136篇
  1987年   125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征 ,也是恶性肿瘤致死性的关键原因。近年来 ,黏附分子与肿瘤浸润和转移的相关性为许多国内外学者所重视 ,已有不少这方面的报道 ,其中上皮钙黏附素和CD44v6倍受关注。1 肿瘤相关黏附分子CD44v61 .1 CD44v6概述肿瘤细胞浸润、转移必须首先脱离原发灶 ,黏附在细胞外基质上 ,然后降解基质并通过降解的基质进行移动。细胞和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和相互作用 ,由一系列称为细胞黏附分子(celladhesionmoleculesCAMs)的物质介导 ,目前依据CAMs的化学结构及功能特征将其分为六大类 ,分别为 :钙依赖黏附…  相似文献   
992.
993.
16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蓉 《海南医学》2003,14(10):17-18
目的 分析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6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行临床资料总结和HE组织学观察。结果 本组腺样囊性癌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11.5%,占涎腺癌的27.0%;男性略多于女性;中年以上好发;发生于小涎腺者多于大涎腺,以腭部为最常见;腺样型103例,管状型42例,实性型2l例;Ⅰ级17例,Ⅱ级128例,Ⅲ级2l例。结论 需与基底细胞腺癌、涎腺导管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上皮-肌上皮癌鉴别诊断;浸润性极强是其显著特点,手术治疗以局部大块切除为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994.
从两例萄糖一6一磷酸脱氢酶变异型——台湾客家型[Gd(-)Taiwan-Hakka]患者基因组DNA中,回收经EcORⅠ完全酶解的3~5 kb片段,与载体λgt10插入重组,用SMR10单菌种系统制备包装提取物,对重组的λgt10进行体外包装,构建成两个基因组基因文库。用~(32)P中标记的G6 PDcDNA成功地从文库中初选出12个阳性克隆,挑选其中4个阳性克隆再次杂交予以证实,提取其中2个克隆DNA,经限制酸酶切电泳及斑点杂交鉴定,分离到该变异型基因的插入片段,并将其克隆到M13 mP19噬菌体,完成Gd(-)Taiwan-Hakka型部价基因克隆化分离与鉴定,为DNA序列分析寻找突变部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95.
996.
前列腺素E1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肝脏 因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常温下大鼠部分肝叶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前经门静脉给予PGE1,45min后恢复血流灌注,并于1h后取门静脉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皮素1(ET-1),同时取缺血肝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GOT、GPT、LDH及TNF-α和ET-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GE1组则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GE1组的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并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 PGE1对肝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7.
脊髓损伤对大鼠松质骨BMP、TNF-α及IL-6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对局部骨组织中BMP、IL -6、TNF -α表达变化的影响并讨论其在骨代谢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横断大鼠胸髓建立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 ,对脊髓损伤后 1、6周时股骨近段松质骨中BMP ,IL -6,TNF -α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表达变化进行评定。结果 :脊髓损伤后 1周时TNF α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6周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BMP表达在 1周时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6周时表达增强显著 (P <0 .0 5 ) ,IL -6表达在伤后 1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伤后 6周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TNF -α早期增加 ,BMP和IL -6在晚期增加。BMP、IL -6、TNF -α是影响脊髓损伤后骨代谢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8.
999.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内毒素血症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对大鼠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7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 (仅腹腔注射鸵鸟株大肠杆菌 (1 5ml/kg ,1× 1 0 10 cfu/L)及治疗组 (腹腔注射鸵鸟株大肠杆菌后行rhGH肌肉注射 (2 2 5IU/kg/d)。内毒素血症组及治疗组又依观察时点再分为 1天、3天两个亚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浓度并观测大鼠血压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无论是内毒素血症组还是治疗组 ,1天时其大鼠血浆TNF α浓度均明显升高 (P <0 .0 5 ) ;虽然两组大鼠血压都降低 (P <0 .0 5 ) ,但治疗组大鼠血压降低幅度明显小于内毒素血症组 (P <0 .0 0 1 )。 3天时 ,内毒素血症组大鼠血浆TNF α浓度降至正常对照水平 ,而治疗组大鼠血浆TNF α浓度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及内毒素血症组 3天水平 (P <0 .0 5 )。结论 :rhGH能明显减轻内毒素血症大鼠血压的下降 ,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rhGH减轻血压下降的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TNF的释放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观察了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IL-6)对22例非白血病骨髓和1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祖细胞的增殖影响。结果表明rhIL-6有促进人正常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作用,其主要作用靶细胞为粒系祖细胞。但对骨髓正常细胞群增殖周期各时相变化影响不明显。而在白血病骨髓,rhIL-6促克隆形成作用较低,但可促进G0/1期细胞进入S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